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美女創業致富故事

  隨著社會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展現在社會發展中。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更多的展現在創新和創業發展的基礎上。在這個創業社會裡,有很多美女選擇創業尋找機遇。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80後農村女大學生回鄉建豆腐廠創業,成“豆腐西施”

  農村創業做豆腐:女大學生成“豆腐西施”

  卜睿,一個“80後”農村女孩,2009年畢業於長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現任一家公司總經理。她的創業事蹟曾引起過很多人質疑,也曾感動過很多人,更曾激勵過很多人。她的創業之路雖然困難重重,卻不斷奮鬥一往無前。

  農村走出的女大學生 畢業後回鄉創業

  2005年9月,卜睿走進了嚮往已久的大學校門。父母以為孩子終於可以走出農村,畢業以後可以留在城市裡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了。然而事與願違,在卜睿還沒有正式畢業的時候她卻回到農村開始創業,對此,父母完全不能接受和理解。

  原來,在卜睿大三的時候,一次在網上無意間瀏覽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因為經常食用家附近豆腐坊生產的豆腐而身患尿毒症,最後經調查病因是其食用的豆腐裡含有違禁新增劑“吊白塊”。十幾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卻因食品安全問題而身患尿毒症。卜睿當時便暗自下定決心——畢業後要自主創業,要生產出真正安全、健康的食品,杜絕類似“吊白塊”事件的再次發生。

  2009年3月,卜睿不顧父母和所有親人的強烈反對,走上了創業的路程。

  兩年建起標準化豆製品廠

  創業初期的艱難,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女大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一板豆腐100多斤,男生抬著都有些吃力,卜睿每天都得抬上幾十板。她每天凌晨3點起床,然後去早市出攤銷售,銷售完以後又要去調研、跑市場、找場地等,每天都是早上伴著月亮走,晚上帶著月亮歸。她的汗水沒有白流,努力和付出也得到了回報。由於當時對大學生創業都非常關注,一夜之間,女大學生創業賣豆腐的新聞傳遍了長春市的大街小巷,受到長春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受到市領導的親自接見,作為市政府重點扶持的大學生創業專案。2011年卜睿投資150萬元,建起了標準化豆製品廠。

  搞生態養殖 事業越做越成功

  現在卜睿的公司已經辦得有聲有色,但她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前進的步伐,現涉及的行業不僅有豆製品,還增加了生態養殖專案。

  一次偶然的機會,卜睿在比較偏遠的山區,發現了30年前未經過改良的純笨黑豬品種。這正好符合當時她要搞生態養殖業的想法,於是卜睿當即決定買下當時僅有的13頭豬崽兒。

  現在提倡高光效農業,卜睿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考察,決定帶領鄉親搞“高光效、立體養殖”——在玉米地裡養土雞。這種新型飼養方式,玉米地裡的小蟲青草作為散養土雞的食物,雞的排洩物又成了玉米地的天然有機肥料,形成一個閉合的生態迴圈鏈條。

  如今,卜睿頭上的光環越來越多,但她從沒有停止努力和奮鬥的步伐,她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創業的隊伍當中,在創業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二

  壓不垮的養雞創業女強人

  2004年,第一次創業不到一年,她遭遇火災,剛剛起步的養雞場化為灰燼,損失近七十萬元。當很多人認為她會從此一蹶不振的時候,她卻借款東山再起,再次將養殖場辦得風風火火。

  禍不單行。2008年,大雪封山,雞蛋滯銷,蛋雞死亡。她又未能倖免,損失三四十萬。再次起航的創業路依然荊棘。

  十年創業,兩次全軍覆沒,並未把這位35歲的女人嚇倒,摔倒後的她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前行。帶領村民致富,讓鄉親們脫貧,是支撐她一路走來的信念。她相信,明天會更好。

  打工“偷師”

  1995年,由於家貧,為尋求更好的生活,16歲的李國會離開家鄉筠連縣高坎鄉紅旗村,與同鄉一起外出打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宜賓某餐館當服務員,當時每個月只有160元的收入,但這讓從大山裡走出的李國會頗為欣喜。隨後,她又去過新疆摘棉花、賣衣服,還輾轉到河北等地打工。按照她的話說,只要是一般打工妹所從事過的工種,她基本都做過。但是,一想到貧窮的家鄉,對於出門那天起就暗暗下決心要闖出一番事業的李國會而言,打工不是辦法,創業才是目標。

  一直尋找專案的李國會,在一次偶然回筠連時發現,筠連市場上的雞蛋比樂山市要貴四五毛一斤。原來,當時筠連市場上銷售的雞蛋是從樂山運過來的,由於運輸成本的問題,單價自然要比樂山市場上貴。

