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訓機構有什麼誤區

  培訓機構指以學歷教育或成人繼續教育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有場地的要求及師資的要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給於認證並且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資格方可營業,其培訓課程價格需要核算並報教育部門批准,增加課程或改變收費需要向教育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後才可改變。下面向大家說下?

  企業培訓在中國迅猛發展,作為提供培訓服務的培訓機構數量也是越來越多,提供的培訓服務內容更是五花八門。而現在幾乎所有的培訓機構都說自己是諮詢式培訓,宣稱通過他們的服務能讓企業得到滿意的效果,這些好像看似很合理,其實中國的培訓機構已經走向了誤區,筆者認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誤區一、培訓課程性質上是以做事為中心,而不是以做人為中心

  做事培訓就是培訓如何工作或者如何將工作做的更好;做人培訓就是培訓如何做人或者如何做一個優秀的職業人士。現在市場上的培訓課程之多已經達到了歷史之最,可是隻要稍做研究就會發現課程基本上是已做事為中心的,以做人為中心的課程少之又少。這裡,可能有人要問,這個怎麼會是什麼誤區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現在企業裡有很多人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卻不願意努力工作,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處理的自己的心情和情緒,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在哪裡,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等等。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太缺乏做人的培訓,缺乏如何做人培訓課程的學習。

  好像看起來員工如何做人和企業沒有什麼關係,既然沒有了需求,培訓機構也就不用提供做人方面的課程了。實事恰好相反,如果企業的員工不知道如何的去做人、如何的去做優秀的職業人士,他就不會明白工作的意義在哪裡、工作的樂趣在哪裡,這樣的結果就是工作效率下降、管理成本上升、資源內耗嚴重等,其實集體離職也和這個不無關係的。

  這裡不是說培訓機構只提供做人培訓課程,不提供做事課程,而是兩個都要提供,並且課程要以做人為中心。做人的培訓課程解決的是員工的追求、信仰、道德、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做事培訓解決的是滿足工作基本素質、技能和技巧的問題。兩者是相互發展、相互促進,但以做人的培訓課程為基礎前提,否則單純的進行做事培訓只能是空中樓閣,終究是站立不穩的。

  所以,中國的培訓機構在課程性質上以做人為中心,開展做人和做事兩方面的培訓。

  誤區二、培訓內容開發上是以單次服務的企業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

  幾乎所有的培訓機構都宣稱自己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開設獨特而具有針對性的課程,也就是說培禱?溝娜魏我桓隹緯潭際峭蚰艿模?屎先魏紋笠擔??收呷銜?饈遣豢贍艿模?魏我桓讎嘌禱?夠蛘吒鋈宋薹ㄔ詼唐諛詼砸桓銎笠滌猩釗氳牧私猓?蛭?笠凳且桓魷低車墓?蹋?蹦鬮薹ㄉ釗餚鮮讀私獾奶崆跋攏?幟睦吹畝撈囟?噠攵孕緣目緯蹋?所以當你看到市場上不同培訓機構的同類培訓課程的大綱是一樣時,你千萬不要驚訝,因為這就是培訓機構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開設獨特而具有針對性課程的源頭。從這點來看,培訓機構的課程開發都是以單次服務的企業為中心,實行一企一課,但不是針對性的一課。

  筆者認為,培訓機構的課程開發應該以自己為中心,根據對某一行業或某一特定企業群的深入研究和分析,開發適合於這一行業或企業群的課程,並應用於講授與傳播。這樣,具有特色的課程顯示了培訓機構的特點和特長,對相應企業的培訓也更具有針對性和效果性,不像現在的很多培訓機構,宣稱任何型別的企業培訓都能做,但基本都做不好甚至做不了。

  誤區三、培訓機構運作上是以講師為中心,而不是以課程為中心

  培訓行業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培訓機構的董事長或總經理基本都是本機構的首席講師,培訓機構的運作也是“圈人”模式,即找講師,因為有了講師就有了課程,有了課程就可以和企業籤合同。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講師的身價越來越高的原因之一,因為好講師尤其是能講很多課程的講師難找啊。

  其實,在國外,課程和講師是分開的,培訓機構首先是關注於自己的課程開發,然後再尋找適合該課程的講師。而我國的培訓機構基本都是以講師為中心的,這既加重了培訓機構的運營成本,也影響了培訓機構的持續長遠的發展,因為講師尤其是優秀的講師身價都很高,並且隨時可以自立門戶,成為培訓機構的競爭對手。若以課程為中心就不一樣了,培訓機構加強自身的研究能力,開發出優秀的培訓課程,而每一門培訓課程的合適講師很多,這樣就會形成講師的競爭,從而降低成本;由於課程是培訓機構自己的***可以註冊保護***,就算不和現在的講師合作,培訓機構也可以找到合適的講師,保持經營業務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