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網店創業成功例子

  在複雜的供應鏈網路中,供應鏈關係的管理是個人網店面臨的一個瓶頸,隨著電子商務背景下個人網店創業者走向成熟,網路行業內競爭日趨激烈,如何將供應鏈關係培育成社會資本,如何利用社會資本,如何提高供應鏈社會資本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康逸琨:人大女神也開淘寶店創業了

  “你們一定會從創業的角度報道我嗎?”當“人大女神”康逸琨來到和中國青年報記者約好的見面地點時,她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再次確認,記者感興趣的是她創業的事情。這是她成為“人大女神”後第一次面對媒體。

  2013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官方主頁刊登出一張康逸琨身著畢業服的照片,因其形象高雅、青春、美麗,被網友捧為“人大女神”。

  雖然人火了,但康逸琨還是繼續讀研究生,沿著一個普通學生的道路發展。直到兩個月前,康逸琨和同學兼合夥人崔凱琳開始一起創業,在淘寶網上開一家出售自己設計、製作、銷售衣服的淘寶店Studio de la KC***淘寶店網址:

  “我不想讓人們因為一張照片記住我,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知道,我的幸運不是白得的,我還在努力。”她說。

  我的產品一樣值得你信任和喜愛

  成為“人大女神”的一年裡,康逸琨有了46萬新浪微博粉絲,上了《天天向上》和《非常了得》節目,還因為在中國人民大學形象片中出演角色,在紐約時報廣場廣告屏上出現過。除去這些被外界看到的“精彩”,康逸琨的日常生活還是上課、練琴、逛街,偶爾在微博上發發自拍照。

  “人大女神”似乎讓康逸琨變成一個明星,很多人都在路上認出她,不少女生關注她的穿著打扮,向她打聽衣服是哪裡買的。這個情景發生在微博上就很讓康逸琨尷尬,因為如果講了購買方式就被說是“做廣告”,不講又會被罵“小氣”,其實她很想理直氣壯地分享自己的穿衣經,因為她對自己的眼光有信心。

  康逸琨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國人民大學創業者聯盟副會長,這是一個聚集了人大創業者的社團。在這個社團裡天天耳濡目染,康逸琨也想“試一試”。

  研究生的課程並不忙,創業這件事可行。今年“十一”放假回來,康逸琨和崔凱琳開始有了在淘寶上做自己品牌的想法。 “既然人大給了我這個稱號,我也想為人大做一些事情。我要做一些能展現大學生風貌的事情,我不想辜負人大給我的光環。”她希望她的創業經歷能給學弟、學妹一些經驗。

  幾經周折,康逸琨和崔凱琳把專案最終定位為女生 “輕正裝”。她發現,校園裡的女生除了在教室上課,還要去面試、參加活動,市場上正式的衣服過於呆板,漂亮的又過於休閒,總是不甚理想,康逸琨和崔凱琳要設計一些無論從領口的設計,到裙子的長度等都適合學生穿著的“輕正裝”,而且更漂亮。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康逸琨常常能感覺到外人對自己外貌的稱讚。她說:“我是因為外貌得到了大家的信任、關注和喜愛,我創業是想證明我做的產品一樣值得你信任和喜愛,真的在用心做。”女神的稱號約束她在創業時更加謹慎,她不願自己的形象那麼單薄。

  不會因為是女神,布料就會便宜

  康逸琨之前沒有支付寶,在淘寶上都沒有買過超過100元的東西,她們諮詢了幾個開淘寶店的朋友,就開始為做衣服忙碌起來。

  在北京霧霾巨嚴重的一天,康逸琨和崔凱琳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去木樨園批發市場進布料。坐了兩個小時公交車到了市場,一買東西兩人傻眼了,問布料“多少錢”,人家連頭都不抬。康逸琨凍得哆哆嗦嗦地觀察了半個小時,才發現這裡的“行話”是:“老闆,這個怎麼拿大貨?”

