瀘州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瀘州是一個適合創業的好地方,瀘州的大學生也想要做創業,他們能享受什麼優惠政策啊?看完小編整理的後你就會明白!文章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四川瀘州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從2014年1月1日起,對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我市創辦的創業實體和在高校創業園、孵化園、科技園、創新創業俱樂部等創新創業平臺內孵化的創業專案和通過工商註冊或民政登記的創業主體,以及在地方建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內孵化的創業專案,給予1萬元創業補貼。

  2014年,瀘州市省級創業型城市建立工作如火如荼開展,啟動了“創業酒城,贏在瀘州”首屆創業大賽,召開了全市就業工作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和職業能力建設工作座談會,研究了就業創業政策和職業能力建設政策在落實、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困難,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和建議意見,並將出臺我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有關政策和具體操作辦法。截至2014年6月底,城鎮新增就業完成目標的70%,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完成目標的69%,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完成目標的82%,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目標的4%以內,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完成目標的133%,高校畢業生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完成目標的50%,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完成目標的77%, 2011級藏區“9+3”學生初次就業率完成100%,品牌培訓完成目標的68%,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完成目標的60%。除低保家庭高校畢業生求職補貼、初次創業補貼2個指標待省上下發目標任務外,其餘10項就業促進民生突破指標都達到或超額完成了目標進度任務。

  同時,瀘州市還制定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社保補貼貫徹實施意見。對我市11個省、市級高校畢業生創業園區***孵化基地***實施9個統一管理標準,實現創業園區制度化管理。

  記者從市就業局瞭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高校畢業生專場”等專項活動259場次,提供崗位90850個次,入場求職66051人次,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19292人次,其中與園區企業達成就業意向6279人次。參與人社部組織的網路招聘活動期間共上傳招聘資料1441條。開展職業指導服務627次,為12112人提供服務。制定重點酒類企業人力資源服務計劃,並輸送了312人。

  為引導大學生多渠道就業,尤其是鼓勵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政府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規定,對於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可以在註冊登記、貸款融資、稅費減免、創業服務等方面獲得扶持。大學生創業可以放寬一定的行業限制,比如,申辦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時,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將不受最低出資金額限制。另外,某些省市還對高校畢業生創業提供以下優惠政策,只要從事高科技、現代製造、現代服務業等行業、領域的投資與經營,還可將家庭住所、租借房、臨時商業用房等作為創業經營場所。

  最新大學生創業貸款優惠政策

  一、企業註冊登記方面

  1、程式更簡化

  凡高校畢業生***畢業後兩年內,下同***申請從事個體經營或申辦私營企業的,可通過各級工商部門註冊大廳“綠色通道”優先登記註冊。其經營範圍除國家明令禁止的行業和商品外,一律放開核准經營。對限制性、專項性經營專案,允許其邊申請邊補辦專項審批手續。對在科技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經濟特區申請設立個私企業的,特事特辦,除了涉及必須前置審批的專案外,試行“承諾登記制”。申請人提交登記申請書、驗資報告等主要登記材料,可先予頒發營業執照,讓其在3個月內按規定補齊相關材料。凡申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以高校畢業生的人力資本、智力成果、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作為投資的,允許抵充40%的註冊資本。

  2、減免各類費用

  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工商部門自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收其個體工商戶登記費***包括註冊登記、變更登記、補照費***、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各種證書費。對參加個私協會的,免收其1年會員費。對高校畢業生申辦高新技術企業***含有限責任公司***的,其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萬元,如資金確有困難,允許其分期到位;申請的名稱可以“高新技術”、“新技術”、“高科技”作為行業予以核准。高校畢業生從事社群服務等活動的,經居委會報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備案後,1年內免予辦理工商註冊登記,免收各項工商管理費用。

  提醒:據工商局個體處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有關政策已經執行,大學畢業生在辦理自主創業的有關手續時,除帶齊規定的材料,提出有關申請外,還要帶上大學畢業生就業推薦表、畢業證書等有關資料。

  二、金融貸款方面

  1、優先貸款支援、適當發放信用貸款

  加大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貸款支援力度,對於能提供有效資產抵***質***押或優質客戶擔保的,金融機構優先給予信貸支援。對高校畢業生創業貸款,可由高校畢業生為借款主體,擔保方可由其家庭或直系親屬家庭成員的穩定收入或有效資產提供相應的聯合擔保。對於資信良好、還款有保障的,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適當發放信用貸款。

