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致富創業故事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於另闢蹊徑,如果只會踩著前人的足跡前進,是無法找到世外桃源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山村“女強人”王貴榮的創業之路

  “在家鄉創業,賺錢不比外面少,又可以照顧家裡。”4月11日,在龍井市老頭溝鎮銅尚村,看到了這位被譽為“女強人”的王貴榮。現年35歲的她熱情而健談,在講述創業故事時,流露出女性特有的自信與自豪。

  2008年,在國外打工的王貴榮和丈夫回到家鄉自主創業。考察瞭解到銅尚村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條件良好、種植業和養殖業上都很有優勢,王貴榮看到了自己的創業前景。她先後購買50頭延邊黃牛作為啟動成本,多方聘請技術人員,採用科學培育方式,用不到2年的時間發展到100多頭,並在上級政策大力支援下於2010年成立了龍井市創興牛繁育基地,建立了700平方米的標準現代化牛舍、一棟2300立方米的青貯窖,現在存欄能繁母牛360頭,年出欄肉牛300頭。

  有了最初的一些成功經驗,讓王貴榮對未來充滿信心,並樹立了新的目標。針對銅尚村地處延邊州郊邊的有利條件,加上近幾年旅遊業進一步興旺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她又把一部分資金積極投入到餐飲事業中,開始了多種經營。2009年,她投資建立了300平方米的銅佛和諧飯店,並擔任經理,參與經營。2013年,和諧飯店在原有基礎上再擴建1000平方米,成了銅尚村以及周邊地區最大的餐飲店。由於設施優良、菜品可口、服務周到、科學管理,飯店的經營更是蒸蒸日上。在銅佛和諧飯店,你會看到,還不到吃飯時間,就已賓朋滿座,這些消費者紛紛反映,她家的飯菜香甜可口,有一種家的溫暖和味道。

  隨著養殖和餐飲業的不斷壯大,王貴榮又想在此基礎上實現產業鏈,建設成一個專業化、現代化、科學化的農場。於是,她又把資金投入到種植業當中去,成立了龍井市老頭溝鎮銅尚專業農場,種植玉米達54公頃,成為該村種植大戶。

  “貴榮這個人,做事情肯吃苦,心腸還好,村民都喜歡她。”銅尚村村支部書記李永浩說,王貴榮的養殖場、飯店和農場不僅產生了很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她的企業帶動了本村及周邊其他村民10餘戶投身到黃牛養殖和種植業當中,對拉動老頭溝鎮經濟增長起到帶動作用。不僅如此,每年春天和秋天,她還主動幫助困難的村民翻地、種地、拉地,在農閒時節組織10多名村民組成建築隊,承包土建工程,而且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給村裡的老年會捐款,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當地積累了良好的口碑。

  多年來,王貴榮始終秉承著“勤勞、踏實”的宗旨,將事業與助人和諧交融,譜寫了一首農村創業女性的風采之歌。

  2:大學生情侶放棄考研留學 攜手去農村創業養雞

  2010年高考結束,四川德陽90後女孩戴瀅和同班男生彭雨談起了戀愛。當年,彭雨考進西南大學,為了在一起,考得不好的戴瀅選擇復讀,一年後考上了同樣位於重慶的四川外國語大學南方翻譯學院。

  去年,彭雨大學畢業,學農的他成績不錯,考研是很好的選擇,另外,也有農場想聘請他當場長,月薪上萬元,還解決住房問題。彭雨的輔導員王玲說,彭雨聰明成績好,在校期間拿過獎學金,就算保研也有機會。

  但以上都不是彭雨的選擇。“幫別人幹還不如自己幹,這樣還可以跟女友在一起。”彭雨放棄了考研,也沒有去找工作,在和戴瀅商量後,他在四川省中江縣富興鎮承包了一個約50畝的小農場,開始了養雞的生活。

  為了在一起,今年6月即將畢業的戴瀅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戴瀅班上有28人,3個人可以去法國留學。戴瀅的班長陳佳介紹說:“戴瀅成績非常優秀,法語過了專業四級。”也就是說,戴瀅只要提出申請並參加法福考試,就可以去法國留學了。為了讓女兒順利留學,戴瀅的父親也早就準備好了學費。但為了兩人共同的承諾,戴瀅放棄了這個機會,來到了男友的養雞場。

