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的勵志故事

  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一把吉他引發的創業

  2013年11月初,一款名為“我們的夢想”社交APP登陸蘋果商店,它旨在通過記錄和分享人們的夢想,來督促使用者實現計劃。使用者可以在個人主頁上建立個人的長期夢想或者短期目標,每天記錄自己完成的進度,也可以在廣場上檢視別人的夢想,學習經驗。

  張超在初中的時候幻想著做一名吉它手,但由於忙於學業,直到大學畢業,他都沒有摸過吉他。隨著年齡的增大,結婚生子等現實問題擺在了眼前,這時張超意識到有些事情如果現在不做可能以後就再也做不了了。於是,他重新拾起了兒時的那個吉他夢,雖然不是以彈吉他為生,但也要系統的學習達到一定的水平。為此,他製作了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並自制了一個網頁用來記錄學習的程序,督促自己完成學習計劃。

  後來朋友看到他的網站,覺得不止他自己有這種夢想記錄和監督的需求,很多年輕人都有這種困惑,建議他把網站開放,做成一個類似豆瓣的社群。學設計出身的張超對網站美工很在行,但對技術一知半解,經過半年的折騰,在2012年7月,一個半成品的網站誕生。由於存在很多技術問題,這個網站最終沒有上線,卻給張超留下了大量的設計草稿,而這些也成為了“我們的夢想”APP的設計雛形。

  雖然網站製作失敗,但並沒有妨礙張超學習吉他,不久他乾脆辭去工作,去了北京某音樂學校學習專業的吉他。張超說班上的孩子大都是高中畢業的孩子,像他這種26歲“高齡”還出來學音樂的人很少很少。但入學不久他發現隔壁班有兩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據說其中一人為出來學吉他還和自己妻子鬧翻了。他們和張超一樣對吉他一竅不通,但因為年輕的時候有過吉他夢,考慮到再不做以後就沒有機會了,於是不顧家裡反對,出來實現夢想。

  這兩個人的故事對張超的震動很大,也使他意識到“夢想”力量的偉大。於是在5月他打算繼續做“我們的夢想”這個產品,只不過網站變成了手機APP。

  相比較上次做網站,這次張超打算來次認認真真的創業。但問題也相繼而來,原本的一點積蓄在做網站和學吉他都已花的差不多了,沒有資金怎麼辦呢?幸運的是,一個“發小”把要拿來開飲品店的錢拿來支援他創業,父母得知他的想法後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援。於是帶著東拼西湊的資金,張超開始了再次追夢。雖然資金問題暫時解決,但一味的技術外包不是長久之計,找個靠譜的技術人員成了當前張超首要的難題。

  2:80後美女白領辭職賣餛飩想做成百年老店

  年前,高露還是一個白領,“每天畫著精緻的小淡妝,過著朝九晚五的小日子。”那時,她在建材市場任職招商部和物業部經理。現在,她是三寶餛飩的老闆,也是主廚,她能一邊默數鍋裡餛飩個數,一邊一手抓四個紙碗添調料,一人招待一整個店的客人。“自從當了老闆就再也木有人追了。”這位1982年出生的美女,客人說她是“長髮版的孫燕姿”,她則說自己是“剩鬥士”,擁有美好的愛情是夢想。

  高露說,開店當老闆幾乎是每個年輕白領的夢想,而她不僅是想,還真幹了。“我是吃貨,最愛吃餛飩,吃得多了,自然知道好的餛飩是怎麼做的。”於是,就有了三寶餛飩,第一家店開在香港路。

  三寶餛飩肉餡和調料是高露每天按固定比列新鮮配製,餛飩皮是特意請店家定製,湯是每天花七八個小時熬製的骨湯。餛飩一碗15個,賣5元。店面裝修風格清新雅緻,是美術專業畢業的高露親手打造。吃餛飩的大部分是回頭客,他們不僅喜歡這裡的口味和環境,也喜歡和樂呵呵的高露聊天。

  去年年底,長江日報路上的第二家三寶餛飩開業,“掌握三寶餛飩核心科技”的高露駐守新店,不少熟客硬是從第一家店追了過來,因為她在這裡。“老闆,天天這多人,你一年要賺幾千萬吧,”有人開玩笑。“不止呢,好幾個億呢。”高露邊煮餛飩邊笑嘻嘻迴應。

  高露清楚記得熟客的口味,這個不喜歡蔥,那個不加紫菜。她還能把客人的臉和住處“自動匹配定位”:這個是彩票家的,那個是五金家的,往往熟客站在店門口叫一聲“兩碗餛飩”,只要不是太忙,高露一會就能送到,儘管她的店裡貼了“不提供送餐服務”的告示。

  店裡排隊人多,一對常來買餛飩的老夫婦,順手把碗筷收拾到一邊,擦乾淨桌子。看高露一個人忙得團團轉,來過早的陳先生乾脆跑到廚房打下手。一次,一位客人因為不滿排隊和高露起了爭執,指著她罵“回家種地去”,高露一再道歉都沒能平息,客人們一齊放下碗筷將那位“請”了出去。

  高露更大的夢想是,“把三寶做成品牌,開好多家連鎖店,開成百年老店。”為了這個夢想,高露每天4點半到店裡,仍覺得不夠勤奮,“每次我來,隔壁賣熱乾麵的那家比我還早。”店名“三寶”,是因為她養著三隻可愛的狗狗,“大寶已經離開了。現在我每天忙得腳不沾地,二寶和小寶鎖在家沒人陪,也很可憐。給店起名叫三寶,是想我們永遠在一起。”客人和她打趣,要做出品牌得編個故事呀,高露隨口就來:“我家祖上從民國開始,就是賣餛飩的……”話沒說完,一群人笑成一團。

