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融資有什麼作用

  供應鏈上的“融資”行動,推動了供應鏈上的產品流動,實現從低端產品向高階產品的轉換;進而,可以向整個供應鏈中的上、下游產品要效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間接地為核心企業、銀行或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的利益。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供應鏈融資作用

  供應鏈融資不僅僅讓中小企業能夠實惠,鏈條中的核心企業也可以獲得業務和資金管理方面的支援,從而提升供應鏈整體質量和穩固程度,最後形成銀行與供應鏈成員的多方共贏局面。供應鏈融資不僅有利於解決配套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還促進了金融與實業的有效互動,使銀行或金融機構跳出單個企業的侷限,從更巨集觀的高度來考察實體經濟的發展,從關注靜態轉向企業經營的動態跟蹤,從根本上改變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觀察視野、思維脈絡、信貸文化和發展戰略。

  對於核心企業來說,則可以藉助銀行的供應鏈融資為供應商提供增值服務,使資金流比較有規律,減少支付壓力。同時也擴大了自身的生產和銷售,而且可以壓縮自身融資,增加資金管理效率。對於供應鏈融資的核心企業來說,融資所帶來的收益成為核心企業的第一位收益,如UPS的供應鏈收益已經成為企業利潤的頭號功臣,核心企業可以通過供應鏈融資整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資源,獲得銷量、價格、付款方式、賬期、股本升息等立體收益,從而疊加更多的金融資產,並使資產和資源向核心企業集中。

  對於銀行來講,因為核心企業本來就已經對自己的供應鏈有很強的過濾效果,所以銀行可以通過原有的優質客戶開發新的優質客戶群體。原先銀行主要服務大客戶的時期,大客戶往往擁有過於集中的授信額度,對於銀行而言,貸款風險加大,並且有過度競爭的危險,而中小企業卻往往得不到貸款,國家的許多政策也無法落實。通過提供供應鏈融資,銀行改變了過於依賴大客戶的局面,從而培養出一批處於成長期的優質中小企業,有望會在未來帶來更多回報。並且供應鏈管理與金融的結合,能促使新金融工具的需求產生,如中國信用證、網上支付等,使得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增長,當然也對銀行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對於銀行或金融機構而言,供應鏈整體信用要比產業鏈上單個企業信用要強,銀行或金融機構提供的利率與貸款成數是隨著生產階段而變動,並隨著授信風險而調整的。例如,訂單階段,因不確定性較高,其利率較高,貸款成數相應較低,但隨著生產流程的進行,授信風險隨之降低,利率調降,貸款成數調升。因此,風險與收益相互配合,完全符合銀行或金融機構的風險控管與照顧客戶的融資需求。並且,由於供應鏈管理與金融的結合,產生許多跨行業的服務產品,相應地也就產生了對許多新金融工具的需求,如中國信用證、網上支付等,為銀行或金融機構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機。

  供應鏈融資運作思路

  先理順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銀行和金融機構根據穩定、可監管的應收、應付賬款資訊及現金流,將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資訊流進行資訊整合;然後由銀行或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服務等一體化的綜合業務服務。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統一管理與協調,使參與者,包括供應鏈環節的各個企業以及銀行或金融機構分得屬於自己的“乳酪”,從而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同時倉儲物流公司通過對物資的直接控制可幫助金融機構減少信用風險。

  在供應鏈融資模式下,處於供應鏈節點上的企業一旦獲得銀行或金融機構的支援——資金這一“臍血”進入配套企業。也就等於進入供應鏈,從而能啟用整個供應鏈,使該供應鏈的市場競爭能力得以提升。

  供應鏈融資模式為:在中小企業的融資模式中,傳統的融資模式割裂地看待供應鏈上下游的各個企業,分別授信、分別管理。然而上下游企業規模不大,授信難度和風險都很大。而供應鏈融資是依託核心企業,將供應鏈上下游看作一個整體,針對核心企業上下游長期合作的供應商、經銷商提供融資服務的一種模式。其關鍵點在於,牢牢把握供應鏈的核心企業和上下游的商業業務模式,通過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合作伙伴的資料共享,來降低資訊不對稱的風險,提高銀行風險控制的靈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