  為了不讓別人發現自己剛入行,康逸琨把朋友在廣州進貨的經歷直接安在了自己身上,裝作很有經驗的樣子討價還價,心裡偷偷盤算著,如果每公斤布省下5元就能省下一頓飯錢。這樣的進貨每週都要進行兩次。

  拿到貨之後,兩個人又忙著設計、打版、定製、催貨、拍照、修圖、上新……每一件事都沒想象的那麼容易。康逸琨學會了很多東西,也硬著頭皮做了很多事情,例如不會用PS的她拿著美圖秀秀為衣服圖片調光。

  “你能想到嗎?淘寶開店雖然可以省租金,但保證金是要錢的;參加促銷活動,改價錢是要錢的;店面想要設計得漂亮一點,新模板是要錢的。”康逸琨瞪著大眼睛說,她總結道:“一入淘寶深似海,每樣東西都要錢。”

  創業之前,康逸琨還在考慮會不會有人質疑她是把關注度變現,可是創業後她發現自己的擔心多餘了:“‘人大女神’的稱號不會給我任何捷徑。不會因為你是什麼女神,銷量就會高,布料就會便宜。”

  所有人想要做成一件事都不容易

  當康逸琨在微博上把自己創業的想法和店鋪地址晒出來時,得到1700多次轉發。可是在開店一個多月內,平均每款衣服僅賣出10件,這個業績並不理想。

  這點康逸琨想到了,畢竟這和滑鼠輕輕一點關注你不一樣,要花真金白銀來買你的東西,一定會有一個過程。“其實所有人想要做成一件事都不容易”。

  只是,這家小小的店鋪真的改變了康逸琨,她戒掉了咖啡、點心、下午茶,和崔凱琳的約會也由逛街、吃飯、看電影,變成洗衣、做飯、帶“小孩兒”。

  “小孩兒”就是這家淘寶店,每當有客戶說店裡的衣服貴時,康逸琨總是忍不住說那是因為自己的衣服質量好,一分錢一分貨。這話都是以前她在買衣服的時候賣家和她說的話,她現在一下子完成了身份切換,也理解了賺錢的不易。

  康逸琨以前的性格是“嘎嘣脆”,可做客服後,她意識到這個性格並不適用於所有客戶,她不得不學會撒嬌。其他淘寶店都稱呼買家為“親”,康逸琨直接稱呼“寶寶”,晚上還會在旺旺上給買家傳送“晚安吻”。雖然有時說出這些話時連她自己都覺得肉麻,“但因為是自己的事,我只要能做得更好一點,就一定去做”。

  康逸琨還有一年研究生畢業,這個1990年出生的女孩兒雖然沒有考慮畢業後是否要繼續創業,但她仍在積極地找投資,看看有沒有和別人合作的機會,她樂觀地希望畢業時自己的專案能步入正軌。

  康逸琨不願辜負“人大女神”的稱號,更不想自己的形象只是一個“花瓶”一樣單薄,所以她選擇了創業。

  案例2:劉冬:四川青神男開網店賣香腸臘肉 一年賺千萬

  紅紅的香腸,整齊掛在鐵架上,排列成方陣,院子裡瀰漫著年的味道。劉冬穿行其間,拿手機拍拍檢查質量。香腸,劉冬走到東頭,一把拉開臘肉薰房,濃郁的薰煙滾出來,紅紅乾乾的豬拱嘴、豬耳朵、豬尾巴,密密麻麻若隱若現。

  這裡是青神縣河雙龍村,“老丈母”醃臘製品工廠。年前,這些香腸臘肉將被髮往全國各地,端上年夜飯的餐桌。

  2014年,藉助電商銷售,劉冬的銷量,從2013年的80萬元飆升到近千萬元。劉冬只是眾多青神縣電商政策受益者之一。去年,全縣500家網店和260家微店,網上交易額超過2億元。從2012年重視電商發展至今,青神火燒木已佔據全網70%的銷售額,香腸單品銷售列全網第一。

