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網際網路致富創業故事

  目前,中國網際網路形成了快速增長的趨勢,以網際網路創業的電子商務環境也越來越成熟。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年輕人網際網路致富創業故事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有這樣一支團隊,來自五湖四海卻紮根於瀏陽,打造了全國最大的“網上掃墓”平臺。這支團隊的領軍人物是地道的瀏陽人,彭誠,出生,是湖南省瀏陽市回鄉創業代表。

  滑鼠一點,上香,獻花,緬懷故人。開啟網站,便可體會這種新的網上掃墓方式。瀏陽小夥彭誠就是網站的創始人。,從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後,彭誠成了一名網頁設計師,因工作出色,後被多家網際網路公司挖去擔任設計總監,年薪逾30萬元。

  彭誠說,自己在北京打拼的日子是網際網路發展最興盛的時期,網路創業紅火,浸潤在大環境裡,他心中早就升騰起了創業的火苗。

  一次和朋友的偶然聊天,朋友聊到想找家譜卻不得,彭誠一聽,一拍腦袋:“為什麼我不做這樣一個網站呢?”,彭誠離開公司。1年後,他和2個合夥人一起推出網站。因北京生活成本太高,底彭誠帶著團隊回到瀏陽繼續創業。“這裡非常適合生活,還有很多政策支援創業,人才氛圍也非常不錯。”彭誠表示,原計劃只打算在瀏陽呆上3年就重返北京的他們重新調整計劃,“未來,我們將以瀏陽為事業中心,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

  在彭誠的事業版圖中,族譜錄網站顯然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該網站首創的華人網上掃墓的祭拜模式,提倡低碳、環保的同時,讓喪親人群有了一個情感寄託平臺。

  “網上掃墓只是族譜網的一部分,我們還將完善族譜錄網站中家譜族譜、尋根問祖等產品的研發,凝聚華人的家族意識。”彭誠說。“我要做的簡單說就是‘尋根祭祖’,但這個工作太龐大,所以決定先做‘祭祖’,就是網站目前的業務‘網上祭拜緬懷’”。彭誠邊開啟網頁,邊介紹。

  網頁上顯示,目前已有9萬多人在網站上為逝去的親友建立了紀念館,網友累計祭拜近2億次。

  彭誠坦言,自己決定做這個網站時壓力蠻大,因為當時國內已有10多家這樣的網站。他調查後發現大多內容單一,只有簡單的獻花功能。

  為了豐富網站形式和內容,彭誠運用紮實的設計功底,模擬現實生活中祭奠方式進行了創新,不僅提供多種“香燭”、“鮮花”、“祭品”選擇,還開設了留言寄託緬懷的功能。除此之外,網友不僅能為自己的故友建立紀念館,還可到烈士館、名人館進行祭拜。

  彭誠介紹,網友建紀念館和基本祭拜都是免費的,但如果要獻“祭品”則需線上購買。雖然在現實生活中9萬多座紀念館不是個小數字,但在以瀏覽量計算的網路世界裡,這個數字的盈利能力遠遠不夠。

  為了補上網站的缺口,彭誠開始為一些企業做品牌形象設計。百度、呱呱視訊、北京師範大學是彭誠在北京就合作的客戶,他把這些合作專案帶回瀏陽繼續維護,同時積極與瀏陽本地企業開展合作。因為設計作品專業,客戶的口碑傳播讓彭誠在圈內名氣漸長。很快,瀏陽花炮、瀏陽小曲等傳統優勢企業也慕名而來。

  彭誠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誠人文化”,團隊也由最初的3人擴大到20多號人。去年彭誠還玩起了“跨界”,和朋友合夥成立了蒸菜品牌“蒸瀏記”,從logo設計到店面裝潢設計他都親力親為,打算今年5月開張旗艦店,以後逐漸開連鎖。

  “目前設計這一塊盈利情況很好,每年有近300萬元。”彭誠說,這裡面一部分錢要拿出去“養”網站。

  雖然網站要靠“救濟”,但彭誠從未想過把它“丟掉”。“我曾收到過一位網友來信,她在丈夫去世後一度想自殺,後來在族譜錄為丈夫建了紀念館,每天上來留言對丈夫說說心裡話,一段時間後心情釋然,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這個故事讓彭誠很有感慨:“網站寄託了太多人對親友的情感,撫慰了他們的傷痛,對我來說已是種責任,我不僅不會捨棄,更會一直用心經營。”

  彭誠說,他的團隊已經在著手籌備網站“尋根”部分的內容。相信不久後,大家就可以在網上查詢到自己及家族從哪裡來。

  二

  鄧毓博,蘭州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博士,去年9月從蘭州大學資訊學院辭去教職,通過網際網路創業賣蘭州牛肉拉麵。

  11月29日,由鄧毓博及團隊研製的原湯型蘭州牛肉拉麵在網上線銷售,引發關注。其研發和銷售團隊核心成員5人中,有3個博士***其中兩個博士後***、2個碩士,他們之前都有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偶然交流後,他們組成號稱“最高學歷蘭州牛肉拉麵團隊”,做起了牛肉麵的生意。

  三博士兩碩士 自掏50萬創業

  一個理工科博士,為什麼想賣牛肉麵?