  2、簡化貸款手續

  通過簡化貸款手續,合理確定授信貸款額度,一定期限內週轉使用。

  3、利率優惠

  對創業貸款給予一定的優惠利率扶持,視貸款風險度不同,在法定貸款利率基礎上可適當下浮或少上浮。

  提醒:中行、農行、建行、民生銀行、中信實業銀行等銀行相關人士均表示,該行目前沒有開辦大學生自主創業貸款這項業務,這種尷尬情況主要緣於此類貸款的高風險。中信實業銀行辦公室有關人士表示,銀行在追求資金收益性、流動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其安全性。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貸款相對其他貸款,風險高。大學生剛畢業,缺少社會工作經驗,又沒有合適的抵押物或擔保,銀行一般不會輕易貸款。另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即使大學生手頭上有合適的專案,但這也只是個別現象。作為企業,銀行發放這樣貸款投入成本和收入不成正比。

  事實上,大學生創業貸款難就難在無法提供有效資產作抵押或質押。目前已有多家銀行開辦了針對具有城鎮常住戶口或有效居留身份,年滿18週歲自然人的個人創業貸款。此類創業貸款要求個人採用存單質押貸款,或者房產抵押貸款以及擔保貸款。

  三、稅收繳納方面

  凡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自工商部門批准其經營之日起1年內免交稅務登記證工本費。新辦的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國家限制的行業除外***,當年安置待業人員***含已辦理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下同***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60%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免納所得稅3年。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免稅期滿後,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佔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減半繳納所得稅2年。

  四川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釋出

  四川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看過來

  2014年5月,省政府釋出《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大力度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下簡稱《意見》***,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從2014年1月1日起,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高校創業園、孵化園、科技園、創新創業俱樂部等創新創業平臺內孵化的創業專案,將給予1萬元創業補貼。同一領創主體有多個創業專案的,最高補貼可達到10萬元。

  ●鼓勵地方各類產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技術指導、金融服務、中介服務和生活等方面服務,鼓勵、吸引、支援大學生入園創業。

  ●對小型、微型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當地政府將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對企業給予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但這一政策執行期限暫定至2015年底。科技型小微企業招收高校畢業生達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請不超過200萬元的小額貸款,並享受財政貼息。

  ●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物件將從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擴充套件到在校創業大學生。在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

  ●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並辦理實名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當地政府2年內將對其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數額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從2014年起,現行只限於城鄉低保家庭畢業生的求職補貼將擴大到殘疾畢業生。

  四川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釋出 為何申領不積極?

  大學畢業後,趙忍在崇州開了一家銷售蓄電池的店面。今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快來申請創業補貼。”

  1萬元補貼,對他來說,等同於免交一年房租。可趙忍心裡卻直打鼓:騙子新花樣?

  不是騙子。電話來自崇州市大學生創業就業促進中心,後者從工商登記中找到了趙忍的***。

  大學生創業,資金是一大瓶頸。創業有補貼,申領怎麼不積極,問題出在哪?12月下旬,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1 補貼種類多、難區分 可否整合?

  12月24日中午,記者見到趙忍時,他剛從鄉鎮上跑完銷售回來。一見面,他就直呼:“今年生意不好做,要多跑才行。”

  1萬元補貼,減輕了趙忍不小的壓力。但補貼到底怎麼回事,他卻搞不太清楚。直到記者拿出崇州有關部門編寫的《大學生創業相關優惠政策宣傳冊》,他才恍然大悟:領到的這1萬元,叫做“創業實體補貼”。

  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吸納就業獎勵、孵化創業專案補貼、創業實體補貼……與大學生創業有關的補貼獎勵林林總總,但許多大學生對此的知曉率和申請率並不高。“儘管連續宣傳了幾年,還是有很多創業大學生不瞭解,主動來申領補貼的不多。”崇州市大學生創業就業促進中心主任王元喬說,大學生創業就業納入了各地民生專案考核,崇州市今年就必須至少發放25個一次性補貼,面對大學生們的“不主動”,他只好要求工作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大學生創業團隊。

  更令他們鬱悶的是,諸如學歷等資訊在系統中調不出來,只能通過創業者的年齡來猜測是否為近5年內畢業的學生,打好幾個電話裡可能只有一個是符合要求的。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據報道,到今年11月底,瀘州市人社局共為69人成功發放創業補貼,離準備的上千萬補貼款相差甚遠。四川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高校,近期也相繼釋出《關於組織學生申請四川省創業補貼的緊急通知》,動員創業學生積極申請。

