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業企業的經營方式

  零售商業是指向個人消費者或最終消費者銷售商品或服務的商業,在整個流通體系中,它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或批發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中間環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大型商業零售企業作為我國市場競爭最激烈的部分,其促銷手段是越來越令人眼花繚亂。而作為商業決策者,在選擇具體的促銷方案之前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但稅務方面的因素卻常常被忽略。本文嘗試對目前常見的八種商業零售企業促銷方式下各自增值稅稅賦輕重的分析給商業決策者提供避稅角度下的促銷方式的選擇順序:直接打折銷售優於現金返還,現金返還又優於返券或實物贈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及整體國力的增強,我國人民的消費能力在不斷提高,各大城市的商場也隨之越開越多,越開越大。從最初的中、小型百貨商店到現在可以讓人幾天都逛不完的銷品茂,商業促銷戰是越打越激烈,花樣層出不窮。目前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包括商業集團、購物中心、零售商場、連鎖超市、家電零售企業以及各種專賣店的促銷方式主要有打折銷售、購物返券、價外饋贈、有獎銷售、降價銷售、積分返利、會員折扣、限時購物等八種形式。這些不同種類的促銷手段在管理上也稱營業推廣或銷售促進,即經營者運用各種短期誘因鼓勵購買以促進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的一種方式。但是,各商業零售企業在決定推出一種促銷方式刺激、吸引消費者購買時,通常僅考慮該促銷方案的成本、費用及利潤等財務因素,往往忽略了稅收上的因素。本文嘗試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角度,分析各種促銷方式在增值稅稅賦上的輕重。

  首先,在選擇具體的促銷方式之前,需要了解稅法有關促銷方面的規定。目前,我國涉及到促銷銷售的稅收規定主要見於1993年12月28日由國家稅務總局釋出的國稅發[1993]154號《增值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規定》中“計稅依據”下的“納稅人採取折扣方式銷售貨物,如果銷售額和折扣額在同一張發票上分別註明的,可按折扣後的銷售額徵收增值稅;如果將折扣額另開發票,不論其在財務上如何處理,均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折扣額”。另外一條相關的稅法規定是1993年12月25日由財政部、稅務總局頒佈的財法字[1993]第3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中的單位或個體經營者“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視同銷售貨物”,應徵收增值稅。根據這兩條具體稅規我們可以分別來看看這八種促銷方式各自在增值稅應納稅額稅務處理上的不同:

  一、打折銷售。這是商業零售業最常見的一種促銷手段,即經營者在商品原價的基礎上實行一定折扣後銷售,如服飾商品最常用的“全場七折”,“新款八折”等促銷方式。在增值稅的核算上,打折銷售是很好處理的,只需要將折扣額和銷售額開在一張購物小票上,即可按折後價計算增值稅。也就是說,稅法認可企業的讓利行為,企業雖然因為打折銷售損失了一部分銷售額,但對應的增值稅的稅賦也相應減輕。

  二、購物返券。這是目前大型商業零售企業應用廣泛的一種變相打折方式,即消費者購買到一定金額的商品,即可獲得相應的返券,憑該返券可在商場內等同現金消費。從北京的莊勝崇光早在1998年即率先推出的“滿100元返20元券”的方式到如今的“買200返300”,返卷的額度不斷上漲。按照稅法的相關解釋,該返券由於顧客通常只能用來換購等值的商品,因此相當於商場在正常的銷售外向顧客無償贈送該商品。在計算增值稅時,該送券部分應視同銷售。如顧客購買200元商品,商場返券100元,等同無償贈送價值100元的商品,假設該商場的任何商品的毛利率均為50%,則:銷售200元商品應繳納增值稅=200/***1+17%***×17%-100/***1+17%***×17%=14.53***元*** 100元購物券視同銷售,應繳納增值稅=100 /***1+17%***×17%-50/***1+17%***×17%=7.27***元***合計應繳納增值稅=14.53+7.27=21.8***元***

