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的企業戰略分析

  聯想收購IBM,終於進入了IT豪門的行列,如同一支NBA球隊進入了貼身拼殺的淘汰賽。結局會如何,企業診斷給你答案。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

  2005年2月,惠普公司在臺灣地區出人意料地打出 “連想,都不要想”的廣告,將競爭對手明確地鎖定聯想。儘管這很可能是惠普臺灣公司使出的一記“損招”,而並非是惠普總部的“本意”,但是從中仍可以嗅出,世界PC市場對聯想併購案的重視,以及那審視目光下隱藏的隱隱硝煙。

  長期以來,國內市場品牌PC在DIY市場過渡繁榮的陰影下,一直成長艱難。DIY電腦長期佔據國內PC總銷量70%左右的份額。儘管自2001年以來,品牌PC的銷量逐年穩步提高,但是相比國外市場,仍舊是需求有限而品牌過剩。

  同時,作為國內PC廠商必須要考慮到的是,國內消費者因為軟體消費成本低廉,PC更新換代速度較快,雖然品牌PC迎來了大幅增長的“春天”,但是膝上型電腦的不斷降價,使桌上型電腦市場的未來更蒙上了一層面紗。筆記本的生產和銷售能力,正是國內PC廠商的弱項,國際品牌的強項。

  聯想作為國內品牌電腦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生產廠商,選擇收購IBM的PC事業部,無疑是為自己推開了一扇通向富饒田野的窗,從擁擠狹小的窄室,走向廣闊無垠天地。

  國際PC市場,特別是以歐美、日本和韓國為代表的市場,品牌PC仍舊有比較寬裕的市場空間,品牌密集度也遠遠低於國內。同時,IBM的筆記本生產和研發技術,一向持行業之牛耳,品牌認知度在市場上也是較高的。用17.5億美元再加上7.05億美元的服務費用,買來哪怕僅僅5年的市場拓展時間,其中蘊含的機會和利潤,都很有可能是超值的,何況還能節省不菲的國際市場宣傳、渠道建設的費用,從這個角度分析,聯想的收購無疑是值得的。

  正如聯想自己釋出的分析報告中稱:在收購IBM PC業務之前,聯想只有大約3%的收入來自於國外,而且主要是東南亞國家。如果想充分打入歐美市場,僅靠一己之力,樹立品牌,打通渠道,無疑是得不償失的。而借併購IBM之機,首先可以藉助IBM的品牌提升國際地位和形象;其次可以獲得IBM的研發和技術優勢;再次,渠道和銷售體系為聯想的國際化步伐在一定程度上鋪設好道路;最後,可以更好地學習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市場運作能力。這對於一心想走國際化路線的聯想而言,的確是無出其右的選擇。

  但是,聯想此次“蛇吞象”式的收購之舉,也給聯想帶來了難以預料的風險:首先是管理問題,缺乏國際管理經驗的聯想,能否駕馭得了這艘剛“駛向大海的江輪”?其次是資金問題,後續的大量資金投入對於500強中名符其實的“小老弟”來說,能否承擔得了龐大的支出?聯想品牌能否繼續保住曾經屬於IBM的客戶忠誠度?直接面對DELL、HP等世界巨頭的競爭能否“先為不可勝而後求勝”?

  無疑,聯想若想在成功收購之後繼續他的成功,就必須妥善解決上述一些問題。《中國財富》企業研究所在彙總大量的資料,進行多方面訪談後,認為2005年起,聯想必須做好三項最重要的企業改造,才能真正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成為繼“藍色巨人”而後崛起的“紅色巨人”。

  1.所有權策略:

  國際上的跨國公司採用的所有權策略有三種;1.股份佔有 2.非股份參與 3.戰略聯盟.而聯想此次用17.5億美元再加上7.05億美元的服務費用收購IBM的PC事業部就是一次典型的戰略聯盟式的所有權策略.

  2.轉讓定價策略:

  跨國公司的經營活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跨國公司與其他國家的企業或同一國家的其他企業或個人進行商品和勞務的交換;二是跨國公司內部各子公司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的交換。

  3.經營方式策略:

  雖然在19末期,很多跨國公司就營業額來說已經具有當今世界公司的雛形,但真正實行復數產品生產的產品結構的公司,也就是綜合型多種經營的跨國公司,從七十年代以後才得以迅猛發展,其業務經營的範圍形象地說,就是“從方便麵條到導彈”,幾乎無所不包。例如,美國杜邦公司和聯合化學公司,聯邦德國巴登笨胺蘇打公司和赫希斯染料公司,英國柯爾茲化學公司,日本朝日化學公司和住友化學公司等化學工業公司。除了經營化學工業產品以外,還兼營製藥、食品、化妝品、首飾工藝品、紡織、冶金、電子、化肥、農藥、運輸和旅館業等各種行業。

  4.技術產權資本化策略:

  在聯想“蛇吞象”併購案之後,專家和媒體置疑最多的,是聯想與IBM合併之後,企業文化能否融合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僅僅是一種猜想,其核心本質是:聯想能否保留住原IBM團隊中的精英,並通過注入新鮮血液使長期虧損的IBM PC部門實現贏利。在保持IBM一貫嚴謹、負責、技術領先的傳統基礎上,聯想通過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其重新活躍,文化融合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儘管在收購合約中,聯想甚至將關於保留原IBM員工福利和待遇的條款近乎“苛刻”地寫入其中,但是在接受採訪過程中,很多員工表達的卻是與聯想的初衷完全相反的聲音。有些員工甚至認為:以前作為藍色巨人麾下的員工,有一種自豪感,但現在卻要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工作,於心頗有不甘。對此,聯想必須儘快出臺有效的內部宣傳,強調聯想的價值,與員工產生共同意識。同時強調會帶來更好的薪酬績效方案,使員工的努力獲得更高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