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與薪酬設計

  績效考核通常也稱為業績考評或“考績”,是針對企業中每個職工所承擔的工作,應用各種科學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什麼是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Performance Assessment***通常也稱為業績考評或“考績”,是針對企業中每個職工所承擔的工作,應用各種科學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對職工行為的實際效果及其對企業的貢獻或價值進行考核和評價。它是企業人事管理的重要內容,更是企業管理強有力的手段之一。業績考評的目的是通過考核提高每個個體的效率,最終實現企業的目標。在企業中進行業績考評工作,需要做大量的相關工作。首先,必須對業績考評的涵義作出科學的解釋,使得整個組織有一個統一的認識。

  績效考核是現代組織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種週期性檢討與評估員工工作表現的管理系統,是指主管或相關人員對員工的工作做系統的評價。有效的績效考核,不僅能確定每位員工對組織的貢獻或不足,更可在整體上對人力資源的管理提供決定性的評估資料,從而可以改善組織的反饋機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更可激勵士氣,也可作為公平合理地酬賞員工的依據。

  績效考核的種類

  1.按時間劃分

  ***1***定期考核。企業考核的時間可以是一個月、一個季度、半年、一年。考核時間的選擇要根據企業文化和崗位特點績效選擇。

  ***2***不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組織中對人員的提升所進行的考評,另一方面是指主管對下屬的日常行為表現進行紀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同時也為定期考核提供依據。

  2.按考核的內容分

  ***1***特徵導向型。考核的重點是員工的個人特質,如誠實度、合作性、溝通能力等,即考量員工是一個怎樣的人。

  ***2***行為導向型。考核的重點是員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為,如服務員的微笑和態度,待人接物的方法等,即對工作過程的考量。

  ***3***結果導向型。考核的重點是工作內容和工作質量,如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勞動效率等,側重點是員工完成的工作任務和生產的產品。

  3.按主觀和客觀劃分

  ***1***客觀考核方法。客觀考核方法是對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標體系所進行的考核,如生產指標和個人工作指標。

  ***2***主觀考核方法。主觀考核方法是由考核者根據一定的標準設計的考核指標體系對被考核者進行主觀評價,如工作行為和工作結果。

  績效考核的原則

  1、公平原則

  公平是確立和推行人員考績制度的前提。不公平,就不可能發揮考績應有的作用。

  2、嚴格原則

  考績不嚴格,就會流於形式,形同虛設。考績不嚴,不僅不能全面地反映工作人員的真實情況,而且還會產生消極的後果。考績的嚴格性包括:要有明確的考核標準;要有嚴肅認真的考核態度;要有嚴格的考核制度與科學而嚴格的程式及方法等。

  3、單頭考評的原則

  對各級職工的考評,都必須由被考評者的“直接上級”進行。直接上級相對來說最瞭解被考評者的實際工作表現***成績、能力、適應性***,也最有可能反映真實情況。間接上級***即上級的上級***對直接上級作出的考評評語,不應當擅自修改。這並不排除間接上級對考評結果的調整修正作用。單頭考評明確了考評責任所在,並且使考評系統與組織指揮系統取得一致,更有利於加強經營組織的指揮機能。

  4、結果公開原則

  考績的結論應對本人公開,這是保證考績民主的重要手段。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被考核者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從而使考核成績好的人再接再厲,繼續保持先進;也可以使考核成績不好的人心悅誠服,奮起上進。另一方面,還有助於防止考績中可能出現的偏見以及種種誤差,以保證考核的公平與合理。

  5、結合獎懲原則

  依據考績的結果,應根據工作成績的大小、好壞,有賞有罰,有升有降,而且這種賞罰、升降不僅與精神激勵相聯絡。而且還必須通過工資、獎金等方式同物質利益相聯絡,這樣,才能達到考績的真正目的。

  6、客觀考評的原則

  人事考評應當根據明確規定的考評標準,針對客觀考評資料進行評價,儘量避免滲入主觀性和感情色彩。

  7、反饋的原則

  考評的結果***評語***一定要反饋給被考評者本人,否則就起不到考評的教育作用。在反饋考評結果的同時,應當向被考評者就評語進行說明解釋,肯定成績和進步,說明不足之處,提供今後努力的參考意見等等。

  8、差別的原則

  考核的等級之間應當有鮮明的差別界限,針對不同的考評評語在工資、晉升、使用等方面應體現明顯差別,使考評帶有刺激性,鼓勵職工的上進心。

  薪酬設計***Compensation Design***概述

  薪酬是指員工因被僱傭而獲得的各種形式的經濟收入、有形服務和福利。薪酬的實質是一種公平的交易或交換關係,是員工在向單位讓渡其勞動或勞務使用權後獲得的報償。

  薪酬設計是建立現代薪酬管理制度的前提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最核心的內容之一,關係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以及長遠的發展。

  薪酬設計是對個人勞動價值的具體體現,合理的薪酬設計能充分調動人的工作熱情,激發其才能的發揮,使其獲得滿足感,榮譽感,進而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狀大。

  薪酬設計的原則

  企業設計薪酬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包括戰略導向、經濟性、體現員工價值、激勵作用、相對公平、外部競爭性等。