  鄧毓博:我是蘭州人,對蘭州牛肉拉麵有特殊情結。去年9月,我在北京做博士後,向共事的中科院博士熊永平抱怨,說在北京吃不到正宗的蘭州拉麵。他是江西人,一向排斥麵食,可他告訴我,他之前到蘭州旅遊時,一次連吃兩碗牛肉拉麵,那是他唯一願意吃的面。當時我倆就琢磨:怎樣做一種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走到哪隨時都能吃到?最初創業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身在異鄉的蘭州人能夠吃上一碗正宗的蘭州牛肉麵,解一解鄉愁。

  從有這個念頭,到付諸行動用了多長時間?

  鄧毓博:我和熊永平動了念頭後,對熊永平的老鄉、畢業於哈工大的碩士丁建軍說起,他也感興趣,再和其他朋友聊天,一個山東的博士和一個陝西的碩士也願意參與。今年1月,團隊基本湊齊,3月我們就註冊了公司,正式籌備起來。

  你們的創業資金來自哪裡?

  鄧毓博:前期累積投入50萬元,絕大部分是團隊成員幾年的積蓄。我們接觸過一些風投,但他們興趣不大,只能自己咬牙湊錢堅持下來。

  在籌備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鄧毓博:最難的還是產品定型的過程。比如,面有很多保鮮的技術手段,乾麵、冷凍面等等,哪種更合適我們?我們幾乎把市面上能見到的所有的面全買回來,挨個和我們的湯去配,看哪一種口感更好。必須選擇一流的食材,牛肉湯熬好後直接真空灌裝至馬口鐵罐頭並高溫高壓殺菌,拉麵要採用低溫晾乾的方式處理,辣椒油一定要用最正宗的蘭州製法,香菜、蒜苗得真空凍幹處理。通過這些方式,才能實現產品在不加任何防腐劑的情況下保質一年,而且口味地道。

  博士賣牛肉麵 不覺得是浪費

  你們整個團隊都是專職嗎?

  鄧毓博:只有我和丁建軍專職“賣面”。丁建軍原在一家上市企業工作,薪酬待遇都非常好,還有企業想挖他,為了全力以赴做這件事,他6月辭職。我也於9月從蘭州大學資訊學院辭職。

  當大學老師是很多人羨慕的工作,你為什麼要辭職?

  鄧毓博:決定辭職,一方面是我不安於過穩定的生活,希望能闖一闖。另一方面,是對正在做的事很有信心。蘭州人對牛肉麵有情結,我在北京待了兩三年,這樣的感情尤為強烈,就想把這件事做起來。當時我們的產品已經步入正軌,我想更加全力以赴,就辭職了。

  其實,在辭職這件事上,家人的壓力還是有的。他們覺得可以邊工作邊做這件事。我告訴他們,要想成功就要專注。最後我老婆、我父母和岳父母都認可了我的決定。學校的領導、同事也都尊重我的決定。

  博士去賣牛肉麵,對自己十幾年的求學經歷來說是不是一種浪費?

  鄧毓博:其實我從沒想過要讀博士,我是個愛折騰的人,讀研二時,一家公司想招我去做人力資源管理,我很感興趣。但當時一位老領導勸說我讀博,留校為學校作貢獻,當時家人也希望我能成為博士,所以我才走了學術道路。

  雖然現在改賣牛肉麵了,但我並不覺得是浪費。社會在進步,以前的傳統觀念認為,有了這樣的高學歷一定要做與之相匹配的事情,才能對社會貢獻出價值。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做的事,當我發現我們的團隊在做這件事上,對社會的貢獻或對實現自身價值更加值當,我會選擇這件事而不是其他。學歷是一個經歷,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以開闊視野,但這不代表我一定要從事和學歷相關的職業。

  現在是中國最好的創業時代,大家都想幹一點事。我們團隊都認為,不管做什麼,只要能在這一領域做到最好、對社會貢獻最大就好了。如果我在學校工作一輩子都沒做出什麼科學研究來,那豈不是更浪費?所以我更願意去做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為之奮鬥後不會後悔的事。

  讀博時培養的鑽研能力有助創業

  在創業過程中,有沒有用到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

  鄧毓博:我是學應用數學的,丁建軍是學機電自動化的,其他三名團隊成員都是學計算機出身。在確定要創業後,我們立刻查各種資料、上各種食品論壇,尋找能實現我們目標的工藝手段,再一一做對比,每次查完資料就去和技術工人討論。這種鑽研的能力,完全就是我們當初讀博士期間培養出來的。不過,我們的劣勢在於,這種博士思維訓練導致我們有點鑽牛角尖,有時候過於注重細節,這在做產品時會影響進度。

  為什麼選擇在網上賣而不開實體店?你們的面幾十塊錢會有市場嗎?

  鄧毓博:我和熊永平都是搞計算機的,所以對網際網路、電商比較瞭解,要想實現全國都能吃到的正宗牛肉拉麵,就得采取電商的模式。因此我們做產品時也是考慮與這種模式相關,並且要和方便麵區分開。

  我們的定位是中高階,讓在異鄉的蘭州人能吃到家鄉的味道,我認為價格貴也值。照目前的情況看,估計明年5、6月可能實現盈利。

  你們的榜樣或者目標是誰?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鄧毓博:雷軍在小米手機的網路銷售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之後,進而實現了標準化生產,但是對於餐飲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成為食品界的“小米”。明年,團隊計劃投資500萬元建一個生產車間,實現食品的標準化生產,讓想吃蘭州牛肉麵的顧客不僅吃得地道,還要吃得便宜。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