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徵文精選

  人生四大樂:青春活力,創業有成,家庭和順,鄰里和諧。創業是一輩子的過程,成長也是一輩子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篇1:商海闖出一片天

  綠樹掩映下的“八大莊飯店”,以其獨特古樸的風格,高貴典雅的就餐環境,用心服務、以情感人的服務態度,吸引了八方賓客。

  劉碧芳,是“八大莊飯店”的女老闆,她與丈夫蒲潘同甘共苦,在茫茫商海中攜手共進,迎來了現在如日中天的興旺事業!這對來自四川渠縣相濡以沫的夫婦,在大武口已經生活了16個年頭,從當初身無分文的打工仔到現在創立大武口人皆盡知的八大莊。

  他們在石嘴山抒寫了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傳奇。1995年,她和丈夫在大武口區政府對面租了一間60平方米的平房,辦起了“麗都飯店”,炸油條,賣稀飯、包子,起早貪黑做起了餐飲生意。一年後,由於他們夫妻倆吃苦耐勞、精明能幹,現有的店面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他們又看好市供銷社20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租下來起名為“八大莊”。

  他們本著“誠信經營為本,實實在在做人”的經營理念,使“八大莊”在近十年的創業中,先後榮獲了大武口區政府、大武口區工商局頒發的誠信納稅戶、個體先進單位證書及牌匾,榮獲了2000年大武口區工商局誠信活動演講比賽二等獎。劉碧芳夫妻倆富裕不忘回報社會,熱心公益事業,先後向貧困山區捐資助學25000元。2003年“八大莊”被自治區衛生廳評為“量化分級管理”A級單位。他們所做的一切,不僅使生意日漸興旺,也使自己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2005年上半年,劉碧芳把近十年積累下來的資金,全部投入到擴大經營規模上,重新改造裝修了原石嘴山市稅務局辦公樓,正式命名為“八大莊飯店”。新落成的“八大莊飯店”佔地面積10222平方米,設有雅座48間,可同時接待1000人就餐,設有客房18間,包括豪華套間、標準間、單人間,設施豪華,功能齊全,有裝置齊全的多功能廳,有大型停車場,是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多功能飯店。渙然一新的“八大莊飯店”面積更大、環境更美、服務更優!

  開業不久,就舉辦了崗前教育答題活動,為的是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員工們以店為家,以客為友,千方百計在服務質量上想點子、出新招,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餐飲部廚師刻苦鑽研,在保留原有川菜、粵菜、清真菜等菜系的基礎上,又分別推出了八大莊烤雞、御鍋羊肉、農家竹桶飯等特色菜餚。

  他們強化員工的競爭意識,使員工在思想上樹立愛崗敬業、優質服務的意識,從而實現了八大莊飯店從外部形象到內部管理上的真正轉變。

  篇2:勤奮創造財富

  我叫姜勇,現任東港市“摯誠理財諮詢公司”經理。13年前我從東港酒廠下崗,離開了工作18年的單位。工資的突然停發,一下子讓我這個一直以我的工資作為唯一生活來源的家庭,陷入了巨大的經濟危機的恐慌中。

  我和妻子結婚時,就不像大部分年輕夫婦那樣,有父母給準備好的住房和最起碼的傢俱。我們可謂是一窮二白。憂傷時,我們夫妻二人,對泣牛衣,顧影自憐。高興時我們會默唸,貧窮是“一張白紙,能寫最好的文字,能畫最好的畫圖”相互鼓勵和安慰。但無論如何,靠妻子的精打細算,日子總算過得去,仗著“千金散盡還復來”嗎。可下崗後,我一下子慌了手腳。妻子原本就沒有工作,兒子又剛剛上學,全家的生活費、兒子上學的費用還有房租…….。

