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越貴的東西越好賣

  800元一斤的牛肉,100元一盒的香菸,50元一瓶的礦泉水,99元一碗的麵條,50000元一部的手機,1000萬一輛的汽車,聽說,都買得特別好,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大好局面。想買還要提前一個月預定,還有需要提前半年預定的,這都不算什麼,最過分的是,即便是提前預定了也不保證一定能買到現貨。這不是我說的。是汽車銷售員的原話。

  中國這是怎麼了?為什麼越貴的東西反而越好賣?

  突然想起前些天跟蒙牛集團副總裁孫先紅聊一個專案策劃的事時他說過的一段話:“什麼是高階產品,怎樣成為高階產品,最重要的是看價格,你的價格貴,你就是高階產品,蒙牛特倫蘇只所以這麼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產品價格策略,它貴啊,它是中國最貴的牛奶,消費者就會認為最貴的牛奶一定是品質最好的牛奶,品質最好的牛奶才最有營養的,送人才最有面子。”

  再仔細想想孫總的話,感覺很有道理。在他的道理中其實也包含了兩個“商業機密”:

  一、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會首先通過產品價格來判斷產品的品質的好壞、品位的高低、時尚程度的大小,價格高,就會認為是有檔次、好品質,“一分錢一分貨”的傳統說法,也在全中國13億人中無限流傳,無意中加大了消費者對價格“迷信”的程度。

  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好面子,愛顯擺”的傳統,一旦富裕起來,一定會通過物質消費來讓人們知道自己的威風和高貴。當大家都開始富裕起來時,更富裕的中國人開始感覺自己沒面子了,需要購買更貴的產品和服務來區別與普通的富裕大眾。所以,看似貴的離譜的東西,依然會賣的出奇的好,因為我們中國有太多富得離譜的、又好面子離譜的大貴人。

  掌握了這兩個“商業機密”後,再來看看目前的中國市場,可謂是“一貴大未來,一貴一市場”,中國大量的中等收入階層消費者對大眾市場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不滿意,並開始尋求能夠滿足技術、功能和情感託付的產品和服務,即開始趨優消費。趨優消費是指以更高的價格購買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趨優消費已成為中國市場上一種爆炸式蔓延的現象。中國各地的消費者都願意,甚至是渴望,以高價購買優秀的產品,但這種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並不是高不可攀的,在同類產品或服務中它具有更好的品質、更獨特的品位和更高的期望值。

  所以,每個行業、每個產品都可以啟動“貴策略”來贏得消費者、贏得大中國,只要你的產品的確有顯然的與眾不同之處,而這種與眾不同之處有恰恰是消費者所期待的和追逐的,那麼,就大膽地提價吧,一個包子賣10元,一袋瓜子賣50元,一塊口香糖賣10元,一雙襪子賣100元,一份報紙賣7元,一袋方便麵賣20元,你說這不可能賣得動?

  你說不可能的事情,我認為都可能。不信,你注意觀察不久的將來蒙牛會不會推出更高價格的牛奶?120元一箱的牛奶,你敢說你保證永遠不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