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實驗室建設發展探討論文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關於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於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 Media Convergence***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實驗室建設發展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實驗室建設發展探討全文如下:

  摘 要:媒介融合背景下,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既能採訪寫作,又會攝影攝像和視音訊剪輯的一專多能複合型人才。新聞實驗室作為校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不僅是複合型人才培養的搖籃,也是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該文從新聞實驗室管理角度出發,剖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實驗室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增加後期維護經費投入,和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等措施。

  關鍵詞:媒介融合 新聞實驗室 建設

  Abstract: Fusion media "era, the employer need is both interview and writing, photography and video and audio clips of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News laboratory as a campus culture an important base for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not only is the cradle of cultivating compound talen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analyze the news lab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proposed increase later maintenance funds, and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other measures to

  Key Words: Media convergence; New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1 建設新聞實驗室的必要性

  進入21世紀後,我國的網路技術飛速發展,據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在2014年發表的第33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45.8 %,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手機網民規模的持續增長促進手機端各類應用的發展[1],隨著網路和手機等移動智慧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都開通了網站,微信平臺,網際網路等新媒介也和傳統媒體合作,自制微電影,進行網路調查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網路視訊化,報刊網路化,廣播電視智慧化的趨勢已經形成,各種媒介相互融合,有學者認為,媒介發展進入了“媒介融合時代”。媒介的融合帶來了對新聞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要求能在多媒體傳播中進行整合策劃的創意人才,和精通各種圖文軟體應用和視音訊剪輯的複合型人才。

  媒介融合對新聞人才培養的要求,要求高校要改變傳統的新聞人才”筆桿子“培養模式,以新聞實驗室為平臺,注重實踐教學,創新教學理念,加大實驗課時,培養出複合型、一專多能型人才,以良好的技能和知識適應媒介融合時代的要求。建設和管理好實驗室不僅利於新聞學科建設的良好發展, 也是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2我國高校新聞實驗室發展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有些高校的領導認為文科教學就是:“一根筆,一個板書,文科不需要實驗室”,不重視新聞實驗室的建設,因此我國的新聞實驗室起步較晚。新聞實驗室建設跟新聞學科發展不匹配。在1987年,國家科委釋出的統計年報檔案就將新聞學正式列為我國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15個學科之一;1998年,新聞學與傳播學一起被提升為一級學科;2004年,國家又將新聞學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九大哲學社會科學學科之一[2]。截止2000 年,全國有新聞系或點的院校有 260個[3],但是設立新聞實驗室的寥寥無幾,新聞實驗室發展嚴重滯後。

  隨著高校對新聞實踐教育的重視,和國家對文科實驗室建設的扶持,截止2013年全國900多個新聞學專業或者院系,有條件的普遍建有實驗室,如視訊編輯室,電視演播室,編輯排版實驗室等,各大高校都致力於把現在媒體行業使用的攝影攝像視訊剪輯技術和傳統的新聞寫作課程相結合[4],讓學生通過在實驗室的實踐,掌握現在新聞行業需要的新技能。

  如武漢大學在 2000 年建立了全國高校第一家傳媒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於2006年建立了至今仍走在學界前沿的“未來實驗室”。該實驗室依託網際網路平臺,基本實現了教學和業界跨區域的聯動的目標。是首個實現了媒體行業全媒體資源生產、管理、釋出平臺的中國高校實驗室[5],筆者所在的學校也於2013年斥資300多萬元建設了243 m2的新聞電子採編實驗室,電視節目非線性編輯實驗室,兩間實驗室配有80臺多媒體電腦和多臺印表機,攝影攝像器材,安裝了方正飛騰編輯軟體和網頁製作軟體,30套正版廣播級大洋非線性編輯軟體、會聲會影,PS和格式工廠等視音訊剪輯常用軟體,可供學生進行DV和攝像的攝錄和後期剪輯及網頁製作和報紙雜誌的編輯排版練習。

  3 新聞實驗室發展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整體來說,我國的新聞實驗室建設起步晚,發展速度也不是很快,實驗室發展“先天不足”,文科實驗室的建設經費有限,大約只佔學校實驗室建設總經費的10%左右[6], 規模較小,實驗室的建設制約於資金,人才的投入有限,出現了一些問題。