  我不敢想下去。突然的變故,讓我一下子老了十年。當我在生活的重壓下難以喘息的時候,我們社群的老主任老黨員張文傑,到我家裡看望我們,似乎是漫不經心的說起前院龔振濤夫婦下崗後支起了蓬帳,在路邊賣快餐,收入不扉的事。臨走時老人扔給我一句話:如果有什麼打算,讓他知道。那天晚上,我輾轉反側:應該想個辦法度過難關。應該接受下崗這個現實,為全家的今後做個打算。於是我四處轉悠,到處考察市場,最後覺得賣點小百貨本錢不大,利潤還算可觀,只是辛苦些。

  好在我們年輕,有的是力氣,出力的事難不倒我們。“做買賣?談何容易” ,妻子說,“上哪弄本錢去?” 是啊,人窮的時候哪會有朋友啊?!想法是有了,但面對著徒有四壁的家,我一籌莫展。看見我一臉的愁雲,妻子試探著說:“要不咱去問問張主任?”那天下午,我們夫妻二人躑躑躇躇地去了街道辦事處。老主任一見我們,老遠迎了出來,問我們有什麼打算……話語中充滿了鼓勵和希望。臨走時拿出500元錢,說是借給我們的第一筆投資。“記住,手腳勤快點,別怕吃苦,日子一定會過起來的”。此後的日子裡,我們沒有忘記老主任的話。用這500元錢作為我們的第一筆投資,在路邊擺起了襪子手套針頭線腦小攤。

  勤奮出財富。我們夫妻二人,不辭辛苦,不僅在市內路邊擺攤,還到農村趕集去賣貨。三年後,我們用攢下的錢,在市內的黃海大市場租了個攤位,賣起大路服裝---成人衣褲。儘管苦一點累一點,可是當我們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能養活家人,還能有不少盈餘時,我們有說不出的高興。2000年我的服裝攤位正式命名為“優衣酷”精品服裝店,由原來的大路服裝做到精品專賣,銷售利潤也連年增加;2003年我們結束了近20年租房住的歷史,一次性付款買了120平方米的樓宇住宅。

  當年的老主任誇獎我的勤奮,一些工友羨慕我的成功。但我絲毫沒有滿足於現狀。我深知在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知識才是真正的財富。我要尋找機會學習知識,一方面彌補自己知識的缺失,同時要完善自己,趕上知識更新的步伐。妻子也支援我的想法。2001年,我參加了東港市電視大學金融專業的學習。三年後我順利得到大學畢業證。在讀電大的過程中,我把服裝店留給妻子打理,而自己的目光轉向了家庭理財。注重家庭理財知識的研究。

  2007年,我參加了**市經濟管理幹部學校舉辦的理財規劃師培訓班,堅持利用業餘時間系統地學習了理財規劃知識,一年後我參加了含金量較高的全國統一鑑定和考試,獲得了國際國內均認可的理財規劃師職業資格證書,擁有了理財專業的從業資格。2008年3月,我在工商局註冊開辦了東港市第一所理財公司名為“摯誠理財資詢工作室”,真正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來,為大眾解決實際問題。儘管我的理財室每天顧客盈門,儘管很多人尊我為理財大師,但我知道要學的東西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還隨時有無數的意想不到的困難等著我去解決。我會更加謙虛謹慎。我深知,在我最需要關懷的時候,是老黨員老幹部及時給我點播並伸出了援助之手。致富後我不應該忘記黨,忘記人民。要急黨和人民所急,想黨和人民所想。前年5.12 四川發生地震,我捐資1000元。我們開展扶貧活動,我主動向街道獻出2000元扶貧款。

  目前我的服裝精品店和理財諮詢室都在正常運營,效益可佳。兒子在大連念大學學習很努力。全家幸福安康。想起23年前的生活變故和那種沮喪,看看今天的成功,我深有感悟:勤奮和堅持是財富之源。

