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者的故事

  創業在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在世界各國,創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東莞大學生養龜創業兩年 純利超千萬

  2009年,東莞的養龜業開始火起來。而早在2008年,當時還讀大一的莫樞偉就“嗅”到了養龜行業的商機。2012年從華南師範大學畢業,他沒有選擇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而是走上養龜的創業之路。昨日,筆者獲悉,莫樞偉的養龜場擁有5000多隻“石金錢”,估計約2000萬元,養龜場規模在不斷擴大。

  大一花光積蓄購6只龜飼養

  莫樞偉飼養石龜的場所為家庭式仿野生模式。在一棟出租屋裡,利用三層建龜池、孵化場所以及鐵架式養龜槽等,出租屋樓頂共打造18個養龜池,分餵養區、產蛋區和水池區,每個池都種植植物以遮擋太陽。整體構造是莫樞偉獨自一人花費8個月時間親手打造的。

  莫樞偉每天為龜池換水、隔天傍晚餵養、檢查產蛋區,以及隨時留意剛孵化的龜苗健康情況等。談起養龜創業的開啟,時間追溯到2008年。當時莫樞偉讀大一,無意之中瀏覽了養龜的視訊,於是他就上網搜尋養龜資源,看到了一個買賣的交易平臺,讓莫樞偉很為心動。

  莫樞偉仔細觀察了該平臺幾個月後,發現養龜的龜苗交易價格從80元翻到160元,“真的有那麼好賺嗎?當時心裡就有些按耐不住了,”莫樞偉說。於是大一暑假,他隻身一人坐了6個半小時的車,來到養龜地茂名沙琅鎮一探養龜行業火爆的真實。

  “我利用3天時間在養龜市場進行考察,供應商、旅店和大型養殖場來回跑,併到大型的養龜場裡參觀,發現網上的資訊是真的。”莫樞偉心動了,於是掏出了攜帶的1.6萬元,那是他兼職賺回來的全部積蓄,購買了6只擁有6年龜齡的石龜。

  家人對養龜創業從反對到支援

  用了全部積蓄買了6只龜回來的做法,遭到了家人的反對。但莫樞偉依然在前院打造一個臨時養龜池。1年後,該6只龜產下18只蛋,但是由於自己沒有掌握孵化技術最終沒有成功孵出小龜。

  在大二、大三兩年裡,莫樞偉依然每天瀏覽大量的養龜帖,學習養龜知識,當時龜苗的市場價格又上升了。“曾有人聯絡我想用3萬元,購買我那6只龜。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養龜能有出路。”莫樞偉說。

  大學畢業了,家人一致認為莫樞偉要找一份正當職業,不少鄰里認為莫樞偉留在家裡對著烏龜玩物喪志、不懂事。當時莫樞偉下定決心,無論家人如何反對,自己都要去創業。

  “創業一要有資金,二要有場地。”莫樞偉說,解決這兩個因素是創業的開始也是關鍵。正當莫樞偉著急時,他的舅舅說服了莫樞偉父母,最後答應給10萬元作為創業的開始。莫樞偉決定選擇奶奶家作為養龜場地,於是莫樞偉開始做泥水工,打造養龜池,自己一個人挑這幾百斤的沙泥走上3樓,從早上7時一直忙到晚上10時,整整做了3個月,花了1萬元的臨時養龜池最終打造完畢,他又用僅剩的9萬元全都買了石龜。

  常為養龜老前輩打短工學技術

  “當時一共買了430只。由於技術不成熟,成活率並不高,損失有50多隻石龜,於是我就不斷地找前輩瞭解經驗,併到老師傅家裡免費打短工並學習。”莫樞偉說,他加入了東莞市龜研會,在那裡學習了養殖技術、如何引進品種等。莫樞偉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學習模式讓養龜事業很快有了起色。現在,養龜場年產量達1000至2000只龜苗。