  1.戰略導向原則

  戰略導向原則強調企業設計薪酬時必須從企業戰略的角度進行分析,制定的薪酬政策和制度必須體現企業發展戰略的要求。企業的薪酬不僅僅只是一種制度,它更是一種機制,合理的薪酬制度驅動和鞭策那些有利於企業發展戰略的因素的成長和提高,同時使那些不利於企業發展戰略的因素得到有效的遏制、消退和淘汰。因此,企業設計薪酬時,必須從戰略的角度進行分析哪些因素重要,哪些因素不重要,並通過一定的價值標準,給予這些因素一定的權重,同時確定它們的價值分配即薪酬標準。

  2.經濟性原則

  薪酬設計的經濟性原則強調企業設計薪酬時必須充分考慮企業自身發展的特點和支付能力。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短期來看,企業的銷售收入扣除各項非人工***人力資源***費用和成本後,要能夠支付起企業所有員工的薪酬;從長期來看,企業在支付所有員工的薪酬,及補償所用非人工費用和成本後,要有盈餘,這樣才能支撐企業追加和擴大投資,獲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體現員工價值原則

  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解決企業的三大基本矛盾,即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之間的矛盾,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之間的矛盾和員工創造與員工待遇之間的矛盾。因此,企業在設計薪酬時,必須要能充分體現員工的價值,要使員工的發展與企業的發展充分協調起來,保持員工創造與員工待遇***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之間短期和長期的平衡。

  4.激勵作用原則

  在企業設計薪酬時,同樣是10萬元,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市場、不同的企業發展階段支付給不同的員工,一種方式是發4萬元的工資和6萬元的獎金,另一種方式是發6萬元的工資和4萬元的獎金,激勵效果完全是不一樣的。激勵作用原則就是強調企業在設計薪酬時必須充分考慮薪酬的激勵作用,即薪酬的激勵效果。這裡涉及到企業薪酬***人力資源投入***與激勵效果***產出***之間的比例代數關係,企業在設計薪酬策略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使薪酬的支付獲得最大的激勵效果。

  5.相對公平***內部一致性***原則

  內部一致性原則是斯密公平理論在薪酬設計中的運用,它強調企業在設計薪酬時要“一碗水端平”。內部一致性原則包含幾個方面。一是橫向公平,即企業所有員工之間的薪酬標準、尺度應該是一致的;二是縱向公平,即企業設計薪酬時必須考慮到歷史的延續性,一個員工過去的投入產出比和現在乃至將來都應該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還應該是有所增長的。這裡涉及到一個工資剛性問題,即一個企業發給員工的工資水平在正常情況下只能看漲,不能看跌,否則會引起員工很大的不滿;最後就是外部公平,即企業的薪酬設計與同行業的同類人才相比具有一致性。

  6.外部競爭性原則

  外部競爭性原則前文已經提到過,它強調企業在設計薪酬時必須考慮到同行業薪酬市場的薪酬水平和競爭對手的薪酬水平,保證企業的薪酬水平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能充分地吸引和留住企業發展所需的戰略、關鍵性人才。

  薪酬設計必須考慮的因素

  企業設計薪酬在制定的薪酬策略的指導下,在遵循一定原則的基礎上,必須對相應的影響企業薪酬設計的因素進行分析,這些因素包括戰略發展階段、文化、市場和價值因素等。

  1.戰略與發展階段因素

  企業在薪酬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發展戰略,這與戰略導向原則是一致的。企業設計薪酬還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不同的階段對薪酬策略要求是不一樣的。

  比如在創立期,企業的薪酬政策關注的易操作性和激勵性,表現出非常個人化的隨機性報酬,在薪酬評價上以主觀為主,總裁擁有90%以上的決策權;處於高速成長期的企業,在制定薪酬政策時,必須考慮到薪酬的激勵作用,這個時候設計的薪酬工資較高、獎金相對非常高,長期報酬也比較高,福利水平也會要求比較高。但如果企業處於平穩發展期或者衰退期時,制定薪酬策略又不一樣了。因此,企業設計薪酬政策必須充分與企業發展的階段相結合。

  2.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主要是指企業工作所倡導的文化氛圍。企業的工作文化一般有四種:功能型工作文化、流程型工作文化、時效型工作文化和網路型工作文化。

  功能型工作文化的企業強調嚴密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體系、清晰的責任制度、專業化分工等,這種工作文化的企業在設計薪酬時一般以職務工資製為主。

  流程型工作文化的特點是以客戶滿意度為導向來確定價值鏈;基於團隊和相互學習的工作關係,共同承擔責任;圍繞流程和供應鏈來設計部門等。現在很多企業的工作文化都開始向流程型進行轉變。這種工作文化的企業在設計薪酬時主要以客戶、市場導向為主,一般以職能工資製為主。

  時效型工作文化集中資源,抓住機會,迅速把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強調高增長和新市場進入;專案驅動;權利取決於對資源的控制;跨部門團隊,包括高水平的專家等。這種工作文化的企業在設計薪酬時主要考慮時效和速度因素,同時考慮工作質量因素,一般以績效工資製為主。

  網路型工作文化沒有嚴密的層級關係,承認個人的特殊貢獻,強調戰略合作伙伴;以合夥人方式分配權力,強調對公司總體目標的貢獻;以“合同”方式形成工作網路。典型的公司有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某些諮詢公司等。這種工作文化的企業在設計薪酬時主要強調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3.市場競爭因素

  前文強調指出了薪酬設計的市場競爭原則,這裡主要時強調企業在設計薪酬時應該考慮哪些市場競爭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市場薪酬水平、市場人才供給與需求情況、競爭對手的薪酬政策與薪酬水平、企業所在市場的特點與競爭態勢等等。在充分調查和考慮以上因素後,企業制定出薪酬設計的市場薪酬線。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