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做得最好的廣告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不同地區經濟往來的促進手段由最初樸素而單一的商品實物展示到今天以圖片、視訊並配置文字描述的方式通過各種媒體手段進行宣傳的演變無形中催生了一種新的文化——廣告文化。廣告作為我國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那麼接下來小編跟讀者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案例一

  2012年4月,加多寶“紅動倫敦 精彩之吉”活動在廣州拉開序幕,加多寶“紅動倫敦之星”評選同期啟動。 之後“紅動倫敦 暢飲加多寶”系列活動隨即以“城市接力”的形式,在全國十大城市依次展開主題活動。無論是社會名流、奧運冠軍還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將自己對於奧運的祝福寫在上面,並將寄語帶到倫敦。在倫敦奧運即將開幕之前的7月8日,當一面莊嚴壯麗的紅動大旗在兩個巨型加多寶紅罐造型的熱氣球牽動下,於鳥巢上空冉冉升起的時候,全場人群歡呼雀躍。在紅旗的輝映下,現場的每一位國人都突然感覺到,自己和倫敦奧運的距離其實是如此之近。

  倫敦時間7月22日上午,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和加多寶集團聯合發起的“紅動倫敦 暢飲加多寶”在倫敦新地標——倫敦眼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為倫敦奧運祝福的活動。本次活動是更名後的加多寶品牌首次在海外驚豔亮相,這無疑展現了加多寶集團的雄厚實力和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涼茶文化的堅定信心加多寶成功營銷案例加多寶成功營銷案例。

  案例二

  為“網”而生,三全龍粽粽還能這麼玩

  “粽子還能這麼玩?”這是幾乎所有收到三全定製版江南禮粽者發出的驚歎。旅行箱的設計,卡通形象的封面,純天然棉麻布袋包裹的粽子,搭配上網際網路化的流行語,著實讓見慣了傳統粽子禮盒的人們眼前一亮。

  今年端午節前,在網際網路成為未來趨勢的情況下,三全食品為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結合網際網路思維推出極富網際網路元素的粽子——龍粽粽。小米手機和三隻松鼠這些網際網路品牌的崛起給了三全許多啟發——產品上,網際網路定製,打造極致使用者體驗;營銷上,社會化營銷打造口碑,從口碑上要流量。

  在三全龍粽粽百寶盒裡,放置了八張貼紙,相應是送給閨蜜、領導、親朋、客戶等不同人群的問候。相比傳統的節日祝福,這些問候則更像是年輕群體網際網路娛樂精神的延續。比如送給好友的是:“哥們,還記得澡堂地上那塊肥皂嗎?睹粽思皁。”除此之外,還附上了一張空白的貼紙,喜歡DIY 的使用者可以為自己想送的人信手塗鴉。

  三全董事長陳南曾在不同場合表示:“專注和專業是三全的宗旨,我們不僅專注於產品的提升,更專注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體驗。在網際網路成為未來趨勢的情況下,我們有必要結合網際網路思維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很顯然,他們的營銷很成功。

  案例三

  腦白金——吆喝起中國禮品市場

  在中國,如果誰提到“今年過節不收禮”,隨便一個人都能跟你說“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已經成為中國禮品市場的第一代表。睡眠問題一直是困擾中老年人的難題,因失眠而睡眠不足的人比比皆是。有資料統計,國內至少有70%的婦女存在睡眠不足現象,90%的老年人經常睡不好覺。“睡眠”市場如此之大,然而,在紅桃K攜“補血”、三株口服液攜“調理腸胃”概念創造中國保健品市場高峰之後,在保健品行業信譽跌入谷底之時,腦白金單靠一個“睡眠”概念不可能迅速崛起。

  作為單一品種的保健品,腦白金以極短的時間迅速啟動市場,並登上中國保健品行業“盟主”的寶座,引領我國保健品行業長達五年之久。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於找到了“送禮”的軸心概念。

  中國,禮儀之邦。有年節送禮,看望親友、病人送禮,公關送禮,結婚送禮,下級對上級送禮,年輕人對長輩送禮等種種送禮行為,禮品市場何其浩大。腦白金的成功,關鍵在於定位於龐大的禮品市場,而且先入為主地得益於“定位第一”法則,第一個把自己明確定位為“禮品”——以禮品定位引領消費潮流。

  案例四

  2012 年,加多寶在與廣藥的商標爭奪戰中輸掉了官司,廣藥集團收回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的紅色罐裝及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的生產經營權,從那以後兩家企業的戰爭便愈演愈烈。2013年2月4日,加多寶在微博上做出了一組兼具視覺力與傳播力的“對不起”系列圖片,這組圖片選取了四個哭泣的寶寶,並配以一句話文案訴說自己的弱勢,圖片表面悲情,實則卻如利劍一般,劍劍刺在競爭對手的痛處,給予對手致命的打擊。如果用一種武功來形容的話,那就是楊過在悲情中釋放力量的黯然銷魂掌。

  加多寶的悲情牌一經打出,立刻博取大量網民的同情,其官方微博上的四張圖片獲得了超過4萬的轉發量,加多寶也一舉將輸掉官司的負面新聞扭轉為成功的公關營銷事件。廣藥王老吉在這次事件中則像是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言,被加多寶打得一敗塗地。

  從加多寶對抗廣藥的策略來看,其“悲情營銷”的具體表現就是在宣傳中通過不斷強化對比自己與廣藥的地位差別***民企與國企***來博得民眾對民企的同情,對國企的痛恨。這一招在這個國度真可謂穩、準、狠。

  案例五

  農夫山泉,甜並快樂著

  1998年,娃哈哈、樂百氏以及其他眾多的飲用水品牌大戰已是硝煙四起,而且在娃哈哈和樂百氏面前,剛剛問世的農夫山泉顯得勢單力薄,另外,農夫山泉只從千島湖取水,運輸成本高昂。

  農夫山泉在這個時候切入市場,並在短短几年內抵抗住了眾多國內外品牌的衝擊,穩居行業三甲,成功要素之一在於其差異化營銷之策。而差異化的直接表現來自於“有點甜”的概念創意——“農夫山泉有點甜”。

  “農夫山泉”真的有點甜嗎?非也,營銷傳播概念而已。農夫山泉的水來自千島湖,是從很多大山中彙總的泉水,經過千島湖的自淨、淨化,完全可以說是甜美的泉水。但怎樣才能讓消費者直觀形象地認識到農夫山泉的“出身”,怎樣形成美好的“甘泉”印象?這就需要一個簡單而形象的營銷傳播概念。

  “農夫山泉有點甜”並不要求水一定得有點甜,甜水是好水的代名詞,正如咖啡味道本來很苦,但雀巢咖啡卻說味道好極了說明是好咖啡一樣。中文有“甘泉”一詞,解釋就是甜美的水。“甜”不僅傳遞了良好的產品品質資訊,還直接讓人聯想到了甘甜爽口的泉水,喝起來自然感覺“有點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