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如何策劃創業

  今天為大家帶來關於的相關文章討論,供大家參考。

  案列一

  投資人怎麼看大學生創業專案?

  如今,在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很多大學生想創業,轟轟烈烈地幹一場。不過,要想創業十有八九得融資,而要獲得吹毛求疵的投資人的青睞,比追女生難多了啊有木有?真不知道投資人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啊有木有?!

  其實投資人基本是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專案的:

  首先,產品解決了哪些使用者需求,這個需求本身是否是剛性的;其次,這個需求的市場容量有多大,市場前景多廣闊;第三,相對於市場上其他競爭對手,你的專案的競爭優勢是什麼;第四,團隊,早期專案的失敗率非常高,所以投資人非常看重創業團隊對於創業專案的行業積累,有經驗和資源整合能力的團隊能有效提高創業成功率,也更容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大學生怎樣走出融資第一步?

  不過,對於剛剛走出校園、社會經歷有限的的大學生老說,為創業專案尋找融資註定不可能像在社會有數年曆練經歷的前輩們輕車熟路。珠海橫琴金融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胡傳偉對大學生創業如何走出融資第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首先,做好融資準備工作。1.確定融資額,即讓公司走到下一個節點的資金需求數量;2.準備好融資材料,其中包括:產品要解決的問題,市場的規模,團隊的優勢,競爭地位和行業壁壘,資金使用計劃,財務預測等;3.專案路演環節則應簡單明瞭地介紹專案方案,打動投資人。

  而關於融資渠道,胡傳偉認為,應優先選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金融機構貸款、高校創業基金、高校政府基金,如果這些途徑都失效再考慮親朋好友。

  他還提醒大學生,必須規避一些錯誤的融資理念。比如由於急於得到企業啟動或週轉資金,出讓過多的股份或者賤賣技術和創意;有些經驗不足的大學生選擇投資人太隨意,即使投資人不能提供增值性服務和管理指導;對獲得的融資的不合理使用,對投資人和團隊不負責。

  創新和創業大有不同

  創業者可能每天聽到的都是投資人和其他創業者的看法,其實,已經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們的想法也可能給人新的啟發。這不,深圳市華美納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濤就提出,創新和創業有很大的差別,大學生應正確認識這一點。

  在他看來,原有商業模式的改進、跨行業整合,或者某個先進技術的研發都可以稱為創新。而創業則難很多,創業者要做充分的準備,除了要想清楚想要解決的使用者痛點,還需要做深入的市場分析。而且,有調查發現,中國企業領導者抑鬱症傾向高達66%,所以,創業並不適合每一個人。最後,他告訴大學生們:切勿急於創業,但是可以大膽創新。

  把長板做好

  國內第一家新三板上市食品行業企業-深圳市恆康達國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鋼則建議大學生們發揮優勢,把自己的長板做好。他認為,在以前,很多人做事情都遵循短板理論,但是在如今網際網路時代,這個原則並不一定行得通。一個公司則需要做好長板、把自己專注和擅長的事情做大做強,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獲得成功。

  案列二

  作為一個大學生如何去獨自創業?

  創業的準備編輯本段創業光有熱情還不行,沒有資金,沒有方向,沒有經驗,就是時機和條件尚未成熟。如果條件不成熟就盲目創業,會導致投入大、產出小;專案不準,資金套牢;經營不利,血本無歸等後果。

  創業的三步曲是:

  第一步曲:

  具備創業素質,才能投資:

  1、識人能力、管理技能、想象力、口才、毅力、奉獻精神、積極的人生觀。

  2、獨立作業的能力,追求利潤的方法。

  3、具備行業專業知識。

  第二步曲:

  評估一下自己是否適合做老闆,具有以下個性特徵的人,極不適合當老闆:

