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白手起家的故事案例

  創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其在任何經濟發展時期任何國家都最具活力與挑戰性。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穿越峽谷、徒步森林、徽杭古道……這些在普通人眼中娛樂休閒的活動,有人卻把它做成了事業。陳慧超是一位江陰女婿,這位浙江南潯28歲小夥2009年來到江陰創辦了一家拓展培訓公司,帶著別人走過祖國的山山水水,在路上把夢想放飛得更遠。

  1.夢想轉變 放棄街舞迷上野外生存訓練

  陳慧超喜歡舞蹈,大學就加入了街舞社,時常和隊伍到各地比賽。2007年,他在一場街舞比賽中因後空翻力度把握不當而出現意外傷及腰部,導致以後再也不能跳街舞。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慧超參加了學校第二屆海島野外生存拓展訓練。經過培訓選拔,30人平均分成兩隊,在浙江舟山的東極島附近的兩座小島上開展為期7天的野外生存訓練。當時島上沒有人、沒有通訊、沒有電,他們不僅要在島上生活一週,還要進行一些拓展活動,比如建造模擬水電站、傳送求救訊號等。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食物、飲水、休息都要他們自己解決,沒有團隊的合作,想生存一週是很困難的。“不怕你笑話,這次野外生存我哭了好多次,但收穫很大。可以說,這次訓練徹底激活了我。很多同學說我改變很大,更加喜歡和人交流了。我也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開辦野外拓展訓練營。”

  回到學校後,陳慧超的心情還是不能平靜。他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借了1萬5千多元錢,和兩位同伴去北京學習拓展訓練並考取相關證書。

  順利考完證後,陳慧超繼續待在北京跟在師傅後面做“義工”,每天邊學習邊幫師傅做些搬水拿道具之類的雜活。慢慢地,師傅把5個拓展訓練的其中的一個給他帶。4個月後,師傅就讓他獨自帶團。

  2.堅定信心 隨女友來澄艱苦創業

  跳街舞雖然讓陳慧超遭受了身體的疼痛,卻也給他帶來了愛情。“我的老婆就是看我跳舞認識的,後來經過街舞隊員和朋友的撮合,兩人走到了一起。”陳慧超說。大他一屆的女友在他大三那年畢業回到江陰,陳慧超則放棄實習的機會,帶著8000元積蓄來到江陰開始創業。

  2009年,陳慧超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的業務是自己的老本行——拓展訓練。然而,在交完辦公室租金後,他的“光桿公司”只支撐了兩個月就因資金不足而關門。“現在想來,那時自己對市場缺乏瞭解導致毫無方向,失敗是必然的。”陳慧超說。

  迫於生計,陳慧超面試了一家培訓公司,專門聯絡客戶推廣公司的培訓業務。“那個時候公司規定每天要打100個電話,我就打200個。每天晚上保潔阿姨不走我就不走。”勤奮刻苦讓他進公司3個月就成了銷售經理。

  做了7個月銷售經理後,陳慧超已經保持月入上萬的收入。此時,他的創業念頭再次萌發。“考慮到江陰經濟環境這麼好,這種野外拓展訓練在北上廣很受歡迎,我想江陰一定有市場。”2010年1月,他在黃山湖附近租了間70平方米的辦公室,開始第二次創業。網上搜索電話,電話預約,上門拜訪……在連續6個月的堅持之後,他終於接到了第一張單子——某房產公司需要組織一次新進員工拓展訓練。“我花了2天時間做幻燈片介紹,連圖片都是自己設計的。面談的時候,別的公司文案都是薄薄兩張紙,我的裝了滿滿一檔案袋。”最終,這個單子被他拿下。

  3. 關注慈善 事業有成不忘回饋社會

  萬事開頭難,陳慧超接的單子多了起來,團隊也慢慢擴大。2012年,公司在煙臺和湖州等地開設分公司。目前,與泰州的合作已經簽訂合同書。

  公司逐漸成長,陳慧超沒有忘了江陰這個幫他夢想成真的地方。對於那些和他一起正處於創業階段的“同道中人”,他毫不遮掩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今年7月,他以“一名有實戰經驗的師兄”的身份,在江陰市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4樓會議室內,給30餘名正在創業的網友帶去了一場名為“360度無死角玩轉微信”的精彩講座。在現場,他由淺入深地介紹了微信營銷的銷售原理,包括如何根據所在行業的不同新增不同的微信好友,怎樣利用微信拉近與客人的距離、企業品牌價值的塑造等。

