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網路創業故事

  大學生農村創業是指大學生到農村、鄉鎮創辦企業從事經濟活動的一種創業形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網路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案例1:放棄萬元月薪回家種菜 4小夥開創業賣蔬菜

  “我們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標準,使用有機肥、不打農藥,種植豆角、青瓜、白菜、上海青、蘿蔔等。從蔬菜採摘到賣到客戶手裡,我們不會超過4小時。”

  故事背景

  4人辭去杭州工作回到東方當“菜農”

  在東方市三家鎮居侯村一片坡地上,趙武清和他的合作伙伴吳敏亮、鍾家造、唐經邦躊躇滿志地站在菜地邊,趙武清指著眼前的一片菜地說,這是他們今年剛從村委會租下的50畝菜地,作為他們的第二個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

  趙武清今年29歲,東方市三家鎮居侯村人。作為一個農家子弟,從小父母親就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好好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趙武清是個聰明刻苦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河南大學。在校期間,趙武清結識了比自己低一屆的幾個海南老鄉:東方的鐘家造、儋州的吳敏亮、昌江的唐經邦。他們經常聚在一起暢談理想,設計未來,慢慢成了好朋友。

  2009年,從河南大學畢業後,趙武清在杭州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2010年,鍾家造等3人也畢業了,經趙武清介紹,3人也都在杭州找到了工作。有的在外資企業做管理,有的在證劵交易所做客戶經理,他們當中有的月薪達上萬元。

  在外打拼了幾年後,4人商量後決定回鄉創業——種植無公害蔬菜。

  去年6月,他們不顧家人的反對,辭去了杭州舒適的工作,放棄了可觀的薪水,毅然回到了老家,用幾年工作的積蓄註冊成立一家公司。他們分工合作,結合所學特長各自負責統籌、生產、銷售等環節,緊鑼密鼓地開展工作。

  生產規模

  基地共400餘畝均為無公害蔬菜

  4個小夥子在東方市八所鎮租了360畝菜地作為他們首個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他們註冊成立的公司,成為東方首家以無公害蔬菜種植銷售為主體,以網路同城銷售、物流、配送、冷藏為補充的農產品貿易公司。

  趙武清透露,如今,他們公司的無公害蔬菜基地佔地400餘畝,生產的蔬菜品種主要有番茄、空心菜、苦瓜、莧菜等。

  趙武清說,為了保證蔬菜質量,公司成立了無公害蔬菜監督小組,負責生產規劃和農業投入品使用監管。此外,他們還推廣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如引進抗病蟲品種、實行嚴格的輪作制度、推廣無公害蔬菜施肥技術等。公司還設立了檢測室,對出園蔬菜進行嚴格檢測,嚴格控制農殘超標蔬菜上市。

  送貨上門

  從採摘到送達不超過4小時

  在東方市八所鎮36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鍾家造和吳敏亮戴著草帽,和菜農一起在菜地裡拔草。

  吳敏亮透露,目前,公司採用的是網路銷售與定點供給相結合的模式。“蔬菜無公害和送貨上門,是我們的兩大主打品牌。無公害蔬菜使用農家肥,價格雖然貴一些,但是人們願意買,而且還可以送貨上門,商機無限。”吳敏亮說。

  吳敏亮說,“我們嚴格按照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標準,使用有機肥、不打農藥,種植豆角、青瓜、白菜、上海青、蘿蔔等。從蔬菜採摘到賣到客戶手裡,我們不會超過4小時。”每天傍晚,他們向客戶發出簡訊,通知第二天可以提供的蔬菜品種。收到客戶的訂購資訊後,整理統計好再發給蔬菜生產基地的合作農戶。第二天一早,農戶按要求採摘蔬菜送到城區,吳敏亮負責接車、打包,然後跟同伴騎著三輪摩托車送貨上門,服務到家。

  吳敏亮說,他們的事業才剛起步,現在主要是創品牌,積累客戶資源。下一步,他們將藉助網路平臺,利用手機客戶端、微信等渠道賣菜,打造舌尖上的放心菜。

  銷售情況

  每天賣出400斤日銷售額逾千元

  吳敏亮和他的合作伙伴們的創業故事,引起了東方市委書記吉明江的關注。5月20日,吉明江和東方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去蔬菜基地看望了4名創業大學生,鼓勵他們大力發展無公害健康蔬菜。

  此外,東方市委有關領導還幫忙聯絡了幾家機關單位食堂。如今,有近10家機關單位向他們訂菜,還有100多戶穩定的家庭客戶。目前,他們現在每天大概能賣出400斤蔬菜,銷售額1300多元。