  篇3:創業不忘同路人

  有人說她傻,對待員工比親兒子還好,但更多人的人說她善,她做的好事是數也數不清。

  她叫仲玉嫻,曾經是下崗職工的她,靠著不向命運低頭的拼搏精神,挑戰人生,自強不息。艱苦創業十幾年,從幾平米的小吃店發展成為營業面積500多平米的美食城,生意越幹越紅火,安排下崗職工達70多人。“如果當年沒有下崗,或許這一路走來不會出現這麼多坎坷。那麼,今天的這一切也不會發生。十多年創業之路,讓我經歷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仲玉嫻感觸頗多。

  艱難的創業經歷

  1974年,仲玉嫻下鄉回城後,被分配在市農藥廠,***調到市總工會職工消費商場擔任業務主任。1992年因效益不好商場解體,她的人事關係轉到制帽廠,可好景不長,最終還是沒有擺脫離崗的命運。

  起步時的艱難,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下了崗,再找工作卻不易。一來年近40,二來沒技術,用工單位一看這兩條,總是連連把手搖。生性好動的仲玉嫻在家憋了幾天快急出病來了。朋友勸慰她:你有商業工作的經歷和經驗,為何不發揮自己的優勢,自己試著做點什麼呢?”這一席話觸動了她,鼓起勇氣跑市場、搞調查、選地點。

  一天,她在六道口附近發現了一家門市,當天便租下做起了啤酒專賣。為了節省費用,體重只有90斤的她每次是咬著牙卸下100多箱啤酒,也是從那時起,她落下了腰肌勞損的毛病。

  沒多久,她又籌集資金開了一家羊湯館,她既當老闆又當炊事員、服務員,每天熬羊湯到下半夜。仲玉嫻明白薄利多銷的經營之道,她的招術就是跟其他店相比,價格要低量要足,要捨得讓人吃。正是做到了這一點,她的店天天爆棚,高峰時連人行道上都擺上了桌凳,常常忙得連中飯也顧不上吃。躊躇滿志的仲玉嫻又招用了3名員工擴大了經營規模,一干就是五年。

  然而,正當生意漸漸步入正軌時,房東卻將門市房收回,她的創業路由此中斷。相對於上次下崗後的彷徨,仲玉嫻此次既未沮喪,又不怨天尤人。因為這幾年的創業歷程,已把她磨練得更加堅強。她又開始四處奔波,尋找更為廣闊的經營空間。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在天增商場附近發現一處空房,便萌生了買下空房建立自己的品牌餐飲的念頭。2000年3月8日,依靠借來的10萬元錢,24小時營業的寰寰餐廳正式開門迎客。她的那句口頭禪“要捨得讓人吃”,似無形廣告很快傳遍周邊地區。

  經營過程中,她始終本著薄利多銷的原則,餷子粥、豆腐腦5年不漲價,贏得了眾多回頭客,也成了“的哥”的家。2005年,她又擴大了經營規模,發展成為營業面積700多平米的寰寰美食城,安排下崗職工70多人。

  對員工 就是自家人

  在艱苦創業,求生存求發展中,她始終認準了一個理,那就是錢有數,情無價;一人有,不如大家有;一人富,不如共同富。因此,她總是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回報社會。

  十年來,她吸納的員工或是下崗失業,或是家在農村,或是家庭困難。她總是不忘幫助生活有困難的群體,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回報社會。員工生病了,她親自去買藥,請醫生診斷,生病休息也從不扣錢。就連員工親屬生病,她都會親自看望。春節前,她都要為員工添置價值300元左右的新衣服。每年過小年,她親自動手為員工蒸包子、糖角、饅頭、豆包。每年的正月初六,員工們都要到她家開開心心地聚會一整天,臨走時她還要給每個人包上一個紅包。員工喬遷新居,她都買上一份禮物前往賀喜。幹上5年以上的老員工,她都送上一副金手鐲作為獎勵。因此,她的員工一干就是幾年也不捨得離開。