  3:23歲小夥棄學辦網站年賺百萬

  今年才23歲的鄒國彬,如果沒有因為自己熱愛的網路放棄學業,現在還坐在學校裡讀書或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就是因為當初對網路的痴迷和執著,才成就了今天看來不斐的成就。

  談到對網路的認識,鄒國彬說,他家裡在1996年就買了電腦,喜歡上各種電腦遊戲,但當時還不能上網。到1998年第一次去網咖,網站上豐富多彩的內容立即吸引了他,去網咖上網不方便,沒有多久他就自己買了貓在家上。一個月的時間過後,家裡的電話費漲到了近1000元,家裡人很奇怪,詢問過後才知道是上網造成的。鄒國彬怕受責怪,立即開啟網頁給父母解釋,當開明的父母看到網上各種資訊後,不但沒有反對鄒國彬上網,還鼓勵他認真學習新東西。

  今年才23歲的鄒國彬,如果沒有因為自己熱愛的網路放棄學業,現在還坐在學校裡讀書或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就是因為當初對網路的痴迷和執著,才成就了今天看來不斐的成就。

  談到對網路的認識,鄒國彬說,他家裡在1996年就買了電腦,喜歡上各種電腦遊戲,但當時還不能上網。到1998年第一次去網咖,網站上豐富多彩的內容立即吸引了他,去網咖上網不方便,沒有多久他就自己買了貓在家上。一個月的時間過後,家裡的電話費漲到了近1000元,家裡人很奇怪,詢問過後才知道是上網造成的。鄒國彬怕受責怪,立即開啟網頁給父母解釋,當開明的父母看到網上各種資訊後,不但沒有反對鄒國彬上網,還鼓勵他認真學習新東西。

  我和500有緣,在創業的過程中500元對我來說是個關鍵數字。

  鄒國彬說,他從小的願望是能成為一個漫畫家,當他迷上網路後,看到網路上不少的漫畫、遊戲,他想,如果自己也能在網際網路上製作網頁,那就能向更多人展示自己的才華。他買來各種製作網頁的書籍,在電腦上嘗試,由於自己感興趣,加上接觸電腦時間長,不到一個月,就學會了基本的網頁製作。等到1999年考上了深圳工業學校後,他在學校開始嘗試做自己的網站。花了500元錢購買了一個域名,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蒐集資源,他的第一個網站很快就出來了。

  鄒國彬的第一個網站以自己喜歡的娛樂遊戲為主,卻沒有明確的主題,自己喜歡什麼就放上去,完全是個人的興致所至,但沒想到在當時網路並不普及的時候,他的使用者就達到了3萬,網站開通一年多後,一個廣告商投放給他網站500元錢。他說,雖然後來的網站做得更成功,但他最喜歡的還是第一個網站,因為那個網站讓自己掙到了第一筆錢,雖然只有少數的500元,但正是因為這500元,使他想到了今後的創業路,堅定了要把做網站作為自己一生事業的決心。

  2001年,鄒國彬拿網站掙的第一個500元錢重新購買了一個域名。吸取第一個網站的經驗,考慮到當時港臺歌曲受歡迎的程度,他的第二個網站是以音樂為主題的yymp3,他回憶說,那時候幾乎把所有的時間花在對網站精心雕琢上,每天十幾個小時撲在上面,日漸增加的使用者讓他在忙碌的同時也興奮不已。

  2002年中專畢業後,他收到了深圳資訊科技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帶著一個有十幾萬使用者的網站,他走進了大學校門。鄒國彬說,那一年真的比較辛苦,一方面自己在學校的成績還不錯,另一方面網站的經營也越來越好,網站已經開始賺錢了,網站的廣告、簡訊、點歌收入都開始增長,除了必要的開支,一開始他有了幾千塊錢的結餘,而且結餘的數量上升很快。歐萊雅、百事可樂等大品牌開始青睞這個年輕人的網站,他變得十分忙碌。

  是繼續上學還是放棄網站,經過反覆權衡,他終於還是放棄學業,投向了自己痴迷的網站。並且在2004年,跑到上海,成立了自己的網路公司,我喜歡到處跑,特別是向上海、北京那樣的大城市,而且那裡的網路公司發展得比較好。他說,現在請了五、六個人,網站經營也非常好,每月除去所有開支,還有十多萬元結餘。每天找自己談廣告的人有好幾家,但他對廣告的內容有選擇,必須是要適合自己網站主題,或是品牌公司、品牌產品的廣告才能上自己的網站。他相信2005年網站的收入比去年會更好。

  對於棄學,鄒國彬還是有點後悔,他說,現在才知道,多學點東西還是好的。特別是現在出去同客戶談生意,才發覺自己欠缺很多知識。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可能想再去讀書,想學經濟和管理方面的知識。

  談到賣網站的事,鄒國彬笑笑說,現在已經有投資公司出價到700萬了,正在洽談中。但他的本意並不是想要要將網站整個賣掉,而是想賣掉其中的一部分繼續投資,他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想法,比如說現在網路原創歌曲非常流行,不少歌手都是通過網路走紅,他想投資一家唱片公司,專門做網路歌曲的專輯,想多請幾個專業人才做網路遊戲等。說到自己的將來,鄒國彬非常自信,他說,我這一生無論做什麼事、開什麼公司,可能都與網路離不開了。

  
的人還:

1.一個青年

2.中國

3.名人創業的勵志故事

4.80後勵志的創業故事精選

5.中國創業人物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