  1、想到自己當老闆要獨立管理許多僱員,就會感到緊張和膽怯。

  2、與其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心血去創業,寧願保持現狀,一切順其自然。

  3、總認為自己是個很穩重的人,如果對某種生意沒有十分的把握,是絕對不會去嘗試幹一下的。

  4、除非事先有一個周密的計劃,否則不會貿然去做一件事。

  5、工作熱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做起事來沒有恆心,或者常常憑自己的興趣去工作。

  第三步曲:

  對創業計劃做出可行性評估:

  1、你真正瞭解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嗎?你需要調查管理費用、行業標準、競爭優勢等等因素。

  2、你的方法被證實過嗎?有經驗的企業家中流行這樣一句名言:還沒有被實施的好主意往往可能實施不了。

  3、你的想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嗎?過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之後,你的創意還那麼令人興奮嗎?或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想法來代替它?

  4、你有沒有一個好的網路?開始辦企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組織諸如供應商、承包商、諮詢專家、僱員的過程。為了找到合適的人選,你應該有一個服務於你的個人關係網。

  5、潛在的回報是什麼?創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賺錢,但其中隱含的決不僅僅是金錢。你還要考慮成就感、愛、價值感等潛在回報。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就必須重新考慮你的計劃。

  企業創業成功需要哪些策略

  創業的方向編輯本段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便是如何邁好開始的第一步。創業難,發掘創業機會更難。有一些人將創業點子的產生,歸因於機緣湊巧,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不過,研究創意的專家以為,創意只是冰山上的一角,沒有平日的用心耕耘,機緣也不會如此的湊巧。所謂的機緣湊巧或第六感的直覺,主要還是因為創業者在平日培養出偵測環境變化的敏銳觀察力,因此,能夠先知先覺形成創意構想。創業最好選擇自己熟悉的專業,這樣成功概率較高。一來創業初期業務開展阻力較小;二來能提升專業能力,比較容易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一*** 發掘創業機會,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七種方式:

  1. 經由分析特殊事件來發掘創業機會。

  2. 經由分析矛盾現象來發掘創業機會。

  3. 經由分析作業程式來發掘創業機會。

  4. 經由分析產業與市場結構變遷的趨勢來發掘創業機會。

  5. 經由分析人口統計資料的變化趨勢來發掘創業機會。

  6. 經由價值觀與認知的變化來發掘創業機會。

  7. 經由新知識的產生來發掘創業機會。

  ***二*** 創業方向主要有以下四種:

  1. 網上創業

  由於網路的便捷、高效、方便管理,不少在職創業者都把選擇的方向定在了網上創業。網上創業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網上開店,如在淘寶、易趣上開家自己的網店,或者建立一個專門的電子商務網站。二是善用資訊的不對等來進行獲利,例如有人在某家知名商務網上註冊,專門為供求雙方有償提供資訊,而這些資訊則全部來自免費的網路。

  2. 做代理商

  做某個商品的代理,不需要佔用全職的時間,而且正職的工作還能積累較多的人脈,方便代理商品的銷售。

  3. 諮詢業

  這是最常見到的一種在職創業型別。通常是在職者利用自己的頭腦智慧、豐富的從業經驗或專業技術,進行創業。

  4. 委託投資

  適合那些擁有一定資金,但個人缺少精力或時間的創業者。對於委託投資來說,一是要選擇一個好的專案,這個專案應該滿足市場需求、市場優勢、市場差異、美譽度這四個方面;二是一個好的合夥人,合夥人的品性是第一位的,一個誠信的合夥人是保證合作成功的根本,當然合夥人是否具有管理素質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創業的風險編輯本段創業風險與其他事件的風險相比,其特點是創業風險發生的鏈條長。從專案選擇、資金籌措、團隊組建、產品生產,市場開拓以及事業發展壯大等等,戰線長,變數大,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存在風險。而成功的創業者是有計劃地冒風險。精明的創業者讓其他團隊人員一起共同分擔風險。這就要求創業人才,在創業的過程中要學會規避風險、轉移風險、補償風險、抑制風險、評價風險、預測風險和管理風險的能力。