  吳敏亮等人回農村創業,還得到了村委會幹部的全力支援。東方市三家鎮居侯村村委會主任趙永良表示,他欽佩回農村創業的大學生的勇氣和膽魄,因此在租地開發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方面,三家鎮居侯村村委會幹部給他們全力提供支援。為了解決蔬菜種植的水源灌溉問題,東方市水務局專門投資新建了一座水塔,鋪設了水管,打深機井。

  案例2:小夥辭去國企工作 回家鄉創業賣土雞月入2萬

>

  一次偶然機會,他瞄到經營土雞、土雞蛋的商機,便下定決心以此回農村創業。90後的他沒有采用傳統的營銷方式,而是在父親的反對聲中,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時興網路平臺進行推廣。如今,他全職經營土雞生意僅4個多月,月營業額近2萬元。來一起看看這位有著與眾不同創業故事的“90後”小夥子。

  放棄國企工作回家鄉創業

  “我現在剛開始打寧德市場,一個月賣一萬多,這個月估計能突破兩萬。”詹思傳信心滿滿地說。

  詹思傳生於1990年,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嶺後村人,2012年畢業於廈門華天涉外學院物流專業。如今的他,是一個經營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土老闆”。

  每天晚上,詹思傳開始整理一天接到的訂單。第二天早起床,根據訂單殺好雞,9時左右打包好要送的土雞土雞蛋等“土貨”,騎上摩托,他從位於漳灣鎮嶺後村的家中出發,開往寧德市區,約20分鐘後到達。學過物流專業的他,按照提前設計好的路線,一一派送到客戶家中,送完貨剛好繞了一圈。“這樣比較省油。”詹思傳笑著透露。

  而在一年多前,他還是一名國有企業職工。“畢業後,我在泉州安溪一家國企幹了8個月。”詹思傳講起他的第一份工作:這是一家位於泉州市安溪縣湖頭鎮的一家國企子公司,詹思傳從事的是LED晶片生產,每個月可領到兩千多元工資。

  但是這份每天朝九晚五,不時要上夜班的工作,詹思傳並不喜歡。趁工作之餘,詹思傳不少營銷類及創業類的書籍,正是這些書籍,讓一個“創業夢”在他的心中漸漸萌芽。“趁年輕就要拼一把。”2013年春節過後,詹思傳便辭去了穩定的國企工作,回到家鄉寧德,決定自己創業。

  “好好的工作幹嘛不幹呢?”對大學生兒子辭去穩定國企工作回到寧德,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十分不理解。他勸兒子:“你就安分地找份工作吧。”但一門心思要創業的詹思傳哪裡聽得進去。2013年3月,詹思傳在寧德市區開了一家電信代理店,經營賣手機、繳話費、辦理寬頻等業務。見兒子乾的事情還算靠譜,詹仁山便不再反對。

  發現商機:三成寧德人愛吃“土貨”

  可好景不長,剛開始,手頭的各種人脈資源比較多,詹思傳的手機生意還算不錯。可時間一長,手裡的資源漸漸用完,他又想不出好的推廣辦法,手機店生意一日不如一日。2013年9月,詹思傳被迫關了店門,重新找工作。他很快在一家團購網站謀得一職,只可惜這家網站經營狀況不好,上了一個半月班後,公司倒閉,詹思傳再次沒了工作,甚至連這一個半月的工資都沒拿到。

  不過,詹思傳並沒有一蹶不振。在休息一個多月以後,2014年初的一天,他向父親詹仁山提出要全職賣土雞和土雞蛋的想法。

  詹思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緣於他一個偶然間發現的商機。從國企辭職回到寧德後,應一朋友邀請,他加入一名為“閩東寧德同城交易”的QQ群。群友都是寧德本地人,不少人在群裡進行商品交易。一天一位某網路公司老總在群裡問起:“哪裡可以買到正宗土雞?”詹思傳便順口答道:“我家就有正宗的土雞啊。”

  原來,詹思傳的父親詹仁山從事農業養殖多年,還是“科技示範戶”,家裡養了許多頭豬,還養了20多隻土雞。不過,他養的土雞以及產下的雞蛋,大部分都是自家食用或送人。

  詹思傳在QQ群裡與對方詳聊,併成功將一隻土雞賣出去。通過這件事,詹思傳開始留意身邊需要土雞或者土雞蛋的人群,他在QQ群裡作了一次小調查,他發現,在寧德愛吃土雞、土雞蛋的人佔到30%,但其中80%的人都不知道該去哪買正宗的土雞蛋。

