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經營方法

  隨著現代企業經營模式和管理策略的轉變,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重點、方向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也隨之發生重大改變。小編整理了一些,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1. 自產自銷: 顧名思義是企業自己銷售自己公司生產的產品給客戶。通常企業都有獨立的經營權,自銷不違法。但是在中國,某些特殊的行業,特殊的產品或地域,自銷會有限制,需通過第三方或特許批准後才能自行銷售。如黃金銷售,保稅區銷售等。

  2.代購代銷:是指用合同的形式,受人委託代為收購、銷售的一種商業活動。這種經營方式靈活、經營範圍比較廣泛,多為農副產品,需要有一定的經營場地,經營者從中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代購代銷的經營者要有信譽。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來料加工是以改變原材料、半成品的形狀、性質、表面狀況及用途,按要求加工成產品;來樣加工,是按訂單的需要,依照圖紙、訂單的設計要求加工、產品成型後供給訂貨方;來件裝配是將對方提供的零件,依據合同的要求組成產品。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無論那種經營方式,企業都必須與對方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3.批發:商業活動中成批、大宗地售出商品,它的售價不低於零售商品,銷售物件是商品經營者、零售商,不直接銷售給最終消費者。批發商品需要有一定的倉儲裝置、儲運條件及較多資金。

  4.零售:是指成批、大宗地買進商品,零星分散賣出,銷售物件多為最終消費者修理業。將損壞的器皿、設施、物品修復原狀,或達到原有功能用途。

  5.運輸業:又分為客運和貨運,因利用的運輸工具不同,又分為非機動車運輸或機動車運輸、船舶運輸、鐵路、公路運輸及水上運輸。私營企業不經營鐵路運輸。

  6.諮詢服務:諮詢服務是近年業興起的行業,私營企業利用在某一領域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為顧客提供服務、經驗、材料資料、設計等,使顧客在接受諮詢中獲取知識和利益。

  企業的經營特點

  在商品經濟範疇,作為組織單元的多種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組織規律,有機構成的經濟實體,一般以營利為目的,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

  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各種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企業存在三類基本組織形式: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和公司,公司制企業是現代企業中最主要的最典型的組織形式。

  在中國計劃經濟時期,“企業”是與“事業單位”平行使用的常用詞語。《辭海》1979年版中,“企業”的解釋為:“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事業單位”的解釋為:“受國家機關領導,不實行經濟核算的單位”。

  企業的經營發展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企業形式也得到不斷的發展與完善。企業的演進主要經歷三個階段

  1、工場手工業時期

  這是指從封建社會的家庭手工業到資本主義初期的工場手工業時期。16世紀至17世紀,一些西文國家的封建社會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轉變,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加快,大規模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家庭手工業急劇瓦解,開始向資本主義工場制轉變。工場手工業是企業的雛形。

  2、工廠制時期

  18世紀,西方各國相繼開展了工業革命,大機器的普遍採用,為工廠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771年,英國人理查德·阿克賴特***Richard Arkwright1732—1792***在克隆福特創立了第一家棉紗工廠。19世紀三四十年代工廠制度在英、德等國家普遍建立。工廠制的主要性是:實行大規模的集中勞動;採用大機器提高效率生產;實行僱用工人制度;勞動分工深化,生產走向社會化。工廠制的建立,標誌著企業的真正誕生。

  3、現代企業時期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工廠自身發生了複雜而又深刻的變化;不斷採用新技術,使生產迅速發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加劇,產生了大規模的壟斷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形成職業化的管理階層;普遍建立了科學的管理制度,形成子一系列科學管理理論,從而使企業走向成熟,成為現代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