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致富創業故事

  創業的人在春天裡容易陶醉,迷失方向,創業者多看看女人創業的故事,從她們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創業方向,成功緻富。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王瑩瑩:95後女孩創業愛上螢火蟲

  樹林、星空、螢火蟲……都市人群對遙遠鄉村生活的記憶,總是那麼浪漫和唯美。忽閃忽閃的螢火蟲在城市中更是難得一見,成為很多人兒時的記憶。

  在十堰,湖北醫藥學院一群90後學生,敏感地捕捉到這一情感載體,利用專業所長,將螢火蟲孵培這一科研專案運用到了商業領域。

  95後女孩愛上螢火蟲

  卵凍技術獲得專利

  95後女孩王瑩瑩是十堰人,圓臉、長髮、語速平緩,第一面給記者的印象十分沉穩。

  在她的QQ空間裡,70%以上內容都在記載螢火蟲的培育過程。透過顯微鏡拍攝的螢火蟲,從蟲卵到幼蟲,再到成蟲,不同的階段呈現粉色、紫色、橙色等,美麗得像一幅幅抽象畫。現在還在上大二的她,是湖北醫藥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在指導老師陳絢麗的帶領下,漸漸接觸到螢火蟲培育技術。一開始,她對這些小蟲子很恐懼,但很快就喜歡上了這些小傢伙。

  通過深入學習和了解,王瑩瑩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比如,螢火蟲主要吃螺螄、蝸牛、貝類等,位於生態金字塔的最底層,城市裡沒有螢火蟲是因為空氣、光電、聲音等汙染,讓它們沒有生存空間。

  螢火蟲幼蟲分為水生和陸生,從蟲卵到成蟲整個生命週期為一年,而螢火蟲成蟲的壽命只有短短五六天。成年雄蟲在這短暫的生命裡抓緊時間利用發光訊號招徠雌蟲,雌蟲也以發光形式迴應,因此我們才能看到大自然閃爍的光影美景。

  眾所周知,螢火蟲只有在夏天才能看到。然而,去年底,王瑩瑩所在的醫藥學院出名了,原因就是他們實驗室研發出了螢火蟲卵凍技術,實現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螢火蟲。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科普為主商業為輔

  閃閃亮光帶來財富

  “除了卵凍技術,我們還可以人工培育,在室內繁育螢火蟲。另外,可以生態覆育,就是在螢火蟲稀少或消失的區域引入適宜品種,覆育成生態景觀地。”王瑩瑩對記者說。

  一個偶然的念頭,讓她有了新思路:淘寶上一隻野外捕捉的螢火蟲能賣四五元,而日本水生幼蟲一年能創造100億元產值。如果能將這一先進成果向市場轉化,豈不是既能做科普又能產生經濟效益?

  她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同學們,結果得到一致認同。今年初,由王瑩瑩發起成立了精靈生態旅遊開發公司,15名同學和老師都成為公司股東。暑假時,公司在武當山舉行了螢火蟲放飛主題活動,短短兩個晚上,就吸引了三四千人蔘觀體驗。“一張門票賣10元,相對於幾萬元的收入,其實我們更滿足於初次創業的興奮。”王瑩瑩說。

  目前,公司已設計出螢火蟲燈籠、螢火蟲樹以及類似觀賞魚的螢火蟲生態缸等工藝品,同時配合生態造景,與博物館、科教館及景區達成合作。他們的創業計劃也被國家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創業專案。“未來還有很多有意思的設想,比方說將專案嫁接進婚禮、咖啡館等。”儘管公司運營還不成熟,但王瑩瑩很淡然,“以科普為主,開拓市場賺錢將水到渠成”。

  二:

  E票網CEO高華:電影票如何做跨界整合的生意?