  “這是一個商機。”詹思傳動了賣土雞、土雞蛋生意的心思。於是他在自己開的手機店門口貼上宣傳單,當有客戶來店裡充值繳費時,他便順便告訴對方自己也經營土雞及土雞蛋這樣的“土生意”,並因此發展了一部分客戶。不過由於沒有認真宣傳,剛開始他的生意並不好。

  “我想通過網路賣土雞和土雞蛋。”詹思傳向父親詹仁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詹仁山認為這事不靠譜不同意。手機店關門、團購網工作沒了之後,詹思傳再次向父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時,詹思傳的姐姐和姐夫對詹思傳的想法表示支援,他們從事養殖業多年,覺得這條路子行得通。詹思傳趁熱打鐵,在父親面前立下“軍令狀”:“先讓我做三個月,要是賣不動,我就聽你的找個工作去上班。”這樣,詹仁山才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借網路平臺賣土雞創業

  作為一名90後,詹思傳和同齡人一樣,喜歡掛QQ、泡論壇、刷微博,隨著微信時興,他又瘋狂地迷戀上玩微信。而下定決心通過賣土雞創業的他,便想通過他最熟悉的方式進行推廣。

  詹思傳透露,他的第一單“土生意”是通過QQ群達成的。此外,他的推廣手段還有論壇發帖、微博營銷以及後來的微信營銷。

  “我是一個微博達人,那段日子刷微博非常頻繁,以至於我的朋友一開啟微博,看到的訊息全是我發的。”詹思傳說,他的營銷方式是“直接發農場裡土雞們的圖片”,讓潛在客戶們與其互動,並沒有特別刻意去推廣。

  後來,詹思傳發現微信比微博推廣成效更好,便逐漸“轉戰”微信。“微信可以一對一營銷,方便客戶與我交流下單。此外微信還有個特別好的功能就是‘找附近的人’,我的很多客戶都是通過這個功能找到的。”詹思傳透露,如今他的微信裡有400多個好友,其中300多名都是他的客戶或潛在客戶。

  2014年1月7日,詹思傳為自己的土雞生意申請了微信公共號。

  2014年1月中旬,詹思傳在微信上收穫第一單生意。“那個客戶說要下農場看,過了一兩天,他和他老婆真的開車下來了。”詹思傳說,“我那時候特別激動地接待了他們。”這次客戶來訪,買走了一隻小母雞和兩斤土雞蛋。回家後,客戶將自己在農場拍攝的圖片傳到自己微信上,並寫上“原生態土雞”的評語。詹思傳興奮地給他點了一個贊,還特別把這個客戶評價截了圖,存在自己手機裡。

  詹思傳的土雞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可當我做得還可以時,‘禽流感’來了。”詹思傳說起創業中遭遇的第一次危機。那是2014年1月底,“快過年了,30日那天晚上,一市區的客戶在微信上下了單,要買2只土雞,叫我2月9日送過去。”詹思傳說,當時他還高興地向父親吹噓網路上招來的單子。可沒過幾天,這個客戶就取消了訂單,說因為“禽流感”不買了。

  所幸客戶沒有全部流失。漳灣附近農村的一些客戶,以前跟詹思傳的父母打交道,後來交給了詹思傳負責。這些農村客戶由於沒聽到“禽流感”的傳聞,他們的訂單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退單的都是城裡的。”詹思傳說。

  春節後,詹思傳的土雞雖然賣不動,但土雞蛋的銷售不受影響。生意雖然淡了許多,但詹思傳並不著急,而是趁機休息,偶爾看看書、爬爬山,“我知道這段時間終究會過去的。

  他的遠景:把農場連到城市

  通過網路營銷和客戶間口口相傳,詹思傳的土雞生意越做越大。如今,詹思傳的土雞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1000多隻。

  “1月份的時候,平均一天只能賣兩三隻,現在每天至少賣五六隻,最多的一天賣了14只土雞。”詹思傳說,有一次因訂單太多,他的摩托車超載被交警攔住。“經歷這次之後,我再也不敢超載了,而是分時間段送貨。”此外,他表示,隨著今後生意的擴大,他有僱人送貨的打算。

  其父親詹仁山是他的幕後“技術支援”。“他有專業經驗,知道雞食慾好不好,有沒有生病。我負責送貨和推廣,白天有空的時候就幫忙喂喂雞。”詹思傳說起了父子倆的默契分工。

  “我這種模式是把農場連到城市,客戶可自行開車下來購買,也可以送貨上門。”說到未來,詹思傳還準備賣一些有機蔬菜,“待農場規模再擴大一些,我打算把農場打造成親子農場,“讓客戶來買自己撿的雞蛋,體驗撿雞蛋的樂趣”,將“土生意”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