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稻田養殖方法

  小龍蝦除了在池塘養殖以外還能在稻田裡養殖,小龍蝦怎樣在稻田裡養殖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1、稻蝦連作。稻蝦連作是指在稻田中種一季稻穀,最好是中稻。因為中稻插秧季節比晚稻遲,有利於下年稻田插秧前收穫更大更多的小龍蝦;晚稻收割季節遲,不利用稻穀收割後投放種蝦,此時的種蝦已過最佳繁殖期。待稻穀收割後放水養蝦。此種模式在美國的南部非常普遍。方法是6月份蝦收穫後,種植水稻。水稻在9~10月份收穫完畢後,立即灌水放養小龍蝦種蝦。這種模式在不影響中稻產量的情況下,每畝可產小龍蝦100~150公斤。我市小龍蝦稻田養殖盛行稻蝦連作模式,各地應根據當地的情況,合理選擇養殖模式。

  2、稻蝦共生。稻蝦共生是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輔以人為措施,既種稻又養蝦,以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生產效益的一種生產形式。由於小龍蝦對水質和飼養場地的條件要求不高,加之我國許多地區都有稻田養魚的傳統,在種稻效益有限的情況下,推廣稻蝦共生,可有效提高稻田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稻田飼養小龍蝦可為稻田除草、除害蟲,少施化肥、少噴農藥,養蝦的稻田一般可增加水稻產量5%~10%,同時每畝能增產小龍蝦80公斤左右。稻蝦共生可以選擇早、中晚稻均可,但水稻品種最好是選擇抗倒伏的品種。

  3、稻蝦輪作。稻蝦輪作是利用稻田水體種一季稻,待稻穀收割後養小龍蝦,隔年再種一季稻,待稻穀收割後養小龍蝦,三年一個輪迴,有利用保持稻田養蝦的生態環境,使蝦有較充足的養料,減少蝦的病原體種群量。方法是水稻在9~10月份收穫完畢後,立即灌水放養小龍蝦種蝦,隔離年後的6月份待小龍蝦收穫完畢後採取免耕拋秧的方式再種一季中稻,三年一個輪迴。這種模式每畝稻田可產小龍蝦200~250公斤。我市沙洋農場範家臺移民點採取的就是這種養殖模式。

  小龍蝦稻田養殖要點

  一、建造稻田養蝦條件

  選擇水質良好、水量充足、周圍沒有汙染源、保水能力較強、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的田塊進行稻田養蝦,面積少則幾畝,多則幾十畝或上百畝都可。沿稻田田埂內側四周要開挖養蝦溝,溝寬1.5米,深1米,田塊面積較大的,還要在田中間開挖田間溝,田間溝寬1米,深0.5米,養蝦溝和田間溝面積約佔稻田總面積20%左右。

  利用開挖養蝦溝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平整田面,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進行夯實,防止下大暴風雨時使田埂倒塌。田埂面寬3米以上,田埂高1米。進排水口要用鐵絲網或柵欄圍住,防止小龍蝦外逃和敵害進入。進水渠道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蝦溝的最低處,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證灌得進,排得出。

  在離田埂1米處,每隔3米打一處1.5米高的樁,用毛竹架設,在田埂邊種瓜、豆、葫蘆等,待藤蔓上架後,在炎熱的夏季起到遮蔭避暑的作用。在養蝦溝和田間裡要移栽水草,如苦草、輪葉黑藻、金魚藻等沉水性植物,水草覆蓋面以30%為宜,且以零星、分散為好,這樣有利於蝦溝內水流暢通無阻塞。田四周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石棉瓦或鈣塑板建防逃牆,以防小龍蝦逃逸。

  二、蝦苗蝦种放養

  放養小龍蝦蝦苗或蝦種時要試水,試水安全後,才可放蝦。小龍蝦放養方法有兩種:一是在稻穀收割後的9月上旬將種蝦直接投放在稻田內,讓其自行繁殖,根據稻田養殖的實際情況,一般每畝放養個體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龍蝦20公斤,雌雄性比3:1。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後,投放規格為2-4釐米的幼體蝦1500-2000尾/畝或30公斤/畝。小龍蝦在放養時,要注意幼蝦的質量,同一田塊放養規格要儘可能整齊,放養時一次放足。在晴天早晨或陰雨天放養,放養蝦種時用3%~4%的食鹽水浴洗10分鐘消毒,高溫天氣進種、苗要謹慎消毒,最好是進種苗時不用食鹽水浴洗,進完種苗後用生石灰10公斤/畝對水體消毒。

