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併購的案例精選

  混合併購是指一個企業對那些與自己生產的產品不同性質和種類的企業進行的併購行為,其中目標公司與併購企業既不是同一行業,又沒有縱向關係。企業混合併購是關係到企業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混合併購案例,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混合併購案例篇1

  2011年10月27日,巨集達高科***002144***與上海開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自然人金玉祥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決定以自有資金人民幣9800萬元的價格收購上海佰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100%股權。

  佰金公司2010年全年營業收入591.9萬元,淨利潤24.4萬元,而2011年前三個季度卻完成了4015.9萬的營業額,而淨利潤則高達1317.4萬元,根據中京民信給出的評估報告,佰金公司的公允市場價值為10033.52萬元,評估增值8817.46萬元,增值率高達725.08%。公司董祕朱海東表示,佰金公司本身擁有的資源良好,並且未來有比較好的預期,而且未來的發展規劃也比較符合我們的要求。

  為了降低收購風險,巨集達設計了特別的交易結構:開興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金向陽承諾,開興公司將收到的股權轉讓款減去應繳所得稅後的80%用於二級市場購買巨集達高科的股票,而該部分股票在次年的1月1日前不得轉讓,在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內是按照每年一定的比例轉讓;而金向陽本人將繼續持有開興公司所有股權不低於9年。對於2011年至2016年的業績,金向陽也給出了1000萬、1800萬、2000萬、2500萬、2600萬、2800萬的業績承諾,如果佰金公司當年完成了業績承諾,將業績承諾淨利潤扣除依法提取的公積金後,全部用於現金分紅上繳上市公司,而如若未能完成承諾,將由金向陽用現金補償差額,如果未能做到,則由巨集達高科股價摺合相應股份後從開興公司所持巨集達高科中扣除,並由上市公司以總價1元回購並予以登出。

  混合併購案例篇2

  1993年10月,李澤楷創立盈科拓展集團,1999年入主得信佳,後更名為盈科動力數碼***以下簡稱“盈動”***。盈動利用上市後獲得的資源進行了一系列的投資和與高科技公司的換股、注資等行為,使市值從610億港元飆升至1640億港元,成為當時香港第一、亞洲第三的網際網路公司。

  香港電訊由英國大東電報局控股,當時的市值為2140億港元。英國大東電報局已與新加坡電信談判,希望將其控股的香港電訊出售套現。

  盈動向英國大東提出,現金收購、現金加股票收購或全股票收購的收購策略,同時,李澤楷設計了一個包含選擇權的出價方案,給大東電訊局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

  英國大東選擇了其中1個方案,一次套現61億美元。2000年8月18日,盈動發表公告:盈動和香港電訊的合併已經生效,香港電訊已經成為盈動的全資附屬公司。2000年12月,盈動採用新的公司標誌,並更名為“電訊盈科”。

  混合併購案例篇3

  2007年5月23日,百麗在港交所上市。根據當日收盤價,其總市值達670億港元,遠遠超過了市值380億港元的國美電器,一舉成為港交所的內地零售市值的NO.1。

  上市之後,百麗旋即展開了一系列收購——8月,百麗斥資3.8億元收購Fila;10月,百麗6億元收購妙麗;11月14日,百麗以16億元收購森達,包括森達旗下自有品牌及代理的其它品牌,

  據悉,新百麗於11月11日與江蘇森達簽訂正式協議,新百麗收購森達全資控股的5家子公司,分別為:江蘇森達鞋業有限公司、秭歸永旭鞋業有限公司、江蘇森達集團三峽鞋業有限公司、上海百思圖鞋業有限公司和上海璽威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通過此次產品擴張型併購,百麗大舉跨入男鞋市場,一舉成為國內男鞋翹楚,實現可男女鞋並肩的市場目標,同時加大了在國內鞋業的佈局。

  11月20日,百麗國際控股又以5.63億元人民幣收購江蘇森達旗下的一家男女鞋品原裝置製造商——上海永旭鞋業有限公司。此次收購是百麗當年5月在香港上市以來進行的第四次收購。百麗上市和收購,中國鞋業市場平靜的表面開始暗潮洶湧。截至目前,百麗的鞋業品牌之多,渠道之廣,在業內無人能及,加上原有的百麗、天美意、思加圖、他她、FATO、Jipijapa、真美詩和Bata,代理的耐克、阿迪達斯、銳步、彪馬、Kappa、Mizuno、Levis等運動休閒服飾品牌,現在的百麗手上已掌握著接近25個品牌,還不包括據傳正在洽談中國區總代理的一家義大利著名休閒鞋品牌。可以預見,未來的一到兩年內,百麗手上一定會超過30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