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營銷失控是怎樣的

  “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下面一起看下?

  近幾年來,粉絲營銷備受關注。特別是小米將其用到極致之後,手機企業紛紛將粉絲營銷作為網際網路營銷策略的核心來打造。然而,就在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對自己的手機品牌的粉絲文化津津樂道時,危機卻已經悄悄來臨,粉絲營銷有了失控的危險。

  “飢餓營銷”的失控

  追溯國內手機廠商的粉絲營銷史,黃章及魅族手機應該是最早帶入中國的,而後才是小米、錘子等一眾網際網路手機廠商的跟風,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鼻祖:蘋果。而蘋果也是業界公認的最擅長飢餓營銷企業,而在國內小米更好的繼承了他的衣缽。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小米、錘子、魅族等手機廠商的粉絲營銷策略屢屢受到媒體和公眾的質疑。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也不能不使得正在做粉絲營銷的企業警醒。粉絲營銷究竟怎麼了?為何會激起媒體和公眾如此大的反抗情緒?

  甚至在前段時間,連萬達公子王思聰都在微博上喊話:“小米抄襲都能抄出優越感?靠飢餓營銷和假資料來騙腦殘,你們除了抄和炒還會什麼?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讓我更加堅定得做一個米黑。”按理說,作為土豪公子,王思聰絕對不會是米粉,或許他只是想借勢營銷自己,但他的微博表達的幾個問題確實是代表著一直以來媒體和公眾質疑小米的幾個痛點,特別是“飢餓營銷”更是小米從成立以來一直備受詬病的地方。

  特別是發展到今天,飢餓營銷的負作用漸漸顯現。在一次次被飢餓營銷消遣之後,粉絲們開始不甘心被“愚弄”,由粉轉為黑。焦急等待一個星期之後,犧牲午休的時間用來搶購一臺手機,然後是排隊、重新整理、等待,最後頁面跳出的是手機已經售罄的頁面,如此重複兩三個周,再有耐心的人也會失去耐心,最後忍不住罵聲娘然後轉身成為“終身黑”。

  “產品包裝”的失控

  另一方面,在網際網路思維被玩壞之後,手機行業的企業家們又發明了“情懷”、“碉堡了”、“太tmd爽了”等一系列讓人熱血沸騰的詞語,但即使如此,公眾也不再熱衷和盲目相信。

  就拿前段時間小米的年度釋出會來說吧,其命名為“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釋出會前夕,雷軍在微博上宣傳:“奧氏體304不鏽鋼鋼板,極強的防鏽、耐腐蝕效能,又有極佳的可塑性和韌性,方便衝壓成型。”這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會是一片叫好之聲,大家會對雷布斯對工藝的如此“高要求”而一片讚揚,但是,這一次關於這一塊鋼板媒體卻展開大片的討論。還有老羅的錘子手機的釋出,一段時間內業界也掀起了關於“情懷”是否值3000元的討論,有很多關於手機制造本身專業的討論,但更多關於其營銷過度的質疑。

  這證明,媒體和公眾都在覺醒,隨著公眾對手機這個產業越來越瞭解,智慧手機的消費也越來越日常化,人們已經不再盲目輕信和迷信企業或企業家天花亂墜的宣傳和過度的包裝,越來越趨於理性。

  “網路水軍”的失控

  關於網路水軍的失控問題,最近也有苗頭出現。就拿最近的1799事件來說,小米指責魅族動用“網路水軍”,但是眼尖心細的媒體和使用者卻發現留言“1799”的微博使用者當中,有不少卻是小米的使用者。

  事實上,從有論壇開始,網路水軍就不再是什麼新鮮事。當年什麼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無不是藉助網路水軍炒作成功,而網路水軍也早已成為不少企業一直用來一個左右輿論的特殊作戰部隊。所謂的水軍有兩種,一種是托兒,用以引導其他不明真相的群眾的輿論方向,另一種是則是充當“網路打手”的角色,承擔攻擊競爭對手的作用。不可否認的是,大批營銷公司依靠水軍來幫助企業維護聲譽,企業主們也相信,水軍能夠起到引導公眾輿論,淹沒負面訊息的作用。

  但到了如今社交媒體大爆發的時代,做粉絲營銷很可能更使得水軍和真正的粉絲傻傻分不清楚。特別是一部分被徹底洗腦的粉絲,見不得別人說其“粉”的產品有質疑,對質疑者一擁而上,甚至敵我不分,一片亂戰,讓本來大好的輿論環境變得的更加複雜,使得企業難以辨明產品在真實輿情到底如何?一不小心反而變成了“高階黑”。長此以往,給企業造成的危機更大,當企業在陶醉在由自己的水軍控制的輿論環境中,沾沾自喜時,事實上危機早已潛伏。一旦公眾開始覺醒,特別是自媒體時代,人人皆可發聲,負面輿論就會大雨如注般的傾灑而來,這時企業之前建立的聲譽將完全傾塌。

  說到底,無論是做手機還是做其他網際網路產品,決定產品是否能夠長期具有競爭力,最終還是需要依靠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營銷創新只不過是一層皮,不會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靠粉絲營銷支撐的公司最終走不了太遠。

  事實上,無論是小米的全員營銷,還是老羅的魅力人格體營銷,在如今的輿論漸趨透明的大環境下,都是一擊即潰。即使是企業招聘大批的媒體人或極善公關的人才前去救駕也無濟於事,須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句古訓在今日仍然是至理,堵不如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