  他還配合江陰團市委等單位組織營員愛心義賣,組建義工隊伍帶領經濟困難的家庭參加親子極地營,“拓展訓練非常注重大團隊的合作,成員間通過各種拓展活動相互鼓勵相互取暖。雖然我們不能從物質上幫助這些困難家庭,但我們希望他們能在拓展訓練營中找到團隊間的歸屬感,在社會的關愛中讓心頭更加溫暖。”

  篇二

  才清晨7時,呂金剛就同往常一樣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人如其名,呂金剛從來都是最早上班、最晚離開的,這也是他的樂趣,“只要沒事做,我就會非常難受。”於是,短短10餘年之間,一個傳奇就此誕生:當年僅帶著70元出來闖蕩的窮小子,搖身變成了身家億萬的富豪……

  打卡機逼出工作狂

  華徽國際股份董事長、四川徽記食品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成都華隆食品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現在頂在呂金剛頭上的名銜足以讓人羨慕,但在1990年時,他還只是一個來自宜賓南溪、僅帶著70元錢的17歲窮小子。

  此後5年間,沒錢也沒人脈支援的呂金剛乾過廚師、當過送貨司機、做過業務員……儘管工作崗位都不甚理想,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他堅持了下來,並積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量食品企業和零售企業的寶貴資源以及豐富的相關營銷經驗。

  利用“第一桶金”,呂金剛東拼西湊了幾萬元錢,於1996年投資成立了成都華隆食品公司,開始走向食品代理之路。創業之初,公司只有可憐的5個人,業務發展很長時間都無起色。

  但呂金剛卻出人意料地幹了一件“傻事”:用佔到總資金10%多的3800元,買了一臺打卡機――而當時,打卡機在很多大公司都沒有普及。呂金剛說,這是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而打卡機也見證了他近乎瘋狂的努力:從公司成立到現在,呂金剛都是最早上班、最晚離開的。

  呂金剛的努力收到了巨大回報,到2000年,華隆食品成功代理國內外幾十個知名品牌,並在川內構建了商超、社群便利店流通100%覆蓋率的銷售網路,雄霸一方。

  高人一籌的膽識

  “產品開發、銷售的成敗與否,關鍵取決於市場,我絕不會做沒有市場的產品和生意。”呂金剛很勇猛,是商戰中忘我奮戰的鬥士,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這位年輕老總骨子裡飽含的其實是睿智和膽識。

  2001年,呂金剛代理了安徽一瓜子品牌。有一次到安徽,他詳細地這種瓜子的生產工藝後恍然大悟:原來瓜子並非“炒”的,而是用中草藥做輔料,經過泡、蒸、煮、晒等生產工藝“煮”制而成。於是呂金剛湧現出了一個念頭:何不把工藝搬到成都,自己也生產出一款“煮”瓜子呢

  這一想法並沒有贏得周圍人的支援,但2001年8月,呂金剛還是注資500萬元成立了徽記食品有限公司,同時還高薪聘請徽派瓜子的原班人馬,為自己精心取名打造的“徽記”瓜子做生產指導。幾乎在一夜之間,“徽記”瓜子就暢銷四川和西南地區;此後“徽記”豆腐乾系列等產品也逐步紅火起來。

  用前途換來信譽

  然而,兩個招牌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在2002年到2003年間,“徽記”的發展壯大遭遇了嚴重的資金短缺,奔走於各銀行之間的呂金剛很長時間內沒找到解決辦法。怎麼辦?他決定用自己的信譽來博一把。

  呂金剛亮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包括房產在內的所有財產都拿出來作為風險擔保,並籤承諾終身償還,“這是把我的個人前途都搭進去了。”他的做法贏得了眾多銀行的信任,成功取得資金後,“徽記”再次實現跨越,“華隆”和“徽記”雙雙資產過億。“這是‘徽記’8年來,我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次,可承擔壓力本身就是管理者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如果連這一關都過不了,恐怕早就倒下了。”他坦言。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