  筠連縣高坎鄉可以搞養殖嗎?這個疑問在李國會心中開始生根。1998年,李國會開始到樂山當時比較大的一家蛋雞養殖場打工。在此期間,她對養雞的每個環節認真學習,一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請教養殖場裡的專家,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她基本掌握了從選雞苗、飼養、到銷售整個流程的技巧。

  “養殖場裡吃點苦,才能更好的學到東西。”在李國會看來,“偷師”的那段時間會比較累,但是一想到雞蛋這個市場前景較好的專案,她總是能堅持下來。這一學,就是三年。

  一場大火

  2003年,李國會和丈夫回到筠連縣高坎鄉,準備在這裡開辦養殖場。當時,他們的存款只有4.6萬元,連修廠房的的資金都不夠。遂向親友借款,廠房建設之初,打地基、搬磚頭、扛水泥等活路,李國會都要和丈夫親力親為。

  2004年,高坎鄉鴻運養雞場成立,隨後李國會一次性購買了5000個蛋雞,修廠房、買蛋雞、購雞籠,一共花了25萬元,其中二十餘萬元全部來自借款。李國會本想大幹一場,早日將借款還清,一開始的時候也還順利,第一個月就掙了幾萬元。但是,一場大火將她打回了“原形”。

  2004年,由於管理不當,一場大火將李國會的養殖場付之一炬,加上蛋雞和雞蛋,損失約七十萬元,所幸的是,並未造成人員受傷。當時,李國會和丈夫在宜賓跑銷售,等回到養殖場時,看到苦苦經營的希望瞬間化為灰燼,她心疼極了。看到眼前的一切,李國會的丈夫一下子暈在方向盤上,她的母親抱著她失聲痛哭,倔強的李國會強忍淚水,心裡一直不斷的在提醒自己,不能倒下。

  現在回想起來,李國會說,如果只為自己著想的話,她完全可以和丈夫回到樂山打工還債。但是,一想到村民們沒有脫貧的技能,她就堅持了下來。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大家走出困境,走向希望。在大多數人以為她從此倒下的時候,李國會選擇了堅持。

  一場大雪

  2005年,李國會再次借款創業。這一次,就像回到了原點一樣,她購買了5000個蛋雞,經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她再一次獲得了成功。不少村民看到她的成功後,紛紛開始和她合作,也搞起了養殖。

  2006年,李國會一次性購買了一萬隻蛋雞,由於市場好,一度還達到了供不應求的狀態。2007年,李國會再次購買8000只蛋雞。此時,她的養殖場已經達到了2.8萬隻蛋雞的規模。以1萬隻蛋雞每天生9700個雞蛋計算,除去所有開支,1個雞蛋有0.2到0.4元的純利潤,最高值的時候可以到到0.5元的利潤。一個月的利潤有七八萬元。

  按照這個節奏,一年的時間,李國會就能還清債務。沒想到,一場大雪,再次將她的夢打碎。

  2008年,筠連降雪時間比往年都長,大雪封山,李國會的數萬只雞蛋無法銷售出去,加之天寒,不少蛋雞相繼病死。這一次,她損失了三四十萬。面對這樣的失敗,她再次選擇堅強。

  領路致富

  2009年,李國會選擇了第三次創業,並獲得了成功。村民們看到了李國會的成功,有12戶村民參加了她組織的免費培訓,一個多月後,李國會還幫村民把雞苗訂好。當時,她給村民一隻雞墊了10多塊錢。

  高坎鄉紅旗村村民李永才說,李國會的養殖技術和當地的養雞技術不一樣,她的養雞技術是科學性的養雞。小雞出殼以後要給它育苗,還要注射疫苗。過去養雞,長到一斤到兩斤左右就會死,村民們現在用她教的技術,小雞的成活率提高了不少。

  除了將技術毫不吝嗇的傳授給了當地村民,在資金、營銷上,李國會也給予了當地百姓極大地幫助。在公司的帶領下,以村民入股的方式統一餵養、統一入股、統一銷售、入股分紅。

  同時,不少村民還在李國會的養殖場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餵雞、打掃雞棚,工作時間5個小時左右,每月的工資1600元還包吃住。在掙錢的同時,還可以照顧家裡,這比在外打工強多了。

  2012年,李國會和朋友合資註冊了騰龍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事業的發展開始大步向前。目前,她養殖蛋雞規模達到了三萬只,帶領村民養殖蛋雞約為十萬只。去年,她的雞蛋銷售達到了180萬元。

  今年已經有不少村民打電話告知她,過年就結束打工生活,回鄉跟著李國會搞蛋雞養殖。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