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本土品牌的七條忠告

  1.細節!細節!

  廠家老在想用什麼吸引消費者,也就是說,他們更關注的是“別人為什麼買”,可是對於主要還處在低端市場的本土品牌,更應該想想“別人為什麼不買”。是因為還不夠便宜?動力不行?還是操控不好?更大的可能或許只是車內的味道太刺鼻了,也可能僅僅是因為內飾材料質感太差!對,這些都是細節,但幾款車放在一起,使之高下立判的卻往往是這些細節。

  2.不要老是用低價為自己開脫。

  “這麼便宜的車,你還能要求怎麼樣?”這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辯解。但是,汽車消費和普通的衣食住行不同,並不是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說,即使是一個低檔車買家,他買車的動機依然是“愉悅自己”,而不是像餓了只要吃飽,冷了只要穿暖那麼簡單。

  3.不要總想找到一個好概念。

  國內廠家熱衷於製造概念,諸如NCV、BPV、FMPV、越野型轎車等等,總希望造一個概念就能讓車好賣。但結果往往都是一廂情願。消費者關注的是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最大程度滿足自己的需求,任何空洞的概念對此是沒有助益的。我們看看那些賣得好的車,比如CR-V、雅閣,比如凱越、伊蘭特,有什麼概念?

  4.不要老是抱怨消費者。

  老是聽到對消費者的抱怨。外國品牌說我們“不成熟”,本土品牌說我們“盲目”。可是很少聽到對自己的檢討,比如自己的產品為什麼總是和消費者的需求不那麼合拍?大家喜歡漂亮一點的車,難道有錯嗎?大家不想買一輛讓自己感到丟面子的車,難道有錯嗎?停止抱怨吧,與其怪大家不識貨,不如改變自己。

  5.接受現實,品牌是需要積累的。

  迄今為止,本土品牌向高階市場發起的衝擊基本沒有成功的案例,上汽榮威似乎是個例外,但我們要看到,第一“上汽”這個品牌本身可能是國內品牌基礎最好的一個;其次,上汽為打造榮威品牌做了多大的投入;再次,榮威也是依託於收購來的英國羅孚品牌基礎之上。如果你什麼都不具備,憑什麼打造高階品牌?你打造出來的高階品牌憑什麼要消費者接受?

  6.模仿也許是必經階段,但成功一定要靠創新。

  剛開始,也許誰都不能擺脫模仿的初級階段,但是模仿不是簡單拷貝,而且絕對不能一直依賴模仿,“山寨”絕對不是一個褒義詞,一個無法擺脫山寨痕跡的品牌,只是個名稱而已,不可能具備品牌影響力。本土汽車品牌要取得成功,現在就必須進入創新階段。創新當然會有風險,但這是強大起來的必然代價。

  7.不要盲目擴大規模。

  本土品牌現在都很有野心,80萬輛、100萬輛,200萬輛,年產規模都在擴大,新基地都在上馬;國內第一、世界第一的目標都已經喊了出來。大家都知道汽車工業的規模效應,但是,規模真的越大越好?發展的不同階段,都對應著不同的最佳規模,這個最佳規模不僅和市場需求有關,還和本身的組織管理能力有關,上規模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縮小規模就非常痛苦了。本土品牌現在最關鍵的並不是規模太小,而是能力太弱。 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