  戴瀅說:“現在是養雞場的銷售旺季,這段時間自己會留在雞場幫忙,過段時間再回學校準備畢業論文答辯。”至於去不去法國,戴瀅根本沒有糾結,“早就想好了,大學一畢業就回德陽和他養雞。”

  2014年的春天,養雞場開建,戴瀅將其命名為“愛苜”生態養雞場,這個名字取自於法語“Amour”,含義等同於英語的“love”。

  創業初期,啟動資金成為難題。對此,彭雨最感謝的就是他的“準岳父”戴富屬。

  戴瀅說:“父母很支援,把辛苦攢下為我去法國留學的錢拿出來讓我們創業。”

  “給他們錢去投資養雞,肯定有顧慮,但作為父母也非常願意幫他們實現夢想。”戴富屬是德陽一家工廠的員工,因廠裡效益不好,每個月只能領取500元生活費。他說,最終考慮到多年對彭雨的瞭解,小夥子一直很踏實,而且又是學這個專業的,他最終被說服,拿出了20萬元支援他們。

  他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騎著三輪車幫未來女婿送貨。戴瀅的媽媽開了一家商店,可以維持生活。

  彭雨的父親彭應光說,自己也曾很糾結:“我一直想讓他考研繼續深造,但他堅持要創業,作為父母,肯定要支援。”彭應光介紹,他現在在宜賓幫別人安裝水電,家裡沒什麼錢,彭雨建養雞場都是大學期間存下的錢以及女朋友家裡出的錢。

  與雞舍為鄰,睡在條件很差的房子裡,為推銷野雞蛋,還得挑著籮筐上街賣……這樣的生活,讓在城市裡長大的小子和妹子瞬間變成了村夫和村姑。

  自從彭雨開了養雞場,沒課的時候,戴瀅就會從重慶趕去幫男友打理。她最痛苦的就是陪男友晚上守雞,“野雞很笨,下雨都不躲,只得把它們一個個抱進去……上千只啊,快崩潰了。”戴瀅回憶,自己幾乎沒有農村生活經歷,一下住到破爛的土房子,每晚都因蚊蟲叮咬睡不好覺,而且還要自己煮飯。偶爾聽說同學們的訊息,不是進了外企,就是出國,“表姐來看我,說我成了村姑,說實話,心理落差還是有的。”

  目前,兩人的養雞場進入產蛋高峰期,日產蛋量由此前的1000個突增到3000個,找銷路便成了頭等大事。

  每逢當地趕集,兩人就穿上印有“90後大學生情侶為愛情奮鬥”的T恤,彭雨挑著土雞蛋,戴瀅則懷抱土雞,來到當地文廟廣場叫賣。因為太年輕,很多商家對他們並不十分信任,但彭雨有自己的銷售渠道,他通過微信與商家聯絡,此外還把雞蛋放在超市賣,“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彭雨透露,今年養殖場還要擴大規模,並發展果蔬採摘、吃柴火雞等農家體驗專案,“力爭今年達到200萬元的銷售額。”

  他至今還記得,當初跟家裡提出要養雞時,不少親友質疑:“讀了重點大學,還回來當農民?這書簡直白讀了。”對此,彭雨笑言:“確實是回來當農民了,但我想告訴別人,就算當農民,我也是擁有專業知識的新農民。”

  付出總有回報,目前,兩人的創業已初見回報。從去年11月起,他們的產品陸續上市,3個月的銷售額已達到50多萬元,利潤約10多萬元。彭雨樂觀預估,今年養雞總數有望達到1萬隻,銷售額有望達到200萬元。

  3:女大學生賣店賣房回農村養羊 產值200餘萬

  張緒梅是重慶市金龍鎮金龍村人,33歲的她在鄉親眼中,是個傳奇女子。90年代,張緒梅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四川德陽警校,成為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

