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業者的勵志故事

  作為一個老闆來說,應該關心員工,不止是關心員工本人,更重要的也是關心他的家庭,因為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個成員。現在請看小編為您精心推薦的,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大學生回鄉種田2000畝年收入280萬

  今年28歲的陳林嶓畢業於浙江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在杭州工作了三年。“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很好,水稻田裡也能成就一番事業。”陳林嶓說,當他說出要回到家幫助父親經營家庭農場的想法後,同樣是大學畢業的妻子姜雅萍表示了贊同,與他一同辭去了杭州的工作。

  兩位80後年輕人,告別都市,回到農村,這讓許多同齡人不解。“既然選擇遠離都市的喧囂,那就安心在農村好好經營自己的事業。”

  陳林嶓花了20萬元購置的農用植保飛行器,一次可攜帶32斤農藥,一天可噴灑300多畝稻田。“用機械代替人工是農業發展的大趨勢。”陳林嶓說。農場近年來不斷引進犁田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多種農用機械來替代人工,見效十分顯著。去年農場1300多畝稻田共收穫了稻穀100多萬斤,銷售額達到280多萬元。

  陳林嶓能吃苦,要不是鼻樑上架著的眼鏡和一股書卷氣,人群中的陳林嶓經驗老道的樣子還真看不出是個走出象牙塔不久的大學生。

  回到農場後,夫妻倆一同跟著父親和農場的農民下地,熟悉機械操作和農事管理;省下逛街、上網的時間去聽當地農業局給農民上的農技課;書架上各種農技、農機書籍逐漸多了起來……知識、經驗在日積月累中變得更為豐富。圖為陳林嶓噴花剿滅農田旁的一枝黃花。

  如今,小兩口已經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大學生農民。經過一年的發展,農場也從原來的1300多畝擴增到2100多畝。

  農場近年來還引進智慧玻璃溫室、烘乾機等多種農用機械來替代人工。

  陳林嶓一有空就學習農技、農機、管理市場等知識。

  “農技、農機、管理、市場……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對於未來,陳林嶓有著新的謀劃:擴大種植面積、選新品種、搞綠色迴圈農業……未來創業的路還很長,陳林嶓希望每一步都走得實實在在。對家庭農場的未來,陳林嶓信心滿滿。

  :冷門生意賺大錢,90後年賺千萬

  韓洪發18歲開始冷門生意創業,創業第一年就賺了七十多萬元。他20歲成立自己的公司,兩年後,公司年銷售額突破2000萬元。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就在韓洪發開始創業的前兩年,因為沒有考上高中,又很不情願地被父親送到了職業中專讀書,父親在村裡抬不起頭,韓洪發自己也很自卑。

  韓洪發是怎樣從被認為沒有前途,變成讓很多人佩服的成功創業者呢?這還要從他被迫上職業中專說起。

  2006年夏天,父親把韓洪傳送到當地的職業中專學習,想讓他學一門技術,畢業後能找份工作。可這樣的安排,反而讓韓洪發感覺更加自卑。

  報名參加技能大賽 意外發現冷門生意商機

  2006年10月的一個週末,韓洪發從學校放學回家,路上遇到了幾個村民,村民的議論,深深刺痛了他。

  回到學校,韓洪發上課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2006年11月的一天,當韓洪發聽到老師宣佈,第二年青島市將舉辦職業技能大賽的時候,他感覺,自己的機會來了。

  報名後,韓洪發白天黑夜地在學校的實訓車間練習。學校的實訓車間裡面的這些裝置,精度高,種類齊全,是當地很多大型加工企業都沒有的。韓洪發發現,這些裝置除了用於教學外,很多時候都閒置。這讓他看到了商機。

  當地機械製造業發達,一些大企業都把零配件的加工外包出去,催生了當地大大小小的配件加工企業。如果自己拉訂單,用學校的這些裝置加工配件,肯定能賺錢。

  2008年春節過後,韓洪發找到學校,希望實訓車間的裝置課餘時間能讓自己用。雖然一些老師有些擔心,但校長卻同意了。

  兩個月後的一天,當地一家企業在外加工的一批配件有瑕疵,正發愁找不到人修改。韓洪發聽說後找上來。儘管這家企業有些懷疑,但最終同意讓韓洪發試一試。

  韓洪發加工的樣品,客戶非常滿意,立馬把全部150個配件交給他修改。韓洪發只用了兩個小時,就完成了他的第一單生意,賺了7000元錢。

  從此之後,韓洪發經常跑去和當地幹配件加工的同行交朋友,因為這一點,他的訂單越來越多,很快在當地配件加工行業裡闖出了名堂。

  到2009年夏天,創業一年時間的韓洪發已經賺了七十多萬元,他瞞著父母買了自己的車和房子。這一年,韓洪發剛滿19歲。

  生意紅火,他要轉行生產機床

  年紀輕輕的韓洪發成了當地配件加工行業裡的佼佼者,配件加工的訂單也越來越多。而此時的韓洪發卻做出了一個令同行很難理解的事,他要轉行,放棄配件加工。在很多同行眼裡,他的做法太傻了!