  ***一*** 需要注意的問題

  大學生在進行創業之前,面臨的首要的問題是對於某一領域行業知識的缺乏。因此,大學生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創業要以適度創新為原則。

  在大學區域形成優勢技術,或者產業叢集 。以江浙一帶的板塊經濟為模板,最好專注於產業鏈的一部分。

  2. 充分利用原生態技術成果和技術交易市場。一些發明狂人只是因為發明而發明,缺乏市場的知識,性格也比較孤僻,但是其發明具有重大市場價值,因此值得關注和引進。另外技術交易市場中關於產品的發現。

  3. 在專利與KNOW-HOW之間的取捨。KNOW-HOW指的是技術訣竅。

  4. 產品的系列專利註冊和保護防禦。比如,DELL的主要產品是電腦,但是他有可能在其他不擅長的領域也註冊同樣的商標,因此,我們可以選擇買進其商標使用權。

  5. 挖掘失敗專利的金礦或者說到期的專利,到專利局諮詢。

  6. 注意不要與原工作單位進行競爭中出現損害原單位的行為和不符合勞動法規定的有關事宜。

  ***二*** 創業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是:

  1、積極利用現有資源。不少在職人員都選擇了與工作密切相關的領域創業,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資源是最大的創業財富,要善於利用這些資源,以便近水樓臺先得月。對能幫你生存的專案,要優先進行考慮。不要在只能改善形象或者帶來更大方便的專案上亂花費用。

  切不可誤用資源,在職老闆不能將個人生意與單位生意混淆,更不能吃裡扒外,唯利是圖,否則不僅要冒道德上的風險,而且很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在你的地盤,時間、金錢和才能任由你使用。但是,如果亂搞一氣,你的生意就會逆轉而下。

  2、有些上班族有投資資金或有一定的業務渠道,但苦於分身無術,因此會選擇合作經營的創業方式。如果你需要合夥人的錢來開辦或維持企業,或者這個合夥人幫助你設計了這個企業的構思,或者他有你需要的技巧,或者你需要他為你嗚鼓吹號,那麼就請他加入你的公司。這雖能讓兼職老闆輕鬆上陣,但要慎重選擇合作伙伴,在請幫手和自己親自處理上,要有一個平衡點。首先要志同道合,其次要互相信任。不要聘用那些適合工作,卻與你合不來的人員,也不要聘用那些沒有心理準備面對新辦企業壓力的人。

  此外,和合作夥伴之間的責、權、利一定要分清楚,最好形成書面文字,有合作雙方和見證人的簽字,以免起糾紛時空口無憑。

  3、細緻準備必不可少。創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涉及融資、選項、選址、營銷等諸多方面,因此在職人員創業前,一定要進行細緻的準備。

  通過各種渠道增強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創業專案,為創業開一個好頭;撰寫一份詳細的商業策劃書,包括市場機會評估、贏利模式分析、開業危機應對等,並摸清市場情況,知己知彼,打有準備之仗。

  不要對未經試驗的創意隨手扔在一邊。如果用這種創意來做生意,也得留心其中可能的陷講。自問一下:你是否得花大力氣來宣傳你的產品或者服務?你具有足夠的財經資源、技能、人手和業務關係嗎?找錯潛在銷售客戶--你沒有必要在那些沒有決策能力的人身上浪費你的時間。

  4、儘量用足相關政策。政府部門有很多鼓勵創業的政策,是對大學生創業的鼓勵和支援,創業時一定要注意"用足"這些政策,如免稅優惠、在某地註冊企業可享受比其他地區更優惠的稅率等。這些政策可大大減少創業初期的成本,使創業風險大為降低。

