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人的創業故事

  吸管也能成玩具?今天小編來講講義烏“吸管大王”的創業故事,僅供參考。

  浙江義烏“吸管大王”樓仲平,得名原因是他把每根只賺幾釐錢的吸管做到了上億的產值,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吸管生產企業。

  其實,一根吸管能賣1分錢,也能賣2塊錢。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的2樓展廳,樓仲平隨手拿了一根其貌不揚的吸管,放在嘴裡輕輕一吹,就成了哨子,而筆者立即被一根中間有可愛Kitty貓造型的吸管吸引了眼球,“這些吸管超市裡都在銷售,Kitty貓吸管一包兩根賣5元,每根可以賣到2塊多。”

  前天,雙童吸管大樓裡,樓仲平花了5個多小時,分兩場給公司中層上課。一堂關於雙童接下來5年規劃,另一堂則是“創意改變生活”。

  “2005年開始,雙童就開始收縮戰線,砍掉一批低端市場,潛心做強,為此,2008年金融危機反而成了雙童那幾年效益最好的一年,因為原材料大幅下調,而穩居第一的雙童訂單並未減少。”樓仲平感慨,他的創業生涯,前15年一事無成,後15年就做了一根吸管,接下來他將繼續研究這根吸管,吸管也可以有情感的,可以是玩具可以是風車,也可以是其它功能用品。

  推掉利潤極薄的大訂單

  平均售價1分左右的吸管,賣2塊錢,真的是天價。

  “以小搏大”,樓仲平辦公室座位背後的4個大字很顯眼,1995年註冊商標做品牌,率先做出口,2005年的時候就已經佔據國內市場的55%,全球市場的20%。到2008年,全世界超過1/4的吸管都產自雙童公司,每天生產吸管1億根。

  2005年,樓仲平開始控制產能,剝離一些利潤薄技術含量低的產品。那些訂單,都是能讓民營企業自豪很久的大客戶:像光明牛奶、肯德基。

  “這些訂單數量是很大,但一個季度招標一次,利潤被壓得非常低,原材料稍微波動一下,就會虧損。”樓仲平說,對於企業來說,利潤是最主要的。

  雙童是樓仲平1995年就註冊下來的商標,這個是義烏市註冊的第17個商標,2000年那段時間,樓仲平每年花上近百萬打廣告。還有人好心提醒:“吸管不是獨立商品,做品牌沒有用,別浪費那個錢。”

  因為沒人做吸管廣告,雙童品牌在行業內打響了知名度。2005年,樓仲平開始做造型吸管,吸管從直條變成心形、從簡單的直條加入很多卡通形象。樓仲平開發的功能吸管有自己品牌,進入超市、酒吧、KTV等場所,包括全球零售業老大沃爾瑪、歐洲零售巨頭特易購等。

  在產品展示大廳,普通吸管和造型、功能產品各佔半邊天。“數量上當然是普通吸管大得多,但利潤貢獻率兩者已經接近。”樓總介紹。

  小小吸管擁有30多項發明專利

  2011年,樓仲平決定再度轉型。“這麼多年,每次決定都是被逼的,但人有惰性,***是好事。”

  樓仲平給員工們講了個故事:

  澳洲Unistraw公司的咕嚕嚕吸管2006年營收達到到800萬美元,2007年上半年一舉躍升至3300萬美元。為在全球迅速擴張,Unistraw採用跨國授權,短短18個月內,將神奇吸管營銷至全球100多個國家,2009年一年銷售達到5.7億美元,五年時間創下了270億支的全球銷量。

  這是什麼樣的神奇吸管呢?將調味粉末填塞進吸管,加上過濾網,它就成了有味道的吸管,它改變了人們對吸管的傳統認識,它已經不僅僅是根吸管。換上更多元口味、增加營養,讓小朋友們開始喜歡喝水,非常受市場歡迎。

  雙童的哈哈吸管某種思路上也是受了咕嚕嚕吸管的啟發。“在吸管中間加個可開合的部位,可以加東西,比如小朋友不愛喝牛奶,那麼可以加入一些其他口味的濃縮汁,如果不肯吃藥,可以把藥搗碎了放在吸管裡,然後吸糖水喝。”樓仲平說,而風車吸管,則是因為看到農村人家踩水車,吸管中間加入風車葉片,一吸風車就能轉動,某種角度上來說,吸管已經成了玩具,對於很多正為小朋友不愛喝水的家長來說,這樣的吸管一定很受歡迎。

  “創意改變生活,但光靠一個人不夠,所以我要開啟員工的思維,讓大家一起來創造。”樓仲平說,接下來5年,創新型吸管將成為雙童的主力,到時候,一根吸管2塊錢還一定是極限。

  成本瘋狂漲他當“淡定哥”

  李師傅在雙童做了6年,有獨立的宿舍。他告訴筆者,今年義烏的工人工資已經漲過3次了,可這完全沒讓那些年輕人心定下來,反而更浮躁了。

  製造業企業面臨的原料、人工成本上漲,金融環境收緊的壓力,外貿企業面臨的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雙童同樣躲不過,而平均利潤只有1釐的吸管如何對付瘋狂上漲的成本?樓仲平還是挺淡定:“我們是行業標準制定者,市場佔有率高,有定價權,因此今年以來已經漲過2次價了,累計也漲了30%,當然利潤空間比前幾年確實又壓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