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服裝店的銷售技巧

  服裝店,是專門為大眾提供各種衣服的場所,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方便人民群眾生活起了重要作用。為此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要做好一家服裝店,除了要有良好的銷售方法外,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懂”進貨。

  服裝小店的經營狀況如何,跟商品的定位和進貨的眼光很有關係。要做好一家服裝店,除了要有良好的銷售方法外,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懂”進貨。 這個“懂”字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不僅要知道進貨的地點、各批發市場的價格水平和麵對的客戶群,還要了解小店針對的客戶群的喜好、身材特點,更重要的是要會淘貨,要練就一雙選貨的火眼金睛。這種歷練需要時間和經驗的不斷積累,要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至少要3年左右的時間。

  服裝進貨要適銷、適量,簡稱“雙適”,是經商者必須把握的關鍵一條。經營服裝,既要適銷,又要適量,但兩者很難掌握“準”。很多初次開店的投資者因為眼光不準,都在第一次進貨時吃過大虧,有人甚至笑稱:開服裝店的第一批貨都會積壓,所以最好第一批少進一些貨。

  首次進貨的迷途

  在進貨上,艾童第一次也栽了跟頭。她在第一次進貨前,對周圍的同行出售的貨品進行了仔細分析,發現他們的貨大多是從當地的外貿小廠和批發市場進的,為了顯示自己的商品跟他們不一樣,艾童決定找一些更有特色的貨源。她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對杭州的外貿服裝批發很推崇,於是在店鋪裝修期間捨近求遠,到杭州的九星、中星等批發市場進了貨。舟車勞頓、途中辛苦自不必說,她到了杭州後發現,很多批發商聽說她是從深圳來的,都用很奇怪的眼光看她。等她帶著1.5萬元的貨回到深圳,經營了一個多月之後,才慢慢發現原來這些商品在深圳的批發市場都有,而且批發價比她的進價低了一半。艾童這才明白,自己是守著金山要飯吃,明明周圍有的是批發市場,卻被她自作聰明地忽略了。

  更讓她煩悶的事情還不是這個。商品就算進得貴了,但只要能夠賣掉,也就是少賺一些,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糟糕的是,由於她進第一批貨前,沒有仔細瞭解附近消費者的體形特點,無論她進的襯衫還是褲子,尺碼都偏小了。店裡的客人一批接一批,絡繹不絕,很多都是被漂亮的裝修吸引過來的,但是他們大多數是30歲以上的顧客,身形比較豐滿,艾童進的尺碼對他們而言都偏小了。每天只能做到兩三百元的營業額,因為店租較低,艾童倒是沒有賠錢,但她僱的店員說,按照開業後的客流量,如果店裡的衣服尺碼合適,一天可以達到1000元的流水。艾童知道自己還是掉進了首次進貨的迷宮了。漸漸地就看出第一批貨拿得不對了,不單是尺碼不合適,款式也不太對路。小店的客人以30歲以上的女性居多,她們大多喜歡休閒風格,而艾童第一批進貨以襯衫為主,比較正統,適合上班一族穿,並不適合她的客戶群。

  服裝店的經營者在進貨時會面臨各種困惑,諸如是該選自己喜好的款式,堅持自己的品味,還是應該選擇更潮流化的商品?是聽從批發商某個款式好賣的建議,還是隻挑選自己中意的花色?是在附近的批發市場進貨,還是到外地似乎更有名的市場上批發?這些問題,從開業之初便時刻考驗著店鋪的投資者們,他們彷彿鑽進了一個很大的迷宮,每個出口似乎都有希望,而每個出口又好像前途渺茫。

  練就選貨的火眼金睛

  在進貨的歷練中,順德的許保英堪稱箇中高手。她的小店開在大良高坎路一條小的商業街上,5年來,這家位置並不算好的服裝店,每個月都能為她帶來近萬元的收入,如今她已經是3家服裝店的所有者,服裝銷售事業可謂是蒸蒸日上。

  現在,許保英把服裝店的經營大權都移交給了妹妹,妹妹接手管理已經有兩年多時間了,而且顧客都很喜歡讓妹妹幫忙挑衣服,但許保英還是不能完全將服裝店交出去,原因就是在進貨上,妹妹的眼光還需要磨練。

  古人講十年磨一劍,寶劍出鞘必然撼動天地,而許保英則可以說是5年練一眼,慧眼一亮便能看準熱賣新款。許保英經營的是散貨店,店裡的衣服、鞋子、皮包都是她從批發市場上一手淘回來的,她說衣服“淘”對了,生意就好,否則跟顧客關係再熟,也不可能把衣服賣出去。說到進貨的難度,許保英則練出了選貨“快、準、狠”的本事,只有這樣,才能挑到合適的貨品,並將進貨成本降到最低。