  5、經商之道,以計為首。所有商業經營活動,如果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是一種僅僅同物質打交道的經營活動,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在今天的"食腦時代"裡,商業經營活動實質上已經變成了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智力角逐,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智力遊戲",是人與人之間的謀略大比試。因此,正如古代軍事家所說的"用兵之道,以計為首"一樣,經商之道也應該以計為首。面對空前慘烈的市場競爭,你想要找準自己的立足點和切入點、站穩腳跟、生存下來、謀取利益、發展壯大,那麼,就必須首先考慮如何運用自己的商業智慧制定全面系統的、可執行的、可操作的和切實有效的經營策略和實施方案,以便確保每戰必捷,戰無不勝。

  6、決策失誤時,不要對失誤過於敏感,你的失誤會帶來直接後果,如發錯貨可能致使一個客戶立刻與你斷絕關係。作為企業家,冒風險時,要謹而慎之。如果出現失誤,不要過於敏感。接受事實,從中吸取教訓。

  7、不要被勝利衝昏頭腦:你第一步的成功全靠你的創意好、時機合適、運氣不錯和良好的業務關係。不過,這一切隨時都可能離你而去。因此,不要太過自信,投入過量的資金,使自己陷入泥沼之中。

  四、創業的團隊

  ***一*** 團隊的作用

  創業過程中,有一個好的人才團隊,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創業如同拔河比賽,人心齊,泰山移;創業如同賽龍舟,步調一致,不偏不移,才能獨佔鰲頭。"寧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專案,也不要一流的專案和二流的人才"是創業投資家的箴言。

  ***二*** 創業者與人才引進

  在個人創業的起步階段,創業者要麼是一個人單槍匹馬開創自己的創業之路,要麼聯合幾位朋友集體合作,一起來形成團隊,共同發展。但是,在個人創業高達85%的失敗案例中,單槍匹馬上陣的創業很容易因為勢單力薄而中槍落馬,而集體合作的創業團隊往往又因為內部矛盾摩擦及利益分配的不均而導致解體。在創業者的人員合作問題上,如何來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呢?

  1、確立新世紀人才的新理念:確立了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人才"社會化。"的理念、人才配置市場化的理念、人才有"價"的理念、人才資源開發應加大投入的理念、人才機制競爭的理念等等。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本,尊重人才,重視人才。"

  2、從創業人才的知識結構方面看,創業人才不但要具有主打產品、拳頭專案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企業經營管理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隨著創業重點的轉移,必須進行知識更新和及時、科學的調整。否則,極易發展成為創業過程的瓶頸。

  3、從創業人才的能力結構方面看,創業人才不但要具有經營管理企業的能力,聯絡社會、溝通使用者的交往能力,研究、創新、學習的能力,還要有分析理解世界或國家經濟發展走勢的能力。

  ***三*** 老闆與員工

  在個人創業的初始階段,一定要具有群做群分的意識,這裡所指的群做群分,就是指創業主導者來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合作人一起來合作起步發展,並且,還要做到清晰且無爭議的利益分配。

  作為老闆,最重要的責任就是鼓舞士氣、任人唯賢、知人善任,斤斤計較的老闆老是算死草,把員工貶到一錢不值的地步才聘用他們,以為這樣的員工因為自卑才不會離開。須知,一錢不值的員工又怎麼可能突然變成飛天的員工呢!所以,在聘用員工方面,在日常管理中,我們的老闆不妨對員工大方一點,因為老闆的作用在於鼓舞士氣,增強員工的自信心。

  有了高工資自然有高士氣和好的信心,至於如何去工作,員工自然有辦法,也不用老闆多管了。而且要注意對內部員工講誠信,如果對內部員工承諾不兌現,很容易挫傷員工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員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來,這是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內容;讓每個人都發揮作用並且讓他們明顯感覺到自己發揮的重要作用,這就是管理與領導的祕訣!

  "小河有水大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這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從自然規律來說,大河的水來自於小河,小河都沒水了,大河不可能有水;如果小河不為大河提供水源,都依靠大河供水,大河早晚會幹掉。在一個企業中,企業就好比大河,員工就好比小河,如果每個員工都能成為一條湧流不息的小河,那麼企業這條大河是永遠不會乾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