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孟子學習如何建立積極的企業文化

       《孟子》<孟子見梁惠王篇> 原文:

        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③。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④?’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⑤,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⑥。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翻譯:

        孟子謁見梁惠王。惠王說:“老先生,您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什麼有利於我的國家嗎?”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為什麼定要說到那利呢?只有仁義就夠了。大王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於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說‘怎樣有利於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國家就危險了。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裡,這些大夫擁有千輛兵車;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裡,這些大夫擁有百輛兵車,不算是不多了,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取(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絕對不會滿足的。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的,沒有行義的人會不顧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談利呢?”

        上面是孟子回答梁惠王的話。他是在闡述治理一個國家的思想。而我們企業也是一樣,總要一箇中心內容,那就是企業文化。我們把孟子的思想運用到企業文化的建設裡,會帶來一定的好處。孟子的儒家思想是以仁治天下。它要求我們拋棄個人的小利,創造群體利益。在企業裡我們看到很多員工、管理者、老闆都在為自己的個人利益而“努力”著。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範圍,那就要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如果都只顧自己的利益或眼前利益,那是很危險的。大到亡國,小到溫飽。

        為什麼這樣說呢?孟子又告訴我們:“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那國家就危險了”。在企業裡,老闆為了多的利益而加班加點卻又想方設法的降低員工的工資待遇;管理著為了自己清閒而又多拿工資獎金,弄虛作假是在所難免的。員工為了自己的生活和休息以及抱怨企業對自己的不公,怠工、消極、甚至於罷工、有意找麻煩。最後,三方都沒有得到好處。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如果換一種方式。老闆積極為員工的生活和待遇著想,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而管理著協調好關係,盡心盡力的去為老闆著想,為員工著想。員工在沒有顧慮的情況下,工作情緒高漲,有了熱情,自然創造出的東西就更多。結果是三方都受益。

        那麼誰看到上面兩種結果,都知道要哪種的好;都知道要怎麼做?又為什麼沒有人去做呢?是因為沒有頭。不是組織的頭目,而是開始的頭。都不願意從自己開始,因為開始意味著吃虧。你要老闆先考慮員工待遇,他認為員工有種種的不好;你要管理者去先做,他認為保持原狀就好,有錢拿又不用做事,而自己能做多久的管理,心裡沒有譜,說不好哪天老闆就炒了自己;員工有的更是混日子,只要能養活自己就好,不敢考慮、有的是不願去考慮自己的將來,對待工作也就是做事拿錢,明天怎麼樣明天再說。

        很多企業的老闆認為員工難管理,請專家,請老外,其實請誰都沒有用。那些想以制度壓人、管人的更不用說。要管理好企業和員工很簡單,就是用心。用心體會員工的生活,用心照顧老、弱、病、殘。把企業制度化管理提升到人性化管理上來。把請專家的錢拿來給員工創造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

        企業文化的建立也是建立在“義”的基礎上,而不是“利”的基礎。交心才有用。利用職權或錢去使用人,只能是一時的。創造了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將使你的企業和員工受益一生。也只有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才能讓企業更強大;讓個人更成功。

        下面是摘錄的關於企業文化方面的東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企業文化是運用文化的特點和規律,以提高人的素質為基本途徑,以尊重人的主體地位為原則,以培養企業經營哲學,企業價值觀和企業精神為核心內容,以爭取企業最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目的的管理理論,管理思想,管理方式。

        什麼是企業文化?

        按照國際廣泛認可的一種說法,企業文化是個體在某個特定企業環境中的行為方式。企業文化是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服務的,因此企業運作的特徵也表現在企業文化上。

        企業文化的存在有充足的理由:

        企業本身的需要

        企業文化是企業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對現階段處於由人治向法治轉換過程中的國內公司,健康的企業文化將能削弱甚至取代個人影響力在企業中的過分存在,為企業的平穩發展創造條件。

        管理制度實施的需要

        沒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種漏洞導致的後果的大小完全取決於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人才競爭的需要

        對共同價值的認同,會使員工產生穩定的歸屬感,從而吸引、留住人才。

        市場競爭的需要

        良好、健康的企業文化能夠提高效率,減少費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產品的價值,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力。因為市場中影響競爭產品定價的因素除通用的生產成本等有形價值外,還包括品牌價值,而品牌價值的影響因素即包括受企業文化影響的公司、員工形象。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表現為行為,即企業的凝聚力、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責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職業化行為規範,因此文化的改變會帶來行為方式的改變。 企業文化具備開放性、階段性、發展性的特點。在運作中不能準確把握企業文化的這些特點,將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