  探路者張碧峰

  上班族由買到賣 成為“百萬富翁”

  成堆的醃臘製品中間,譚春蓉正在整理貨物,不時抬頭看看電腦。突然,頁面閃了一下,彈出一條資訊。“有人下單了,北京的……”譚春蓉站起來,拿起滑鼠,處理訂單資訊,多少斤,什麼品種,怎麼付款,處理完了,她又繼續整理貨物。

  譚春蓉是青神縣瑞豐鎮的農民,40多歲了,幾年前,她從地裡應聘到“老丈母”醃臘製品店時,滑鼠都不會用,游標要指準一個地方,都要花老半天時間。現在,她已經能熟練完成收單任務。

  在譚春蓉收單的時候,幾十公里外的河壩子鎮雙龍村3組,“老丈母”的老闆劉冬,正拉開薰房門,煙氣騰騰,掛得整整齊齊的臘肉若隱若現。這個醃臘製品生產廠,佔地幾千平方米。“老丈母”在縣城的店不大,只有四五十平方米,只是用於形象展示,生意主要在網上做。

  5年前,劉冬是絲廠辦公室主任。妻子跟岳母在搞醃臘製品作坊,他常常把臘肉香腸拉到農貿市場叫賣。一天,會計呂麗霞突然問他:“有個叫張碧峰***化名***的做電商,一年賺100多萬。你咋不弄到網上去賣?”

  劉冬想問張碧峰如何開網店,但又覺得似乎要搶別人的生意,不好。於是諮詢了朋友,在淘寶註冊了自己的店,因為沒有經驗,所以網店裝修得特別簡單。3個月後,2010年11月,他接到了第一筆訂單:北京來的,買了兩斤香腸,包好後,劉冬找到家附近的圓通快遞寄了出去。

  張碧峰,劉冬其實認識。縣城不大,轉來轉去都是熟人,跟劉冬一樣,很多人都認識張碧峰。湊在一起聊天,聊來聊去聊到電商上,一段時間,做電商成了青神縣城人們的熱門話題。

  張碧峰是青神最早搞電商的人之一。2003年,中國電商回暖。上班族張碧峰突然冒出一個想法:經常在網上買東西,為啥不能賣東西呢?他申請了一個號,在網上倒騰電子MP3、耳機這些小玩意。有人下單了,收到錢後,他找深圳的同學發貨。

  後來,每個月利潤都在5000元到 10000 元。2006 年,他通過ebay賣女裝,藉助網上翻譯軟體,把衣服賣往英語國家。2009年,他開始賣茶葉、香腸等青神縣特產。後來,張碧峰創了自己的品牌,設計產品給廠家下單,生產出來貼自己品牌銷售。這年,張碧峰成了“百萬富翁”。

  網上開店賺錢的話題,在青神每個角落議論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在淘寶、天貓開店。自發興起的電商潮流,在青神暗流湧動。

  劉冬的電商路

  到杭州取經 營業額飆升到千萬

  2月13日,劉東的網店正在銷售自己加工生產的香腸臘肉。

  就在電商們各自為政、野蠻生長時,青神縣政府一班人在觀察著。

  青神縣地域386平方公里,人口20萬,發展受客觀條件制約。另一方面,青神縣有好東西:竹編、火燒木、醃臘製品……但依靠傳統的宣傳和營銷手段,如何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卻是個制約性的問題。一些人做電商成功,讓政府一班人看到了希望。

  劉冬最初覺得電商很簡單,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他後來發現不行,人家的網店生意好,自己的卻沒什麼人光顧。他找到了同樣做醃臘製品電商的張碧峰。張碧峰倒也不隱瞞:要進行寶貝上下架優化,時間控制在上午9點到11點,這時候人們剛剛上班開啟電腦,流量最大,容易被看到……