  三、價外饋贈。即購買一定數量的商品,即可獲得商家相應的商品贈送,主要用於家用電器、化妝品等高價商品的促銷。在稅法中,價外饋贈的商品同樣應視同銷售,按所贈物品的市場銷售價格來計稅。本種促銷方式本質上與購物返券達到相同的稅務結果。

  四、有獎銷售。指商場根據自身的銷售現狀、商品的效能、消費者的情況,通過給予獎勵的方式來刺激、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促進其消費慾望,購買商品,達到擴大銷售增加效益的目的。有獎銷售的獎品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各種價值不等的商品或購物券。如顧客所得為現金,則只會減少商家財務上的稅前利潤,但不會降低其應繳納的增值稅額;如果獎品是商品,則需要按所贈獎品的購進價及市場銷售價格計算應繳納的增值稅額;如果獎品為購物券,則同樣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

  五、降價銷售。是指為了吸引消費者直接將商品降價銷售,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特價處理銷售。這種方式下,只要發票上註明為特價銷售,就可以按特價後的銷售價格計稅。如消費者購買的原價為200元的商品,商家現在以80元降價銷售優惠,並在發票上分別註明原價及降價後的實際價格,就可以按照實際的80元來計算增值稅。從稅務籌劃的角度來看,直接的降價銷售是有利於企業合理避稅的,只要企業按照稅法規定將降價後的實際銷售額和原價在同一張購物發票上註明即可。

  六、積分返利。是指商場規定消費者購買指定商品即可獲得相應積分,當積分達到一定標準就可獲得相應的現金或實物贈送。在稅務處理上,該種方式的處理可以等同於有獎銷售中中獎商品或現金的處理,對積分換取的實物部分視同銷售徵收增值稅。

  七、會員折扣。即消費者按照商家的要求,成為商家會員,在該商家舉辦的活動中,會員可以優先享受較為優惠的會員折扣價。某些大型超市最初都曾經推行過這種促銷方式。此種方式下的折扣,通常只要符合稅法規定,都可按折後價來計算增值稅。

  八、限時購物。是在商家規定的時間段,在其指定的區域,相關商品低於原價銷售的一種促銷方式。一般來說,參與限時購物的商品都遠低於商品原價,時間則選在非高峰時間或晚上甚至凌晨。限時購物在稅法上仍然相當於打折銷售,只要在發票上註明折扣額和銷售額,就可以按折後價計算增值稅。從以上對我國大型商業零售企業目前主要的八種促銷形式所涉及的具體增值稅的稅務處理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同等條件下,打折銷售所負擔的增值稅稅額低於返還現金;返還現金從避稅的角度又優於返券或贈送實物的銷售方式。這一結果是由於在稅法中對涉及促銷的處理僅認可折扣形式,而不認可實物或現金贈送造成的。因此,各商業零售企業在進行促銷方案選擇時,除了考慮各備選方案各自的趣味性、對顧客的吸引力以及商場從中可獲得的利潤大小外,還需要充分比較各方案可能負擔的稅賦的輕重,只有在綜合考量這些因素後方能作出最優的選擇。

  零售商業企業的銷售物件

  零售商業出售的商品主要是消費者個人需要的生活資料,也包括機關、團體、軍隊、學校、企業等集體需要的生活消費品。受個人生活消費的特性所決定,它與批發商業相比,有網點多、經營規模小、每次交易量小等特點。

  零售商業早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前就出現,開始是在城市,以後才逐漸擴及農村。其供應方式有:①固定供應地點,擺攤設店,稱為坐商。②串鄉走巷,流動售貨,稱為商販。在城市中,這兩種方式並存;在農村,則以商販為主,只是到農村發展起集鎮以後,才有坐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零售商業得到了廣泛發展,而且在城市中密集,形成了許多以發達的零售商業為主的繁華市區和商業街道,出現了大型的和專業化程度高的優質服務的商店,並有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郵購公司等形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又出現了購物中心、電腦電視商店等。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零售商業繼續得到發展。雖然還有個體商業存在並允許其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零售商業的主體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商業,它與前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零售商業不同,它是以滿足人民需要和維護消費者利益為主要目的。