  三、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堅持巡田,觀察溝內水色變化和蝦活動、吃食、生長情況。田間管理主要集中在水稻晒田、用藥和防逃防害方面。稻穀晒田宜輕烤,不能完全將田水排幹。水位降低到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時間要短,發現小龍蝦有異常應時,則要立即注水。小龍蝦對許多農藥都很敏感,稻田養蝦的原則是能不用藥時堅決不用,需要用藥時則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及生物製劑。施農藥時要注意嚴格把握農藥安全使用濃度,確保蝦的安全,應並要求噴藥於水稻葉面,儘量不噴入水中,而且最好分割槽用藥。

  防治水稻螟蟲,畝用200毫升18%殺蟲雙水劑加水75千克噴霧;防治稻飛蝨,畝用50克25%撲蝨靈可溼性粉劑加水25千克噴霧;防治稻條斑病、稻瘟病,畝用50%消菌靈40克加水噴霧;防治水稻紋枯病、稻曲病,畝用增效井崗黴素250毫升加水噴霧。水稻施用藥物,應儘量避免使用含鞠酯類的殺蟲劑,以免對克氏原螯蝦造成危害。噴霧水劑宜在下午進行,因稻葉下午乾燥,大部分藥液吸附在水稻上。同時,施藥前田間加水至20釐米,噴藥後及時換水。

  四、飼養管理

  稻田養殖小龍蝦基肥要足,應以施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在插秧前一次施入耕作層內,達到肥力持久長效的目的。追肥一般每月一次,尿素5公斤/畝,複合肥10公斤/畝,或施有機肥。禁用對小龍蝦有害的化肥如氨水和碳酸氫銨。施追肥時最好先排淺田水,讓蝦集中到環溝、田間溝之中,然後施肥,使化肥迅速沉積於底層田泥中,併為田泥和水稻吸收,隨即加深田水至正常深度。

  稻田養蝦一般不要求投喂,在小龍蝦的生長旺季可適當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如錘碎的螺、蚌及屠宰廠的下腳料等。8~9月份以投喂植物性飼料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動物性飼料。日投喂量按蝦體重的6%~8%安排。冬季每3~5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為在田蝦體重的2%~3%。從翌年4月份開始,逐步增加投喂量。水質管理8~9月份高溫季節,每10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3;每20天潑灑1次生石灰水調節水質。日常管理每天巡田檢查一次。做好防汛防逃工作。維持蝦溝內有較多的水生植物,數量不足要及時補放。大批蝦蛻殼時不要衝水,不要干擾,蛻殼後增喂優質動物性飼料。

  五、商品蝦捕撈

  捕撈。稻田飼養小龍蝦,只要一次放足蝦種,經過2個月的飼養,就有一部分小龍蝦能夠達到商品規格。長期捕撈、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一項重要措施。將達到商品規格的小龍蝦捕撈上市出售,未達到規格的繼續留在稻田內養殖,降低稻田小龍蝦的密度,促進小規格的螯蝦快速生長。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採用蝦籠、地籠網起捕,效果較好。也可用抄網在蝦溝中來回抄捕,最後在稻田割谷前排乾田水,將蝦全部捕獲。2-3月份放養稚蝦,一般在9-10份進入捕撈高峰期。9-10月份放養種蝦,一般在翌年5-6月份進入捕撈高峰期。平時捕大留小,繁殖期禁止捕撈。

  小龍蝦養殖環境

  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高階工程師舒新亞認為,由於小龍蝦耐受性較強,能在汙水中生存,但小龍蝦生長過程中要脫七八次殼,環境不好小龍蝦就不脫殼,長不好。很多養殖戶以前不注意水環境,用淺水、髒水養,小龍蝦產量很低;後來注意用深水、好水養,產量就增加了。

  營造良好的龍蝦生長環境。龍蝦屬蟲殼類動物,與蟹相似,有一對特別發達的螯,有掘洞穴居的習慣,一般在水邊近岸掘穴。龍蝦喜陰怕光,光線微弱或黑暗時爬出洞穴,光線強烈時,則沉入水底或躲藏在洞穴中。根據龍蝦的習性,可在河塘邊加設50釐米高的防逃網,防止龍蝦外逃。同時河塘模擬自然條件下龍蝦的生態環境,池邊淺種植10-15%的水草、隱蔽物,營造龍蝦棲息和脫殼的環境,減少相互殘殺。

  水質對龍蝦產量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龍蝦的健康生長和發育,養殖過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間,透明度為30-40釐米,要經常加註新水,定期潑灑生石灰溶液,調節水質,防止病害發生及脫殼不遂等。

>>>下一頁更多精彩“小龍蝦稻田飼養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