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企業文化是怎樣的

  每個企業都有其特定的文化,企業文化的靈魂就是企業精神,它成功體現了一個企業的追求、企業成員的精神風貌和企業的文化。豐田企業精神的最高表現就是“豐田綱領”下面一起看下?

  豐田汽車公司 企業文化 日本 豐田汽車公司成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未,公司現有八個工廠,職工人數達45000人,生產的產品主要是汽車部件,包括鋼鐵、有色製品、化纖製品、塑料製品、橡膠、玻璃、各種日用品用具等。豐田汽車公司的汽車產量僅次於美國 通用汽車公司和 福特汽車公司,居世界第三大汽車製造公司,美國《財富雜誌》 1999年全球500強排行榜豐田汽車名列第10, 營業收入額九百九十多億美元,利潤二十七點八六億美元,總資產達一千二百多億美元。

  它的成功經驗是:積集人才,善用能人,重視職工素質的的培養,樹立良好的公司內部 形象。

  較高的教育水平和企業人才培訓體系的建立,是企業乃至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和躍進的基礎。

  豐田公司的 人力資源管理中非常重視企業教育。作為 企業文化和 人力資源管理結合中的一部分,豐田公司的企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這一點,在豐田的 企業文化和 人力資源管理中得到了證實。豐田公司對新參加公司工作的人員,有計劃地實施企業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工作本領的人。這種企業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分階段地學習,並且依次升級,接受更高的教育,從而培養出高水平的技能集團。

  在豐田教育的範圍不僅僅限於職業教育,而且還進一步深入到個人生活領域。教育的目標,具有作為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而能夠為員工普遍接受。員工對這樣的教育毫無厭煩之意,這種普遍性的教育,其內容揭開蓋子一看,或許有人認為是極其平凡的。但是,這種教育是用哲學的思想貫穿起來並付之實踐的。有人問“豐田 人事管理和文化教育的要害和目標是什麼?”,豐田的 總裁曾作了這樣的回答:“人事管理和文化教育的實質是,通過教育把每個人的幹勁調動起來。”豐田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以“調動幹勁”為核心。 非正式教育,在豐田叫作“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各種活動”,是豐田獨有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就是前述的關於人的思想意識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核心是解決車間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培養相互信賴的人際關係。光靠提高工資福利保健等的勞動條件,還不能成為積極地調動員工幹勁的主要因素。豐田創造出一系列精神教育的活動形式,這種活動是以非正式的形式和不固定形式的做法進行的。其方法多種多樣,把一般單純由“福利保健” 部門處理的事情,作為“培養人才”的基礎而納入到職工日常生活之中。

  非正式的各種活動有以下幾方面:①公司內的團體活動。②個人接觸***PT***運動。

  其中的“公司內的團體活動”是根據 員工的特點,將員工分成了更小的團體。團體小可使參加者更加隨意、親近地接觸,這對於培養員工的 團隊意識是很有幫助的。一個人可以根據各種角色身份參加不同的團體聚會。通過參加這些聚會,既開展了社交活動,又有了互相談心的機會。為了這種聚會,公司建造了體育館、集會大廳、會議室、小房間等設施,供自由使用。公司對聚會活動不插手,也不限制。職工用個人的會費成立這種團體, 領導人是互選的,並且採取輪換制。所以每一個人都有當一次 領導人來“發揮能力”的機會。這些聚會都有一個共同的條件,就是把這些聚會作為會員相互之間溝通親睦、自我啟發、有效地利用業餘時向不同職務的會員相互交流的場所。

  個人接觸和“前輩”制度。豐田公司為了讓新參加工作的職工熟悉新環境,曾提出了“熱情歡迎新職工”的課題,在這方面,採取了“個人接觸”的形工。這種形式的做法是,選出一位前輩,把他確定為新參加工作的職工的“專職前輩”。這位前輩擔負著對所有事情的指導工作,這種做法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專職前輩的任職期間一般為6個月。在工作上、生活上、車間裡,專職前輩都給以指導和照顧,對人際關係、生活上、車間裡,專職前輩都給以指導和照顧,對人際關係,上下級關係給以協調。公司方面把這個“前輩”的做法加以制度化,此外,還有“領導個人接觸”的制度。這是對工長、 組長、班長施行“協助者”的教育,是一種進行“商談”的訓練。一豐田的管理階層和骨幹很能幹,也是因為他們經過這樣多方面鍛鍊的緣故。他們掌握了系統的技術知識,又在車間有了 人事管理的經驗。