  莫樞偉說:“家裡對我有信心,接下來我將正式從家庭式仿野生養殖轉變為池塘養殖。租了30畝地,打造了3個魚塘作為養殖的地方。”

  回想自己的創業道路,莫樞偉說現在只是成功了3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希望大學生能提前定好創業目標,一旦選擇了就要堅定和堅持。大學生首先做到的就是“少去想,多去做”,才能為成功創業鋪墊基礎。

  2:大學生兼職淘寶月賺1.5萬

  分享開網店創業成功經驗!相信大家對網店並不陌生。也知道有許多人從網際網路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在下不才,無意中搜索到了充值網店這個專案,當初也不知道開網店賣什麼好,看到這個專案投資少,利潤也不錯,操作簡單就誤打誤撞的就加入了進來,做了1年多,賺了點小錢。

  大概15000多,信譽也2鑽了,也算小有成績。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經驗和心得,希望對準備做網賺專案、和不知道如何開網店、怎麼開淘寶網店的朋友們有幫助。

  說起這個充值網店,只需要準備好網銀和淘寶賬號花費300元——500元購買一套充值軟體,就可以開一家自己的充值網店,還有老師1對1、手把手指導。不知道網店怎麼開、產品怎麼上架、如何推廣都沒關係。師傅會耐心的指導你!***因為我就是在我師傅指導下做起來的。嘿嘿!***

  這個專案可以兼職,也可以全職。小弟就是一個大二的學生在兼職。這個軟體分為300元代理版和500元供貨版,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比如:我作為學生沒太多時間。所以選擇了500元供貨版,因為500元供貨版可以免費離線託管。

  下面,說一下我的經驗。希望對正在開網店,準備開網店的朋友有幫助:

  第一:提高信譽等級

  新手新店開張,最主要的是提高信譽等級。你最起碼得有1個鑽。因為我的師傅告訴我:你必須有了信譽才可以推廣。為什麼這麼說?首先你沒有信譽,在網上是沒人相信你的。比如你花費了好大力氣去推廣,顧客進來,看到你這個店信譽是0.沒人願意和你交易的,網上交易都見不到面,如果沒有信譽作保證你的一切都無法開始。所以,在沒有信譽的前提下,你的任何推廣都是沒用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加入咱們這個充值網店專案的原因,就是因為咱們這個充值網店信譽提升快,顧客幾分鐘就給好評。而且風險小。

  第二:堅持推廣

  開店容易,上架產品、裝修都容易。但是推廣難,這是許多新人的心聲,其實要我說,推廣本身並不難,難的是堅持!現在的推廣方法的確很多,操作也非常簡單,但是共同點是需要你堅持,比如我師傅告訴我:每天只做2小時,全都用來做推廣。我這樣做了半個月,迎來了第一單生意。其實新手做推廣,關鍵只在堅持。堅持的住,則賺錢。否則則反之!

  第三:不要害怕競爭

  不要害怕競爭,許多人看這個做淘寶充值網店的人好多啊。就開始害怕了,那我請問:賣服裝的多不多?賣日用品的多不多?賣3C數碼的多不多?你這也怕,那也怕。乾脆就什麼都不要做了。充值網店比以上這些實物簡單多了,而且風險小,投資也少。你這個都做不了,你怎麼可能做的好別的?

  還有人說:我根本不知道淘寶網店怎麼開啊?怎麼開網店啊?那我請問:誰一出生就會開網店嗎?人都是需要在學習中成長和進步的。那些大賣家、包括我,也包括扶持我從啥也不懂的門外漢到年賺15000的師傅,都是從新手過來的。關鍵看你做不做!這裡面沒什麼大道理,你只需要問自己:做!還不是不做! 就這麼簡單。

  第四:切忌懶惰

  這個是許多人的通病!咱們這個專案,本身投資很少,幾百塊錢一套軟體,最貴的也才500元,買過去跟著師傅學就可以開始賺錢了。其實價錢低是為了方便大家加入,降低創業和網店加盟、網店代理的門檻。和大家說明白:這個軟體便宜,並不代表他沒有價值!許多新手買過去了,隨便玩兩下就扔在一邊了,這個充值網店不需要你投入太多精力,但是最需要的就是堅持,前面也說了,我一年賺15000,實際上每天也就投入2——3小時。關鍵是你得使巧勁!凡是都是有技巧的!智慧永遠勝過蠻力!