  劉冬發現電商大有學問,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很多問題要解決,但很多事自己也無能為力,比如,物流的問題、產業佈局的問題、同類競爭導致殺價的問題、電商們商品同質化的問題……這些成了阻礙青神電商發展的屏障。

  就在電商們迷茫的時候,青神有個人已經開始帶著團隊四處奔走,前往浙江杭州,拜訪阿里、淘寶、天貓……這個人叫胡國民,青神縣縣長,“智慧青神”推進小組組長。這個小組於2012年11月成立,專門負責指導電子商務發展。

  2013的一天,劉冬突然接到電話,請他前往縣城參加培訓。他趕過去,發現已經有很多搞電商的人在,包括張碧峰。培訓進行了一上午,劉冬打開了眼界,他一邊聽一邊反觀自己的網店:理念不先進、管理不細化、不會維護老客戶……跟別的電商一交流,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

  培訓是青神易網電商基地搞的。那次培訓後,陸續又舉行了很多培訓。青神易網電商基地,它的核心功能是“培訓電商人才,聚集電商人脈,挖掘地方貨源,指導企業營運,展示青神模式”。

  經過一年半的營運,這個基地共培育了352個家庭網店,簽訂供貨商33家,挖掘了近百種網銷貨源,銷售額突破1200萬元,培訓了2000多人次!電商基地的出現,讓此前自主發展的電商得以整合,併成倍壯大。

  劉冬的電商之路,成為青神縣政府“電商思路”成功的縮影:2014年,在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其營業額逆流上衝,從2013年的80萬元直接飆升了近千萬元!

  “奇葩”吳勇智

  微信秀跑山雞 玩出電商新模式

  青神重點打造電商經濟,投錢投物。電商協會的成立,更是讓電商們找到了孃家,定期在竹鄉人茶樓舉辦電商沙龍,喝一杯茶,沖沖殼子,一些好的思路和想法就出來了,劉冬們如魚得水。

  這段時間,胡國民一直惦記著吳勇智。吳勇智養雞,其淘寶店被其他電商大佬稱為“青神做得最爛的店鋪”,但這絲毫不影響青神縣領導對他的重視,因為他們從吳勇智的模式上,看到了青神電商未來的發展方向。

  養雞專業戶吳勇智閒著時就給雞拍照發微信,通過網路銷售自己養的跑山雞。

  吳勇智27歲,資訊辦主任滕薇欣賞地稱他為“奇葩”,他做電商只是用一部蘋果手機。

  吳勇智從2012年開始養土雞,註冊了微博“眉山小吳土雞”。他選擇那些常常關注衣服和日用品,以及經常晒孩子的女性,時不時評論,但從不宣傳自己的雞,被評論的人漸漸地開始關注他。他也在淘寶開店,但幾乎沒有打理,只是用來進行支付交易。

  2012年8、9月份,成都一個微博粉絲很多的女子過來參觀,並買走了200多塊錢的土雞回去試試。此後,這位女子成了常客,並帶來了很多顧客,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眉山小吳土雞”,併成了目的明確的常客。

  後來,吳勇智開始玩微信。他討厭微商在朋友圈瘋狂發產品資訊,他更多的是描述養雞生活中的趣事,秀秀養雞過程,農村的田園生活在他的朋友圈栩栩如生。

  從最初的1000多隻,到現在擴充套件為5000多隻。滕薇認為,吳勇智的模式,實際上就是電商發展的新趨勢:移動終端,食品溯源系統,及時有效地互動溝通、誠信、精準服務。下一步,青神將對吳勇智的電商模式進行研究,其身上有青神未來電商發展模式的元素。

  這一點,胡國民有清醒的認識:“電商不像過去的傳統營銷,一個模式可以管幾年,甚至上十年。電商隨時變化,一種新模式,或許一年半載就不行了。我們必須隨時關注和發展新的模式,不斷思考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