  另外,還採用“故鄉通訊”的做法。 班組長每月輪流給新職工的家寄信。進公司的第一個月,由組織寫信和寄小組照片,寄豐田畫報和豐田報。如何使這股團隊親情不斷、不倦地持續下去?這 是豐田領導者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單純的福利保健活動,而且要作為企業長遠的精神建設方面的問題對待,他們正為開展更加多種多樣的活動而苦思冥想。1970年以後,20歲以下的職工佔到50%。他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慾望的變化層出不窮。為這些人創造出一個使他們滿足而“有吸引力的工作環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公司不斷地進行積極的努力,繼續創造能培養“生存的意義和幹勁”的土壤。

  從表面上看,豐田的生產體系、企業管理和 企業文化很簡單。它可以用公司印在3X5英寸見方的卡片上的那種口號式的語句來解釋,最大限度地流動、消滅浪費、尊重人才。從概念上講,豐田的企業管理和 企業文化並不複雜,但是執行和協調會使人流血、流汗、流淚。

  “豐田的真正力量在於它的學習能力。它的僱員注意思考問題,為使用者著想,這正是豐田生機勃勃的 企業文化的源泉。” 豐田公司的 企業文化與 人力資源管理的結合,創造了豐田文化,也同時創造了豐田公司的工業奇蹟。

  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與企業文化相結合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關鍵

  企業文化與 人力資源管理的結合從豐田公司的作法中, 中國企業有許多可以借鑑之處。在 人力資源管理中,不能僅僅把 員工招聘吸引優勢人才就看作成功的 人力資源管理。要做到“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除了人力資源的常用技術手段外,還要把人力資源管理活動與 企業文化相結合,把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貫輸到員工的思想之中,表現在其行為上,這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關鍵。具體的 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文化結合的做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首先,將企業的價值觀念與用人標準結合起來。這要求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對招聘者進行嚴格的 培訓,而在制定招聘要求時要有 專家的參與,在招聘尚開始前就已描繪好所要招聘的人員的整體形象,即事前的招聘。在招聘面試過程中,根據分析人的性格特點及價值觀念,與面試要求與標準的對照,將不合格的人卡在企業的大門之外,而選擇對本 企業文化認同較高的人員。在 員工招聘過程中,通過事前的招聘,保證了企業招收適合本 企業文化的人。

  其次,將 企業文化的要求貫穿於 企業培訓之中。這種 培訓即包括企業職業培訓,也包括非職業培訓。尤其是非職業培訓,要改變以往的生搬硬套的模式,而應採取一些較靈活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動、非正式團體、 管理遊戲、 管理競賽等方式,將企業價值觀念在這些活動中不經意地傳達給 員工,並潛移默化地影響員工的行為。

  再次, 企業文化的要求要溶入 員工的考核與評價中。大部分企業在評 價 員工時,以 業績指標為主。即使有些企業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對德的考核內容缺乏具體的解釋,也缺乏具體量化的描述,使考核評價時各人根據各人的理解進行,並未起到深化 企業價值觀的作用。在考核體系內,要將企業價值觀念的內容注入,做為多元考核指標的一部分。其中對 企業價值觀的解釋要通過各種行為規範來進行,通過對鼓勵或反對某種行為,達到詮釋企業價值觀的目的。

  最後, 企業文化的形成,要與企業的溝通機制相結合,只有達到上下理解一致的情況,才能在員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認同感。這要求 人力資源管理不但要處理技術型工作,也不單單是人力資源 部門獨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員參與其中,如此才能形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整體能力,從而形成 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場競爭中的特有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