  員工趙萬新18歲那年家境貧寒隻身來到**謀生,因為文化低,始終找不到活兒,身上的錢也花光了。偶然間,他到店裡討水喝,並懇求仲玉嫻只要給口飯吃,有個落腳的地方,就願意在這幹活。她見他可憐,便收留了他。趙萬新28歲時,仲玉嫻又撮合了店裡的服務員曲燕燕兩人相處,還為他倆買了房子,像自己兒子那樣為他操辦婚事,買家電、搞裝修,置衣物,共花費10多萬元。一年後,趙萬新當了爸爸,她又每月花1000元錢僱保姆看孩子,孩子大了還花錢送孩子上幼兒園。孩子的吃穿生活小兩口不操一點心,感動得逢人便講:“仲老闆就是俺們的再生父母,就是自己的爹媽也沒操這麼多心。”這件事在鳳城藍旗已傳為佳話,可仲玉嫻覺得沒什麼,“他們兩口子是我店裡的老夥計了,一干就是十幾年,我早就把他們當成自家人了。”

  “老闆娘比我小一歲,但是比我的親子妹都親。”在飯店做了十年的賈煥榮含著熱淚說,兒子處了5年的物件,因為家裡困難,始終沒錢結婚。她也著急,那幾天工作時心不在焉,唉聲嘆氣地被仲玉嫻發現了,得知情況後,二話不說就拿出3萬多元錢,還告訴她,有困難可以隨時找她。1年後,想還錢的賈煥榮攢了1萬元錢卻因為兒媳得了宮外孕花得精光。仲玉嫻得知,親自到醫院看望,送飯又送錢。一想起這事兒,賈煥榮就想掉眼淚。直到現在,仲玉嫻也沒跟她提過還錢的事兒。幾年前,她的母親去世,因為財產分配問題,兩口子鬧了矛盾,仲玉嫻聽說後,就馬上跑去溝通調解,拿出200元,又借給她2000元處理喪事,兩口子當著她的面言歸於好。

  店裡的其他夥計也說,類似這樣的事,仲玉嫻做得太多了。有位員工的父親在農村出了車禍,急需住院,她第二天就讓員工送回家1萬元錢;殘疾員工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她拿出2000元資助。

  不光對老員工如此,就是新來的員工她也一視同仁。去年,才來了三個多月的小夥需要錢結婚,仲玉嫻借給了他1萬元錢。結婚沒多久,愛人因為糖尿病身體虛弱的不能工作,她又安置到自己的店裡,安排最輕鬆的崗位。還有位剛來沒幾天的員工,家住在四道溝,上班不便,仲玉嫻為他配了輛摩托車。

  對其他人 能幫就幫一把

  每年的八月十五,仲玉嫻都要在飯店門前擺上七八桌的月餅、水果、炒菜,跟員工、鄰居們一起過中秋,還免費招待過路的“的哥”;鄰居家有個白事,她都要送上幾百元,還出車幫忙;聽說丹建社群有戶人家生活困難,她經常帶著錢和水果過去看望。

  2005年,她將一個裝有4萬元人民幣的皮包還給失主。失主是個韓國人。當時以為肯定丟了,沒想到會失而復得,拿出一大摞錢要感謝她,她回絕了,並告訴他:“拾金不昧是中國人的美德。”這位韓國人更堅定了在**投資的信心。

  對員工,對鄰居她都捨得,但對自己卻近乎苛刻。自己的衣物穿舊了不捨得換,可總不忘為員工添置新衣物;自己的兒子她幾乎不管,但她心裡時刻記掛著店裡的員工。為了解決員工的住宿問題,她甚至將自己的兩處房子騰出來,分別作為男、女宿舍,自己和愛人卻在飯店的角落裡支了個不足十平米的空間作為歇息的地方。

  問起仲玉嫻這些年幫助員工花費了多少錢?她說差不多有100萬元,好事做得連她自己都記不清了。2008年,仲玉嫻被評為市十大創業之星、元寶區三八紅旗手。“隨著事業的不斷髮展,成就感越來越強,但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因為我強烈地感受到,這已不僅僅是我自己一個人的事業了,它關乎幾十個下崗職工的生存。”仲玉嫻表示,今後她會在事業做大做強的基礎上,繼續幫助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