  由於生意興旺,許保英每週要進3次貨,每次都是天剛亮6點左右就要從順德坐車到東莞虎門,8點鐘左右到達虎門後,一下車就要衝到批發商店裡,經常要在短短的4個小時裡從數家店鋪裡淘夠一兩萬元的貨品,然後再搭乘12點的長途直達車返回順德。

  女士服裝店的進貨3個售技巧

  一是掌握當地市場行情:出現了哪些新品種?銷售趨勢如何?社會存量多少?價格漲勢如何?購買力狀況如何?大體上心中有數。

  二是編制要貨計劃,當然在進貨過程中也可應變修改。

  三是在進貨時,首先到市場上轉一轉,比較一下各個市場和批發商的價格,因為服裝批發“竄貨”的情況非常多,常常一個市場裡20元的商品,在另外一個市場15元就可以拿到,因此必須進行比較,然後再著手落實進貨。

  很多人對服裝經營有一個認識,就是隻拿新款,舊款即使好賣也不會再補貨,以使店鋪新品不斷流動。但許保英卻並不這樣做。她從來不會因為某個款式是熱銷的舊款而不再進貨,反而會抓住市場需求迅速補充貨源,並且持續銷售到勢頭減弱或者此款銷完為止。因為熱銷款式一旦贏得市場認可,銷售額便會屢創新高,這比試銷其他款式容易得多,而且能夠帶來更大的利潤。

  一次她看中了一款新的女式羊毛大衣,款式很好,但她以前沒有賣過此類款式,心裡沒底,就先進了5件,結果一天就賣完了。第二次她又大膽進了40件,3天銷售一空。後來她每次補貨都進30件,而且銷售勢頭一直很好。

  外貿服裝 李鬼氾濫

  現在,在街頭林立的服裝小店中,掛著“外貿服裝”的店鋪越來越多,經營外貿服裝一度成了服裝店投資的首選。所謂外貿服裝,是指國內服裝生產廠家根據國外來料或國外來樣、國內選料加工的同時,在完成訂單後剩餘的那部分尾貨,包括從面料、規格、花色上看不太出小毛病的殘次品、多餘或節省下來布料私自加工的及國外退貨的但無殘次的“出口轉內銷”服裝。這類服裝價格優惠,而且非常受歡迎,因此也讓很多經營者把目光鎖定在外貿服裝上。

  滿大街的外貿服裝店裡新品不斷,而廠家並不會真有這麼多的外貿尾貨,那麼這些尾貨是怎麼來的呢?據一位外貿工廠的經理介紹,尾貨有且僅有兩種可能,一是瑕疵品,一是工廠用自己採購的面料做的專門內銷的商品,後者生產的量非常大。外商跟外貿廠家有嚴格的合同約定,外商會嚴格控制面料數量,雖然每批產品都允許有損耗,但是多餘的面料一般都會控制在兩套以下,有時候甚至一點不剩。因此現在市場上很多的所謂外貿尾貨只是廠家生產的仿製品,最多就是做工精緻一些而已。一般是商家拿著國外名牌服裝的圖片或樣品,請國內的服裝廠家成批仿製的;或者是國內的服裝企業在做完外加工之後,再買點低檔的面料,按原來的樣板再做一批,低價批給銷售商,銷售商貼上各種假商標就流向市場。

  這樣的商品對消費者還是有吸引力的,很多服裝店和批發商在銷售時都會貫之以“正單”、“跟單”、“原單”等不同的說法,初入行的投資者如果真相信了批發商的這些說法,就未免過於天真了。現在很多服裝批發商都會銷售市場上熱門品牌的當季新款,批發價也比同類內銷產品高得多,利潤空間也很大,一件15元從外貿廠裡批來的毛衣,自己訂上一個名牌的標籤就能賣25元甚至更高。因此服裝經營者在進貨時一定要擦亮眼睛,注意觀察服裝的細節,防止進到質次價高的偽“外貿服裝”。

  由於練就瞭如此高深的選貨本領,許保英不用像其他人一樣在虎門住宿,不僅降低了進貨成本,而且店鋪的新貨流轉率也更高,更能吸引客戶持續選購。這樣,她店鋪裡服裝的款式翻新之快已經讓其他店鋪難以望其項背,甚至連跟風模仿都來不及。這種選貨的技巧跟許保英較高的服裝審美水平有關,更重要的是善於蒐集服裝流行資訊。她蒐集的方法主要是聽、看、訪、查。

  “聽”,就是一方面聽取顧客對花色、款式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留意傾聽人們對花色、款式方面的議論;“看”,一是看內外地市場情況,二是看電視上的時裝表演和服裝展銷,三是看報刊上的資訊等;“訪”,就是直接尋問穿戴者其服裝的銷售貨源;“查”,就是對不便直接詢問的,就寄信或打電話,跟蹤查詢。一旦掌握資訊就搶時間進貨,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