  1999年,從警校畢業的她,先後幹過房屋銷售、汽車銷售。由於工作踏實努力,自己又能說會道,在銷售行業,張緒梅乾得如日中天,年收入達到10萬元,一度成為村裡人的驕傲與榜樣。

  “打工總比不上自己創業,我想搞養殖業。”就在村裡人羨慕她找了好職業、有好收入的時候,張緒梅又有了自己的想法。

  她說,在外打工的日子過得輕鬆,但心裡卻一直放不下創業的夢想。沒過多久,張緒梅在一片驚訝的目光中,果斷辭掉了高收入的職業。

  創業究竟幹什麼呢?回鄉搞養殖,是張緒梅的第一想法。就在這個想法剛冒出來不久,朋友打來電話邀約她到主城一同開火鍋店。

  “當時養殖沒有資金、沒有技術,也就沒有堅持。”想到搞養殖業一沒資金二沒技術,張緒梅想想就放棄了,注意力也很快就被火鍋館吸引了。

  張緒梅的火鍋館開在江北,通過和朋友一起精心的打理,生意出乎意料地好,年收入上百萬。

  火鍋館的成功,讓張緒梅在城市站站穩了腳跟。當年,她便先後在重慶永川購買了兩套商品房。她的成功也讓鄉親們對她更加刮目相看。

  “爸爸說,我是農村裡出來的女孩,有了能力就該想著讓鄉親們也過上好日子,我該為他們做點什麼。”就在大夥兒以為張緒梅會這樣平平穩穩走下去時,她卻因父親的一席話,再度做了個讓大夥兒驚訝的決定,選擇賣掉火鍋館回鄉養羊。

  張緒梅的決定不僅讓鄉親們大吃一驚,也讓城區的朋友感到很詫異。大夥兒紛紛勸她,好不容易“跳出了農門”,還站穩了腳跟,何必再回到農村“遭罪”。但張緒梅一一拒絕了,一門心思準備養羊。

  “羊的市場行情很好,但對於如何養,我完全是兩眼一抹黑。”決定養羊,是張緒梅經過精心考察後選擇的專案。但從餐飲轉行到養殖,讓完全不懂養殖的張緒梅還是不習慣。

  2013年2月,為了做好前期準備,她賣掉火鍋館,一門心思研究起來。

  承包土地、請工人、建圈舍……前期的建設投入花光了張緒梅多年的積蓄。可圈舍還沒建成,種羊還沒買。資金,成了擺在張緒梅眼前最大的難題。怎麼辦?

  看著動工到一半的工地,張緒梅咬牙將城裡的兩套商品房賣掉,作為啟動資金購買了100頭種羊。為了節約資金,她自己當起了廠房建設的包工頭;為了擁有成熟的技術,她同養殖技術人員吃住在廠裡。前後投資200多萬後,羊舍終於大功告成,事業逐步走上正軌。

  “老闆,羊子死了,死了好多!”半年前,張緒梅看著走上正軌的養殖場剛鬆了口氣,卻被工人帶來的訊息驚得愣住了。原來,由於技術不過關,種羊和初生的小羊生病,損失了20餘頭。

  看著一天前還活蹦亂跳的羊,這一刻卻毫無生機地躺在圈舍裡,張緒梅忍不住紅了眼眶。家人含淚埋掉羊後,打起了退堂鼓,擔心投入的200萬打水漂,紛紛勸她趁早收手。

  但張緒梅並不願意半路退出,一邊請教專家,一邊自己買書回來學習養殖技術。白天放羊、給水、掃欄、觀察、喂藥,晚上就看書學知識、技術,日子充實而忙碌。

  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張緒梅的羊群也在不斷壯大,現在她的冠王牧業佔地達30餘畝,羊舍1600㎡,產值200餘萬元。

  “我的目標是將養殖規模擴大到8000頭。”如今,張緒梅正忙著另一輪的羊舍修建,她準備再建4個羊舍,將養殖規模達到8千頭,爭取帶動周邊更多的父老鄉親共同致富。

  
的人還:

1.真實農村人創業故事

2.致富的勵志創業故事

3.農村創業故事

4.90後農村小夥創業故事

5.在農村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