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

  大學生創業雖難,但隨著我國經濟的逐年發展,國家對扶持創業的逐漸重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跟風走上創業之路,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大學生創業利在何處

  1. 國家政策的支援

  “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教育部近日釋出的一項年末例行公告《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這一條內容被“置頂”為最重要的部分。創業課程算學分、允許休學創業、落實創業優惠政策,這份通知傳遞了國家對扶持創業愈發重視的訊號。

  2. 年輕的激情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大學生都90後,90後是最有發展潛力和熱情的一代人。他們主張獨立與開放,追求的是成功的事業與高質量的生活。所以,他們不安現狀,不甘心為他人的事業做“嫁衣”,想自己“織布”!

  3.高等教育和創新意識

  大學生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接受最新的資訊和技術,具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對於創新意識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並且對傳統企業和行業有挑戰的觀念和決心,這種信念是大學生創業的動力來源。

  4.創業經驗

  現今,大部分人對於創業成功的定義還是存在著分歧,到底是實現自身價值還是經濟盈利才算成功在本文便不做討論了。所以說,不論創業是否成功,至少創業經驗是可貴的,也是最為深刻的,即使大學生將來重新走向工作崗位,他在簡歷上所述的有組織能力、領導能力、積極的上進心等能力都是有跡可循。

  5.團隊的力量

  大學生創業是旨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幹著事,追著夢。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互相扶持,互相鼓勵,共同打造屬於大家的事業,工作起來會更上心,更有激情。

  大學生創業弊在何處

  1.耽誤學業

  蔡元培先生曾說過:“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概而言之,大學在於傳播高層次文化,研究高深學問,造就高階人才。在創業過程中必然耽誤課程的學習,甚至有可能還會中斷求學之路,有舍有得,這是個兩難的抉擇。但是,目前大部分人認為放棄學業去創業是不值得的。

  2.政策扶持不到位

  人社部、教育部等9部門聯合實施的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目標是要在4年內引領全國80萬大學生創業。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部門要實施好這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落實創業培訓、工商登記、融資服務、稅收減免等相關優惠政策。但是,有一些政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有很多創業的大學生反映,在創業的過程中並沒有享受到政策裡承諾的創業補貼、辦公場地租賃費等“紅利”。

  3. 大學生思想天真、社會經驗不足

  大學生正處於青春年華的美好時光,對社會的瞭解和認知還不夠透徹,在遭遇失敗或者挫折時,沒辦法及時的走出困境。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外部壓力的壓迫會打擊大學生的自尊心和信心。

  4. 家裡朋友的不支援

  不是每一個大學生創業都可以得到家裡人和朋友的支援,沒人可以保證你去創業就一定成功,對於未知的事物人們經常採用觀望或者抵制的態度。大學生創業更多的是自我的認同和奮鬥。

  5. 缺少資金和人脈

  剛出校門的大學生,沒資金,沒人脈,就算有好的專案,好的計劃書,到處找融資,四處找贊助,也很難實現。

  沒有多少人跟超級課程表的創始人餘佳文一樣,能夠拿一個億分紅。在創業這條道路上,更多的摔倒後就再也爬不起來的loser。

  以上文中所提到的利與弊只是目前常見的幾個方面,創業不是喝水吃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一個好的專案,一個支援的投資方,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個沒休息的工作,一堆雜七雜八的瑣事等等,這些都是創業所無法逃避的事情!

  名人們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

  喬布斯:“很多人問我,我想創業該怎麼做?”我會問他:“你的激情在那裡?你的公司將做什麼讓你感到振奮的事情?”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我就會告訴他:“那你先去餐館裡端盤子,慢慢想,想清楚了再談創業”。我深深認為:如果你沒有對某一件事情充滿激情,你就不應該創業,絕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

  李開復:最近演講有位學生說想模仿我的職業生涯。我的回答:“走自己的路,不要模仿任何別人,何況我的職業生涯走反了。我先做教授,然後去了三個偉大的公司,最後創業。我應該先創業,做出三個偉大的公司,然後退休做教授。”

  馬雲:中國人的創業,關鍵不在於你有出色的想法、理念或夢想,而在於你是否願意為此付出一切代價,全力以赴地去做它,證明它是對的。他說:“創業不能停留在理念與幻想上;idea可以有無數個,action只能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