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西方的管理思想比較

  引言:我們要綜合中西管理思想的優點和長處。一頭盯著較理性的西方先進管理思想及手段,一頭盯著較天性的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文化傳統。理性的管理包括科學的管理手段方法及制衡約束的組織制度,天性的管理包括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及中國儒家的統御思想觀念。

  管理學儘管興盛於現代西方,但是關於管理問題的探索和研究卻早已濫觴於人類文明之初。中國作為文明古國之一,很早就產生了管理活動,孕育出的管理思想更是蔚為大觀。可以說,現代管理學的一些基本理念,在古代中國就大多已經萌芽了。尤其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產生了極其豐富而又深刻的管理思想,涵蓋了政治管理、社會管理、軍事管理、經濟管理和文化管理等方方面面,成為以後兩千多年來中國管理實踐的源頭活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作為 各家學說思想源頭的 《周易》;“兵學始祖”的《六韜》;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四書》***即《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荀子》;兵家的《孫子兵法》;墨家的《墨子》;法家的《商君書》、《韓非子》;縱橫家的《鬼谷子》,以及雜家的《管子》、《呂氏春秋》等。

  秦王朝統一中國後,雖然也有一些較具原創性的管理思想的萌芽,如三國時期的《人物誌》,但更多地體現為先前諸子學說的雜匯與整合,如秦漢時期的《三略》、《淮南子》,唐朝時期的《長短經》,明清之際的《三十六計》;或者是對歷史管理經驗的系統總結,如《資治通鑑》;或者是對當時管理實踐的理論歸納,代表性的著作有《貞觀政要》;或者是如上一些情況的綜合,如《曾國藩全集》等。總體來看,自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以來,管理學所取得的思想成就很難與先秦時期相媲美,這顯然和長期以來的文化禁錮政策有關。

  下面是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特點

  中國以農耕文化為基點,流動性小,易產生宗族關係,形成強烈的地理依賴性,靠宗法規範。在管理制度上,以**式、集權式管理為主;以人治為特點,強調集體主義,絕對服從,有“三綱五常”;注重教化,強調統治,不太強調社會物質文明發展。中國由於佛教文化、儒家文化和統治者思想互相作用,而產生了強烈的所謂封建思想。從本質上看,中國管理文化強調人性,其優點在於統御人心,有利於集眾人之力,發揮組織集體優勢,提高組織管理效率。管理的本質在於借力。但許多封建管理思想又阻礙人們的創新精神,使被管理者產生強烈的奴役性格和服從感。這又不利於組織、管理的進步。

  西方管理思想特點

  以遊牧文化為基點,遷徙性、流動性大,難以形成宗教宗法關係,因此舉法制來規範人們的行為。在制度上,採用分權,有助於防止腐敗,防止產生金字塔式官僚低效管理。西方管理制度中法律較健全,強調個人主義,民主自由,有利於創新思想的發揮,但不利於集中個人主義,效忠於組織,有時較難形成組織整合力。管理方式上採用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強調管理理性化,注重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注重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

  我們要綜合中西管理思想的優點和長處。一頭盯著較理性的西方先進管理思想及手段,一頭盯著較天性的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文化傳統。理性的管理包括科學的管理手段方法及制衡約束的組織制度,天性的管理包括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及中國儒家的統御思想觀念。

  日本企業管理的成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當代日本的管理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理性與日本的民族歷史、傳統文化融合在一體,形成了獨特的日本式現代管理模式,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說,日本管理模式是典型的“天性+理性”式管理,是兩者的完美結合,從而也產生了極高的管理效率。日本的經驗說明,民族管理文化對現代管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同時也說明,一個國家要實現管理現代化,不能只依靠引進外來的經驗,還必須繼承本國的文化遺產,走與民族歷史、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道路,日本人曾自豪地說“我們的管理是把美國的管理科學和東方的儒家思想結合起來了”。

  總之,管理無定式。管理模式有其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的適應性。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發揚中國古代優秀的人性及集體精神,汲取西方的制度化、科學化及創新精神,將兩者有效結合,這才是我們的管理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