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經營戰略和目標

  企業經營目標,是在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環境的基礎上確定的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發展方向和奮鬥目標,是企業經營思想的具體化。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企業的經營戰略分為總體戰略和分戰略兩大類。

  總體戰略是根據企業所處的環境以及環境的未來發展趨勢而確定的企業總的行動方向。它有三種基本型別:

  穩定戰略

  按照不同情況又分為:

  ***1***無變化戰略,即按原定方向和模式經營,不作重大調整;

  ***2***利潤戰略,即在已取得的市場優勢基礎上力圖在短期更多地獲利;

  ***3***暫停戰略,即為了鞏固已有的優勢,暫時放慢發展速度。

  發展戰略

  具體包括:

  ***1***垂直一體化戰略,即在原有經營領域的基礎上分別從前向或後向開拓發展;

  ***2***水平一體化戰略,即在技術經濟性質類似的經營領域內橫向擴大發展;

  ***3***多角化戰略。即向完全不同於原有的經營領域擴大發展。

  緊縮戰略

  又稱"撤退戰略",分為:

  ***1***削減戰略,即逐步減少生產或收回資金,但不完全放棄,以等待時機;

  ***2***放棄戰略,即對無法挽回的產品等經營領域予以轉讓,收回資金另作他圖;

  ***3***清算戰略,即企業無力扭虧增盈,瀕臨破產時予以清算,整體轉讓。

  經營戰略是在企業總體戰略的指導下,管理具體經營單位的計劃和行動,從而為企業的整體目標服務。它充分體現了公司戰略的主旨,又為職能戰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據,因此它是公司戰略和職能戰略相互聯絡的紐帶。

  1、企業經營目標是價值評估的基礎之一。

  不同的企業其經營目標是不同的,例如,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國有企業的經營目標就是能完成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經營任務;承包制下的國有企業只要能完成期內利潤指標即可***不管是怎麼完成的***。企業培訓講師王軍恆認為不同經營目標的背後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企業制度。

  2、企業經營目標是戰略體現

  企業長期經營目標是企業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許多企業在談到企業長期經營目標時只是想到銷售額要達到多少、利潤要達到多少,這如同談到一個孩子的發展時只想到身高、體重要達到多少一樣過於狹隘。在我們的企業長期經營目標裡不僅僅包括產品發展目標、市場競爭目標,更包括社會貢獻目標、職工待遇福利目標、員工素質能力發展目標等。

  公司的經營目標理念

  1、客戶利益至上

  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進一步強化了企業的客戶意識,計算機、資訊與網路技術、柔性生產技術為企業提供了增進客戶利益的手段。客戶利益的目標導向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市場營銷的理念從4P轉向4C。自從20世紀中葉尤金·麥卡錫提出市場營銷的4P組合即產品、價格、渠道、促銷***Product,Price,Place, Promotion***以來,主導了全球商業活動幾十年。20世紀末,市場營銷理念發生根本變化,由4P轉向4C即客戶需要、客戶成本、客戶便利和客戶溝通***Consumer,Cost,Convenient,Communication***,企業經營徹底由生產者導向轉變為消費者導向。

  ***2***深度為客戶服務。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企業廣泛採用柔性生產系統,企業生產策略由以往提供大批量標準化產品轉向發展個性化服務。在計算機領域,戴爾公司開了個性化服務先河,目前國內海爾集團已經在電冰箱等產品方面開始按顧客要求定製;美國Custom Foot公司使用分別針對每個顧客左腳和右腳的13種精確的、個性化的測量標準定製鞋子,在某個顧客提供所需鞋子的資訊以前,公司一隻鞋也不生產。在民用住宅、航空、汽車、軟體等行業,吸收客戶直接參加產品開發,深度滿足客戶要求。企業主動為客戶排憂解難,從注重提供一種種產品轉向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3***企業不斷增加投入以滿足客戶需要。近年來企業不惜投資建立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RM,及時瞭解客戶的需求;實施流程再造,降低成本,縮短供貨週期,對客戶要求立即做出反應;據CSC Index公司1994年對621家北美與歐洲大公司調查,流程再造在歐美企業已得到迅速推廣,北美497家的69%,歐洲124家的75%已經進行了一個或多個再造專案,餘下的公司有一半也在考慮這樣的專案。

  公司的經營重要內容

  1、資訊共享作為管理學的核心內容,管理資訊不斷地揭示管理學的規律。而管理的核心內容資訊則是始終引領管理學的技術進步。那麼,要實現管理學的目標和任務,首要的就是實現不斷提升的資訊共享水平。古代的飛鴿傳書,各種會議以及決策,都是從資訊共享開始,實施執行,然後到資訊共享結束。現代的網際網路、區域網則提供了更加迅捷高效的資訊共享渠道平臺。管理學能夠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必須歸功於人類社會的資訊科技發展和發達。

  2、機遇均等作為現代管理學,應該充分地考察全球的經濟生態,為每個經濟要素提供公平、公正、公開、均等的機遇,這在一流和超一流企業的管理實踐中,充分地展露出它的魅力!它避免了個人專制、偏聽偏信、病態管理機制執行,為企業的提供了勃勃生機!充分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節省和調動社會的資源。

  3、高科技領先人類社會的任何一次進步,無不體現著凝聚人類智慧的高科技產業的資訊的光芒,原始社會的石器時代,到現代社會的網際網路絡,都是高科技產業的傑作和效能。

  4、人才是第一稀缺資源我們都知道,科學技術沒有國界,本身都是為了人類造福的,而作為科學技術的第一載體--人才,則是始終是世界各國明爭暗鬥的掠奪物件。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人才都是稀缺的,沒有哪一個國家會表示出自己的國家的人才是過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