  3.1實驗人員缺乏進修和提升機制

  因為實驗室的日常維護和管理是個非常專業化的工作,日常的資金申請,實驗裝置的使用和維護,都需要有專人負責,因此各大高校的新聞實驗室一般是教輔人員專職管理,教輔人員受限於自身的學歷和經歷,個人媒介綜合能力較低,懂得多種媒體技術並能整合傳播的人並不多[7]。同時高校在實驗人才的培養上,缺少統一的長遠規劃和明確的培訓制度,教輔人員相比教師而言,在職稱和學歷的提升方面沒有優勢, 極大的衝擊實驗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2實驗室專項經費投入不足,裝置器材更新不及時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人才的培養需要通過大量的攝影攝像器材的實踐練習。新聞實驗室的攝影攝像器材等專業裝置和軟體更新較快,但高校的實驗室器材和裝置都是在建立之初引入的,後期維護經費投入不足,實驗裝置的購置需輾轉多個部門,層層審批,手續繁瑣,耽誤實驗裝置的定期更新和維護,影響實驗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3.3實驗室淪為機房。裝置使用率不高

  媒介融合背景下,有的高校購置了昂貴的,高效能的新聞專業儀器,因沒有專門的管理維護人員,有些上課的教師沒有媒體從業經驗,也怠於學習相關的儀器操作知識,平時上課只使用電腦,投影儀,不使用專業裝置,儀器使用率低;同時實驗課時有限,學生只能在課上練習專業裝置,也造成裝置使用率低。

  實驗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部分,是高校教學改革中的重點,新聞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是實驗教學的重要一環,只有轉變觀念,做好實驗室的長遠建設規劃,才能管理和建設好實驗室。

  4 建立長效實驗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

  實驗人員是實驗室管理的基石,高校應重視實驗室人才的培養,建立激勵機制,調動實驗人員的積極性,高校可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讓實驗人員有機會到相關媒體單位,知名院校去學習,讓實驗人員實踐中瞭解新聞行業的工作技能,同時根據實踐,檢驗自己的不足,補充自己的知識架構,提高實驗人員的綜合素質;鼓勵實驗人員進行教學研究,科研成果也有一定的獎勵和補貼,對實驗人員攻讀學位學歷給以補貼,鼓勵實驗人員參加校內外的實驗研討會,給予實驗人員同省內外專業人員,專家進行交流的機會,開啟實驗人員的提升之路。

  5 聯合辦學 拓寬經費來源

  媒介融合時代,新聞實驗室不是一個孤島,而是與社會單位互聯互通,彼此交流實踐的整體,新聞實驗室建設經費有限,實驗室可通過與外界的合作,聯合辦學,拓寬經費來源,聯合辦學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企業提供資金和裝置,實驗室研究和使用的成果反饋給企業,企業進行相應的產品裝置改進,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解決了實驗室的經費難題。另一種是企業提供經費,實驗室發揮高校師資和場地優勢,供企業進行人員培訓,達到企業和學校雙贏的局面。筆者所在的學校新聞實驗室就與三亞廣播電視臺開展合作,為三亞電視臺進行電視轉播和維護方面的培訓。

  6 電視轉播和維護方面的培訓

  6.1建立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平臺,開放實驗室,提高儀器裝置的使用率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聞專業學生可利用網際網路,整合校內的校報、網站等媒體資源,建立以網路為基礎,集微博、廣播、校報、網站為一體的全媒體校內實踐教學平臺,開放實驗室供學生練習,學生利用實驗室的裝置和器材,不出校門,就可實現從採訪寫作到後期編輯和釋出的一體化實踐。這樣加強了老師的媒介整合能力,因學生在實踐中遇到不懂的會問老師,迫使老師要加強媒介新技術的學習和更新,同時鍛鍊了學生的資源整合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興趣,極大的提高了實驗裝置的使用。

  6.2制定和完善相關的實驗規章制定

  實驗室可根據專業特色,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如儀器裝置管理制度、儀器丟失、損壞管理辦法、實驗室學生實驗守則、實驗室教師工作守則、實驗室工作人員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衛生制度,通過相應的規章制度,起到引導的作用,保證實驗室的教師,學生實驗操作規範,實驗室工作執行良好有序。

  綜上所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完善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需順應社會科技的發展趨勢和對人才培養要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實驗人員的素質培養、實驗經費的來源渠道和學生的實踐培養方面下功夫,才能源源不斷的為社會提供合格的新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