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海鮮市場分析

  企業要從觀念上重視市場調查,選擇正確的調查方法,有系統地開展調查活動,並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使市場調查為企業發揮積極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國內海鮮市場高階產品需求強勁:

  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於海鮮的需求趨於多樣化,選擇面也越來越廣。加上國內海鮮存在著質量安全、缺斤短兩等問題,進口海鮮更是成為人們的另一個重要選項。

  如今,國內的海鮮市場日益多元化,既能找到本地的蝦蟹魚參,又不乏外來水產品的身影:阿拉斯加帝王蟹、挪威三文魚、南美大白蝦……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業內人士稱,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對於海鮮的需求趨於多樣化,選擇面也越來越廣。加上國內海鮮存在著質量安全、缺斤短兩等問題,進口海鮮更是成為人們的另一個重要選項。

  海關資料顯示,今年前9個月,我國累計進口水海產品207.9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1.78%;進口額45.2億美元,增長9.5%;進口均價為2175.3美元/噸,下降2.0%。據瞭解,我國海鮮進口量大幅增長,是由於主要進口來源國俄羅斯、美國等地的水海產品價格下調。

  進口市場集中

  我國的海鮮進口市場比較集中,主要是俄羅斯、美國、挪威、日本和祕魯等水產資源豐富的臨海優勢國家。據海關資料顯示,今年1~9月,我國自上述國家累計進口水海產品140.2萬噸,佔同期我國水海產品進口總量的67.4%。其中,俄羅斯以價低量大獨佔鰲頭。俄羅斯是我國海鮮產品進口的第一大市場,資料顯示,今年1~9月,自俄羅斯進口79.0萬噸,增長13.6%,高於整體水平1.8個百分點,佔同期我國水海產品進口總量的38%。進口均價下滑幅度較大,為1368.4美元/噸,同比下降了8.8個百分點。業界分析,這主要是由於我國自俄羅斯進口的海鮮產品中,低價位的凍狹鱈魚和凍鯡魚佔主要部分,因此俄羅斯海鮮產品在我國水海產品主要進口市場中價格處於偏低位置。

  美國是我國海鮮產品進口的第二大市場,資料顯示,今年1~9月份累計自美國進口水海產品31.89萬噸,增長0.97%,佔同期我國水海產品進口總量的15.3%。雖然自美國的進口量還不及俄羅斯的一半,但2305.4美元/噸的進口均價較俄羅斯則高出一大截。雖然自美進口均價同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但相對較高的價格還是拉高了美國水海產品在我國總進口額中的佔比,為16.3%,與俄羅斯23.9%的進口額佔比差距有所縮小。

  高階產品需求強勁

  受近年來國內禽流感等食品安全事件影響,國內消費者對於水海產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一些高階產品。今年前9個月,我國海鮮進口總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1.78%;進口額45.2億美元,增長9.5%。從海關資料來看,整體的漲勢中,高階海鮮產品增勢顯著高於整體水平。分類看,今年1~9月,三文魚的進口量為17948.34噸,同比增長4.02%;進口均價為8121.10美元/噸,同比增23.1%。同期,龍蝦進口量為3165.66噸,同比增長77.24%;進口均價為17745.70美元/噸,同比下降3.16%,價格下跌和北美龍蝦豐收關聯較大。牡蠣進口量為892.59噸,同比增長11.81%;進口均價為10201美元/噸,同比增長1.68%。貽貝進口量為1259.26噸,同比增長52.63%;進口均價為5652.5美元/噸,同比增長1.55%。

  另據媒體報道,除了俄羅斯、美國等主要進口地,日本的海鮮產品也在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由於距離上海較近,日本長崎某水產公司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出口力度。當地的海鮮產品空運至上海的次數由過去的每週1次變為每週3次,出口量也有原先的每次十幾公斤變為如今的一次上百公斤,種類達到20多種。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起初是以供給日餐館為主,從3、4年前開始,由於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上升,中餐館也開始供應。此外,今年在上海、杭州的超市也開始供應日本海鮮。

  據悉,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國人均海鮮消費量增長了6倍,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海鮮消費國。同時,由於越來越多的海鮮產品為國內消費者瞭解和接受,需求量日益增多,價格也有所上浮。

  我國海鮮市場需求、消費狀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4年我國海鮮總產量為3296.2萬噸,產量較上年同期增長5.01%;海關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海鮮出口總量為285.4萬噸,出口同比增長2.59%;進口量為273.1萬噸,進口數量同比增長1.94%,國內海鮮產品表觀消費量為3283.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