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益營銷案例

  如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釋出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年終必須要對外公佈的“規定動作”。“公益營銷”也不再是一個陌生的營銷方式,而正被一些企業有意無意地使用,並且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麼接下來小編跟讀者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

  與國家共同抗擊“非典”——要做最好

  2003年的春天是灰色的,“非典”肆虐,人們籠罩在“非典”的陰霾之下,引起了大家的極度恐慌。人們開始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而牛奶作為增強體質、具有免疫力的營養食品一下子成了緊俏貨,北京的乳品市場搶購成風。如果此時提升牛奶價格,人們不會計較,對看重銷售量和利潤增長的乳品企業無疑是絕好的機會。蒙牛抓住了機會,但超出了人們常規思維。蒙牛不是提升價格,而是禁止經銷商漲價,並且嚴厲規定違者開除或者終止其經銷權。

  蒙牛的此招正是“欲擒故縱”,蒙牛為了長遠利益發展,利用“非典”事件讓消費者對蒙牛品牌產生認同感。事後證明,蒙牛的品牌形象歷經“非典”之後確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非典”時期,很多企業紛紛停下廣告,因為再做投入也是徒勞無功的;而蒙牛不但沒有撤下廣告,反而加大投放量,增大了公益廣告的力度,提醒大眾關注健康的意識。於2003年4月21日,向國家衛生部率先捐款100萬元,成為衛生部紅榜上中國首家捐款抗擊“非典”的企業,同時拉開了其他企業捐贈的序幕;蒙牛歷來的風格是:春來我叫第一聲,要做就做的最好,要做“火種”,而不是等待點燃的“木炭”。

  此後,蒙牛陸續向全國30個城市為醫務工作者和消費大眾捐款900萬元,捐奶300萬元;“非典”後期,蒙牛又發出了“向人民教師送健康”的倡議,向全國17個城市的125萬名教師,每人贈送牛奶一箱,總價值達3000萬。針對這一系列舉動,蒙牛的解釋是:“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正是蒙牛的這些舉動將蒙牛品牌與消費大眾緊密的聯絡在一起。蒙牛在“非典”期間的公益行為,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蒙牛再一次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當時蒙牛在各大媒體的報道是“全國首家資助‘非典’防治工作企業”;“非典”過後,效果立竿見影,蒙牛被公認為有公益責任心的社會企業,再次成為消費者首推的標榜品牌。

  二

  從小事做起

  先來看看豐田在美國發起的“100 cars for good”營銷。豐田認為除了日常的交通功能之外,一輛車可以做更多。比如,為那些貧苦的家庭配送食物、為鄰居運輸一些他所需要的東西、讓行動不便的人搭一段順風車、或者幫別人運送寵物……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向身邊的人傳遞善意,豐田將在活動期間免費提供100輛車,讓100位愛心人士將善意化為實際行動。當然,如何能選出這100位愛心人士,則需要他們在豐田的臉書主頁上提交自己的方案,然後由網友來投票,決定出這100位的勝者。通過這樣一個營銷,豐田繼將自己的公益營銷通過社交媒體宣傳出去,吸引了無數網友的投票圍觀,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實實在在的收穫了實惠,可謂一舉兩得。

  上面那個案例發生在幾年前,豐田近期又開啟了一項名為“Positive Movement”的營銷,雖然名字有變,但基本的想法和具體的實施辦法並沒有發生變化,可見,這種營銷方式很奏效。

  遺憾的是,在國內,類似這種案例並不多見,其實,這種小善舉既可以帶來話題量,又可以幫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操作起來應該也不太難,接下來的日子裡,希望我們可以看到類似的討巧營銷在國內車企中出現。

  企業公益營銷案三

  陳發樹捐建新華都公益基金

  2009年10月20日,48歲的福建新華都集團董事長陳發樹用1億現金成功註冊非公募基金會新華都慈善基金會,並向該基金捐贈自己名下股份90%,摺合人民幣83億元。 入選原因:

  2009年年末,陳發樹捐贈個人財富45%合約85億成立“新華都公益基金”,讓人們知道了,這個叫陳發樹的“神祕富豪”,不僅聰明,而且很有思想。

  新華都集團從少為人知,到唐駿入主後的廣為人知,新華都的品牌知名度急速擴大。2009年末成立國內最大的慈善基金,新華都的品牌形象達到“質的飛躍”,美譽度空前提升。《中國商人》雜誌主辦釋出、夠優機構製作的《中國仁富榜》中,陳發樹排名第一,成為當前中國第一仁富人物。

  說這個事件不是“營銷”也可以。實際上,真正的公益營銷就是,你本質上就是真正做公益,而知名度的提高、美譽度的提高等等,只是你在認認真真做“公益”時的一個副產品而已。相反,那些僅僅把公益當幌子,利用公益的形式,眼睛緊緊盯著“營銷”的人,最終弄不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新華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四

  “歐萊雅世博禮儀講堂”是歐萊雅為2010年上海世博禮儀人員選拔活動專門打造的禮儀、妝容培訓課堂。“歐萊雅世博禮儀講堂”將在年輕人群體中傳播世博理念,並幫助他們向世界展示東方古國的年輕風采。

  這次,歐萊雅巧妙地實施了一次公益營銷活動,讓世博會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與其“讓世界更美好”的使命相結合。通過贊助世博會,為世博會不僅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在高校巡講禮儀等等,這些看似公益的活動中,無不滲透著歐萊雅的企業精神和品牌理念。

  公益營銷並不一定要脫離品牌和產品單純“行善”。中國是禮儀之邦,年輕人需要禮儀的教育,可是包括化妝術、舉手投足等的知識,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卻沒有,這也是歐萊雅“禮儀課堂”公益性成立的原因。歐萊雅“世博禮儀課堂”讓我們知道做品牌與做公益其實可以靠的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