  王元喬猜測,創業補貼種類太多、區分太細,是阻礙大學生創業者申領的原因之一。他舉了一個例子:一次性創業補貼的金額是1萬元。而在今年,省政府辦公廳新設立孵化創業專案補貼、創業實體補貼,補貼金額一般也是1萬元***部分最高不超過10萬元***。

  “這些補貼,不能重複領取,常讓大學生創業者摸不著頭腦,不清楚到底可以申請哪個,其實可以整合一下。”他還說,不少創業者同時符合申領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創業實體補貼的要求,但這兩個補貼又由當地兩個不同的部門發放,也對申請者造成了一定的不便。

  2 領補貼先戴“失業”帽?過程宜簡化

  劉崇真是成都市武侯區的一名創業者,他從網上看到了學校下發的緊急通知,還沒興奮多久,就被申請材料難住了:畢業生需提供畢業證和就業失業登記證。

  劉崇真的戶口不是成都的,在企業工作過一年。網上一查流程,需要憑居住證、單位繳納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證明以及單位解除終止勞動關係證明才能辦理。“離職時多瀟灑,哪會要什麼證明。”他自嘲。

  與他辦公室相距不遠的另一創業者劉彤則不需要這麼麻煩,因為他是在校生。根據相關規定,除創業專案計劃書外,在校生只需提供學生證、身份證即可,不需要失業證。

  記者接觸的一些畢業生表示,他們根本不想辦失業證,因為無法接受“畢業即失業”,“關鍵是,我們的確沒失業,不是一直在創業嘛!”

  許多高校鼓勵應屆生申領“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這個證件更符合創業者的身份,但記者採訪的基層人社局等單位表示,“不知道有這個證,它也沒寫進檔案裡,畢業生拿來也沒有用。”

  目前,失業證與孵化創業專案補貼、創業實體補貼申領捆綁在一起。“創業者要在創業之前辦失業證,一旦註冊了公司,就不能再辦了。”王元喬說,這就導致創業後才知道政策的人,就無法成為政策的受益者。

  “設定這個條件的初衷,是為了防止那些在職的人騙取補貼,害怕資金被冒領。”據王元喬回憶,失業證也曾是申領一次性創業補貼的前提,後來取消了,改為由政府部門通過走訪調查創業的真實性。

  不過,這一“門檻”已有鬆動跡象。“如果在社保系統中能查到該大學生連續6個月沒有公司為其繳納社保金,社保大廳就可以為其出具相關失業證明,這份證明就等同於就業失業登記證。”崇州市就業局有關負責人李乃勇說,崇州市已經簡化了辦理流程,為創業者開通“綠色通道”。

  一些受訪大學生認為,鼓勵大學生創業,的確需要摘下“失業”這頂帽子。在江蘇無錫市,從今年8月起,創業者在申報各類創業補貼時,已經不再需要提供《就業失業登記證》、戶籍證明和所有材料紙質影印件。

  3 一視同仁還是梯度補貼?莫撒“胡椒麵”

  根據四川省相關規定,同一領創主體有多個創業專案的,最高補貼可達到10萬元。但在現實中,幾乎沒有幾個畢業生有能力同時創多份業。因此,普遍領取的補貼額度是1萬元。

  在劉崇真眼中,1萬元補貼有“雞肋”之感:“說起來不少,但也的確做不了太多事情。”說這話時,劉崇真的小型科技公司,每個月已有幾萬元的利潤。

  但對在校生劉彤而言,1萬元還是很頂用,至少讓幾個合夥人一段時間內衣食無憂地投入到產品研發中。

  到底是該劃一條線搞普惠還是按專案不同實施梯度?爭論很大。一些人認為,這個補貼側重於鼓勵,重在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資金不夠的創業團隊,可再申請貼息貸款。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創業成本是不同的,專案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有差異,應該區別對待。

  目前,四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專案已實施梯度補助,對進入前期孵化的專案給予5萬元至20萬元資金補助。但這畢竟數量極少。

  王元喬曾經嘗試過把一次性補貼資金分成幾個等級發放,但後來被成都市叫停。他認為,專案無論規模大小均獎勵1萬元,不夠合理,“並不是說歧視投資小的企業,而是應鼓勵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創新創業。”其中的關鍵,則是建立一套科學的、令人信服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