  但韓洪發很清楚,自己剛開始的創業純粹借雞生蛋,如果不是借用學校的這些裝置,他根本就不可能賺到錢。韓洪發擔心,學校的裝置自己不可能永久使用,而且,做配件加工,也有很大的侷限性,只能依附於別人,沒有自己的產品,不可能做大。

  到2010年年底,韓洪發靠配件加工已經攢下了四百多萬元的積蓄。他決定不再給別的企業加工零配件,而是自己生產數控衝床。這可是一個冷門生意。做出轉行決定不到十天,他投入所有的積蓄,租下了這個1500平米的廠房,購買裝置,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數控衝床主要是用來加工一些金屬薄板材質的機械零件。跟普通衝床比,它的自動化程度更高,節省人工,也更安全。原先做配件加工的時候,細心的韓洪發發現,當時很多企業都找他加工數控衝床的零配件。他感覺自己發現了一個新商機。

  2010年,青島當地生產數控衝床的企業有20多家。2008年以前,因為技術原因,國內的數控衝床幾乎都是國外產品。數控衝床在國內是一個新興行業,市場大,競爭也很激烈。對於這個行業來說,技術已經不是問題,最大的難題是銷售。

  2011年年初,韓洪發得到訊息,山東臨沂一家大型的太陽能廠家需要進一批裝置,其中就有一臺數控衝床。韓洪發非常希望能和這家大企業合作,這對他開拓新市場非常有利,但他又得知,對方已經和青島一家國企達成了採購意向。跟對方聯絡的過程中,細心的韓洪發發現,這家企業的採購非常著急,但和他們達成採購意向的青島那家國企卻遲遲沒有動靜。

  出人意料地,韓洪發第二天一早,就趕到了這家企業。在跟山東這家企業負責人的交談中,韓洪發說的一句話打動了對方,讓原本沒有希望的合作發生了逆轉。當時對方想了解韓洪發公司的實力,韓洪發實事求是地告訴對方,自己公司只有10個人,剛剛起步。

  這家公司負責人透露,就是因為他這種坦誠,才決定和韓洪發合作。這家企業跟韓洪發籤訂了30萬元的裝置訂購合同。韓洪發的坦誠,讓他打開了國內北方市場。2011年,公司銷售額突破600萬元。

  培養忠實的團隊,收益翻番

  2011年下半年,韓洪發招聘了8名有銷售經驗的業務員,準備開拓全國市場。然而與大家的預期恰恰相反,半年下來,公司業績平平。而更讓韓洪發無法理解的是,當初被大家最為看好的一位跑廣東市場的業務員,居然半年時間連一張訂單都沒有。

  韓洪發找到在公司管財務的妻子,從報銷的業務經費來看,這位業務員確實在積極地跑業務。花了這麼多經費,卻沒有一張訂單,韓洪發感覺事情蹊蹺,他馬上跟曾經有合作意向的廣東客戶和一些同行打聽。這一打聽,韓洪發非常失望。

  韓洪發發現,因為生產同類產品的個別企業提成更高,這個跑廣東市場的業務員,拿著韓洪發公司的經費,卻幫其他公司賣了產品。韓洪發很氣憤,辭退了那位業務員。

  雖然辭退了那位業務員,但韓洪發意識到,類似事情不是個例。接下來,他一方面提高業務員的銷售提成,另一方面,他開始做一件他認為很重要的事。

  2012年間,員工張則喜的父母相繼病危,張則喜三天兩頭請假照顧老人,直到父母都去世,一年沒上幾天班,情緒也很低落。韓洪發得知張則喜家裡的情況後,幫他聯絡醫院,還經常過來幫忙。

  2012年年初,韓洪發重新招聘了一批本地的業務員和技術員,為的就是能夠方便關心和照顧他們的家庭生活,培養忠於自己企業的團隊。

  韓洪發透露,我感覺作為一個老闆來說,應該關心員工,不止是關心員工本人,更重要的也是關心他的家庭,因為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個成員。

  2012年,韓洪發的公司年銷售額突破了2000萬元,年僅23歲的韓洪發成了這個冷門生意行業裡的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