  如美團網CEO王興所言,網際網路對電影不是顛覆和取代,而是為其服務,與之融合,給電影帶來更多的增值空間。

  在電子電影票對櫃檯電影票已有超越趨勢之時,電影票作為一種高頻剛需應用,基於電影上的網際網路+服務以及整合營銷也有了更多的空間。騰訊科技最近發現,已經成立三年的E票網正式做了一門基於電影票電子售賣、跨界整合交叉營銷的生意。

  E票網CEO高華曾是華友世紀副總裁,作為首批手機無線業務的掘金者,擁有SP和運營商領域的豐富工作經驗,2012年,基於對電影的熱愛,她開始創辦E票網。

  複用使用者多方整合共贏

  同微信電影票、貓眼電影等購票平臺一樣,E票網首先提供使用者的觀影服務,包括購票、訂座、影評等。另一個重頭戲是在“觀影+”上做文章。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發展,一部電影的網際網路口碑和推廣效應,要遠遠勝於若干輪的地推和電視廣告。高華髮現,在電影製片方向網際網路推廣的重心轉移中,品牌和廣告是很割裂的,電影行業中有很多背靠背的運作模式。

  按照正常的電影營銷邏輯,電影製片方需要宣傳電影,消費者在知曉電影后通過購票平臺或者櫃檯購買電影票觀看電影。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發展,越來越多得電影製片方選擇在網際網路或者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平臺上宣傳電影。於此同時,這些網際網路平臺同樣需要獲取使用者,另一方面,一些消費品牌同樣需要在網際網路平臺上宣傳。

  如果能把這些想要宣傳的品牌方和電影恰當地對接起來,同時將廣告營銷費用不是簡簡單單地變成硬廣告,而是變成使用者的電影票補貼,豈不是幾方共贏?

  這種思考後來變成高華做E票網的產品邏輯。E票網構建了M***電影***—B***品牌***開放平臺,讓合作開放透明。

  以曾經的一個合作案例為例,平臺方是京東,製片方是《觸不可及》,品牌方是一家生態農業企業。在E票網的模式下,使用者在E票網上購票,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觸不可及》電影票、明星簽名等周邊產品,以及生態農業產品,《觸不可及》則獲得京東的大量觀影使用者,贊助生態農業企業獲得了京東平臺上的品牌曝光。如此一來,影片和商家以影票票補的方式贊助活動,達成廣告促銷和品牌曝光。

  高華對騰訊科技表示,平臺方、品牌方、電影製片方和E票網這四方完全可以互相複用使用者進行交叉營銷。電影方和品牌方也獲得了平臺使用者,這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使用者複用閉環,四方都是受益者。

  不同於其他票務網站的差異化生存

  無論是格瓦拉等票務網站,還是美團貓眼等團購網,以及微信電影票等BAT公司都已經進入了電影領域,且收穫了大量使用者。

  高華認為,這三家代表了三個不同方向,但共同特點是拼自有的渠道規模和使用者規模。電影票作為一種高頻剛需應用,就像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一樣,可以成為BAT公司獲得使用者的一個方式。

  相對而言,高華看重電影票另外一個作用——本身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可以在電影上有很多延伸。

  因為電影的特殊性和普適性,高華認為,和微信電影票等億級使用者的平臺相比,E票網很難把自己侷限於垂直領域應用去獲取使用者,一是垂直領域本身有使用者規模的天花板,二是需要獲得大量的使用者需要資金和時間。

  E票網選擇差異化生存的策略,強調行業整合和合作。通過產品整合,整合大量的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平臺渠道,形成規模效應。“與更多大的平臺合作,讓電影和品牌共享線上使用者是一個好的辦法。”高華說。

  據瞭解,在電影發行領域方面, E票網和華誼、博納等六大民營公司都有合作。國外的合作方主要是迪斯尼。E票網除了自身的使用者群,還和BAT、京東、小米、愛奇藝、360、UC、電信運營商、銀行等平臺和機構達成合作,覆蓋的使用者規模上億。目前E票網在全國簽約的影院已經達到800多家,該數字還在不斷擴充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