  3:伏牛堂米粉的餐飲O2O

  伏牛堂的創始人,張天一,湖南人、90後、北大法碩,與之前的三批創業前輩相比***黃太吉煎餅、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他都更顯稚嫩。雖然無法與前兩位大神的營銷功力相比,但比起西少爺,他卻絕對能夠碾壓。

  2014年4月4日,張天一的伏牛堂開業,與西少爺極其相似,張天一也是在開業後不久***有媒體稱是4月11日***寫了一篇名為《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要去賣米粉》的文章,開始在考研吧,人人網流傳,或許是效仿西少爺之意,兩篇文章的名字都如此雷同***西少爺的文章名為《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更有趣的是,兩篇文章都提到,自己崇拜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打法一樣,路線一樣,都是利用名校、高學歷的標籤結合傳統的低端行業來衝擊人們的視線。而與其他前輩不同,張天一不屑於承認自己是網際網路思維,這種策略更有效,巧妙地迎合了現在對濫用網際網路思維反思的風潮,不斷刺激人們的眼球。然而,撥開各種言路迷霧,張天一與眾不同的點只有一個,就是建立了以鄉土情結為核心的湖南人社群,這是他制勝的法寶,也是他唯一與眾不同的地方。

  至於說產品,他的產品定位其實很尷尬,與雕爺牛腩相比,利潤低、逼格低、改進空間小,與西少爺肉夾饃比,製作流程和品類都相對複雜,品質更難保證。即便如此,他比西少爺更加“口是心非”——雖然也口口聲聲說極致的使用者體驗,但他的米粉手藝學了才不到兩週就自己單飛創業了。黃太吉敗在了產品味道,雕爺靠極致的環境和服務體驗留住了好名聲,但產品味道本身依然沒有讓人“尖叫”,西少爺踏實專一,用理科生的量化思維來研究肉夾饃,用鹽用面都精確到了毫克級別,反觀伏牛堂,產品比西少爺複雜,卻比西少爺更浮躁,這米粉沒有做到位,又開始準備倒騰火鍋了。

  伏牛堂,玩法花樣比幾個前輩都多,但是卻比前幾個更浮躁、根基更淺,好在張天一經營了幾萬的湖南人建立社群,而且自己有不斷引入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折騰精神,正如張天一所說的“好玩的東西,我都不排斥”。

  餐飲的O2O,被這些外行從業者攪得越來越混,但也正如此,給了傳統的餐飲人很多啟示,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餐飲就被這些外行引領,因為這些跨界新銳都沒有解決兩個核心問題:第一,過度的營銷,導致使用者過高的口味期待,這反過來又導致產品本身的口味體驗下降,導致口碑變差。第二,當更多的餐飲企業有了網際網路營銷意識之後,會進入營銷紅海,那時任何一家企業霸佔大眾眼球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那麼,營銷熱度下降之後,產品的持續吸引力在哪裡?。

  雖然可以看到這些企業都在為解決這兩個問題努力,但似乎仍然沒有給力的藥效。雕爺的選單一月一小換、三月一大換,持續的菜品更新能力可以使得產品有相對持續的吸引力;張天一的社群運營,也能夠相對持續地吸引顧客,但依然需要配合產品突破,不斷地改變和擴大品類,到時候,產品又是一個關卡。所以,傳統餐飲者無需戰戰兢兢,這些跨界餐飲者也不必自覺優越,餐飲需要的是傳統和網際網路的融合,而不是顛覆,誰都顛覆不了誰,最容易被顛覆的,其實只是自己。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