  零售商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交易次數頻繁,交易批量小

  2.對店鋪選址及店鋪設計有較高的依賴度

  3.經營場所分散,經營受商圈的限制

  零售商業企業的發展歷程

  早期成長特色

  1、基本上是市場行為發展 一是政府把商業零售和餐飲服務業作為一種競爭性產業,對其發展資源、發展方向、發展規模、發展形式完全由市場配置、選擇和調節。 二是政府決策機構和商業主管部門,對現代商業這一產業市場、產業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對市場經濟下商業在經濟發展中的獨立性、主導性、決定性,對現代商業零售業的管理體制、業種業態的發展變化和企業組織形式、經營方式的變革在認識上都有待提高。 2、起步早,成長慢,規模小 從近3、4年的情況看,傳統國合大型商貿企業發展放緩,數量減少,經營萎縮,效益滑坡,組織化、規模化、現代化程度越來越低。與上海商貿大企業發展差距越來越大,與在珠江三角洲的外資和社會其他部門辦的商業零售業快速發展的反差越來越強。以連鎖經營為例,珠江三角洲的商業連鎖經營曾為國內其他省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全國第一次商業連鎖經營座談會1994年3月初在廣州召開,現場考察珠江三角洲商業連鎖經營的做法。當時珠江三角洲地區已出現分店近20家的超級市場。但是,至今大部分商業連鎖經營企業仍停留在10-20間分店的規模,最大的連鎖系統也未能超過80間分店。

  現代零售

  3、傳統國營商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三鼎分立 現代商業零售業中,傳統國合商業雖然佔有一席之地,但受傳統經營思想的影響,在經營思想、企業體制、運轉機制、產業結構、業態形式、發展資源、科技進步、管理架構等新體系建立的根本性問題上,基本上沒有按照現代流通業的模式很好改造,除大百貨公司外,在連鎖超級市場、倉儲商店、便利店、專賣店、專業店等現代零售業態上,不起主導和決定作用。 而社會其他部門、行業、其他經濟成份的企業,包括工業、農業、交通、建築、房地產部門辦的商業零售業不少。尤其是珠江三角洲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不少外資投資商業零售業,他們利用政府的商業政策,主要和國合商業以外的非商業機構和企業合作,取得經營管理上更大的自主權和主動權。 4、注重短期回報,技術構成不高 市場機制主導下的現代商業零售業,由於發展資源來源多元化,加上政府的商業政策,使投資者首要考慮的是投入回報的風險問題。如連鎖超級市場,為減少投資,加快回報,本地商業企業在應用先進的技術設施裝置時顯得十分謹慎,冷凍裝置、電子計算機管理的POS系統等投入少,對一些盈利少、風險大的商品,如蔬菜、水果、肉類等商品,也缺乏經營責任感和動力。雖然企業的盈虧臨界點比較低,但欠缺長遠投資,技術有機構成不高;欠缺主力商品,商品結構不合理。因此,和大資本、高投入、高科技的外資商業在市場競爭,時間一長,明顯處於劣勢。 5、行業協會在推動現代商業零售業發展中扮演了積極角色 現代商業零售業是由各種經濟成份、各個產業和部門資源融匯成的一個新產業,為溝通政府、商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商業零售業企業的關係,協調部門、行業、企業之間的關係,推介現代商業零售業各種新知識、新技術,成立了商業零售業行業協會,逐步實現從行政管理向行業管理的過渡。在全國率先成立的廣東省連鎖經營協會,在推動廣東現代商業零售業發展方面擔當了積極而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