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小故事案例

  關於有哪些呢?在經濟新常態和改革攻堅的背景下,隨著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多和國家創業條件的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自主創業的隊伍中。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篇一:“坐不住”的女大學生賣麵粉

  女大學生大學畢業後創業,選擇的卻是需要體力勞動的麵粉批發生意,如今,24歲的陳風娟成為煙臺市糧油批發市場裡面年紀最小的批發商,年營業額已達數百萬元。

  糧油店裡的女老闆  輕鬆搬起50斤麵粉

  “阿姨,我幫你搬上去。”說著話,陳風娟輕鬆地將一袋麵粉搬上了顧客的車子。9日下午,陳風娟正一個人在自己的糧食店裡看店,200平米的店鋪裡面,擺放著數千袋麵粉。陳風娟做的麵粉批發生意,主要銷售給全市的糧油店、學校、食堂等場所,而遇上附近前來買麵粉的顧客,陳風娟也仍然願意以批發價格出售,並且服務周到,面對體力不支的顧客,陳風娟還往往要幫著他們把麵粉搬上車。

  “一袋麵粉五十斤,她自己搬上去沒有問題。”經常來買陳風娟麵粉的一位大姐說,別看眼前的這個小姑娘體型偏瘦,一下子搬起50斤的麵粉來卻是遊刃有餘。“這個小姑娘能幹,而且服務態度好,我們都樂意從她這兒買東西。”

  聽到大姐的誇獎,陳風娟不好意思地笑了。陳風娟透露,自己店裡有兩個夥計,平時要拉麵粉出去送貨,店裡便經常由自己照看。遇上顧客催貨催得急,她往往要自己將麵粉裝上車,然後給顧客拉過去。

  “已經鍛煉出來了,再說我一米七的個頭,也不是白長得吧?”由於經常搬運麵粉,陳風娟的手上長著厚厚的老繭。

  “坐不住”的女大學生  成為最年輕的創業者

  在煙臺市芝罘區珠璣糧油批發市場上百戶的批發商裡面,陳風娟算了算說:“應該數我的年齡是最小的吧。”由於個子高,陳風娟較別的孩子提早入學,2008年,陳風娟從山東師範大學畢業時,年僅21歲。

  “我這個人,坐不住,不習慣被人管著,朝九晚五的上班。”陳風娟說也許是自己天生骨子裡的叛逆,大學畢業後,她僅在濟南做了幾個月的辦公室文員一類的工作,便辭職來到了煙臺。

  “辭職後我便到了煙臺職業學院租了個鋪子做奶茶生意。”雖然老家在濰坊,陳風娟的言語裡已經充滿了濃濃的煙臺口音。“從我十幾歲開始全家便搬到煙臺來了,這也是我決定回煙臺創業的一個原因。”然而,做奶茶生意是需要看季節的,在銷售最好的夏季,也恰恰是大學放暑假的日子。因為學生放假而被迫放假,做了將近一年奶茶生意的陳風娟覺得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點。

  當時姐姐在煙臺正在做糧油生意,而在大學期間幫姐姐看鋪的經驗也啟發著陳風娟為什麼不試試做糧食生意呢?陳風娟分析說,雖然做糧食生意需要的成本高,但是不愁糧食會賣不出去,這也意味著做這個生意不會賠本。在經過了縝密的市場調研分析之後,陳風娟拿著自己賺的錢以及家裡人給東拼西湊的十幾萬塊錢在2009年末的時候開起了這家糧油店。

  一年營業額數百萬元  大學生創業要腳踏實地

  目前,陳風娟的糧食店主要做麵粉生意,日平均銷量已達15噸,年營業額也達到了三四百萬元。對於未來的計劃,陳風娟說自己目前還不準備再做除了麵粉以外的其它業務,“先腳踏實地幹好了這一項再說”。

  女大學生創業,本身就不容易,還選擇了考驗體力的糧食生意,陳風娟說,當初想創業時並沒有想太多,只是覺得不能滿足當一名按部就班的上班族。

  “對於現在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說,我覺得首先還是要在大學裡多實踐一下,畢業後也不要盲目的去創業,先作好市場分析,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創業時,無論遇到多少困難,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篇二:大學生O2O微信賣水果

  夏末秋初,正是瓜果集中上市的好時節。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在絕大多數的家庭裡已經不可或缺。過去,大家習慣在超市、菜市場、水果店購買水果。如今,在O2O***線上到線下***商業模式的席捲下,“手機、電腦下單,在家收貨”成為越來越多市民購買水果的首選。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畢業的大學生寧帥豪也和同伴一起加入到了“O2O賣水果”的創業大軍。他們創辦的電商平臺“果樂樂”,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接受訂單,每天的營業額最高超過千元。與幾乎所有電子商務模式一樣,寧帥豪的“果樂樂”也依賴風險投資的支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群羽翼未豐的大學生創業者遇到了巨大的挑戰。寧帥豪說,他們會盡全力堅持自己的夢想——把水果“賣”到納斯達克。

  選擇高職  把中學的創業夢延續下去

  “我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寧帥豪透露。他說自己從高中開始就“不務正業”涉足商業。那時候某品牌的智慧手機還非常流行。不少中學生都渴望擁有一部手機,但又苦於囊中羞澀。寧帥豪瞅準商機,聯絡省城鄭州的大批發商,批量進貨,以遠低於當地銷售商的價格把手機賣給自己的同學,“掙了大約一萬多塊錢。”寧帥豪說,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2年,寧帥豪高考。他的分數足以上當地的三本院校,但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來北京讀高職。“我當時就想得很清楚,要試著自己創業,上大學一定要去一線大城市,因為那裡可以獲得開闊的視野、第一手的商機。讀高職可以獲得更多實踐的機會。”寧帥豪說。最終他被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錄取。

  大學三年,寧帥豪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現。大一時他創辦了創業社團——大學生創業就業協會。三年間,協會從一個人發展到最多兩百多人,還作為北京唯一的專科院校代表參加了北京高校創業型組織峰會。帶領著協會裡的同學,寧帥豪把商業實踐發揮得淋漓盡致。愚人節,他們組織了假面舞會,出售門票、酒水,所得收入又向學校的春季運動會贊助了1000瓶礦泉水,免費供同學飲用。協會全校聞名。

  啟動創業  微信下單 水果當天送上門

  寧帥豪說,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得從一個名叫“北小財”的微信公眾號說起。那是在2013年初,微信公眾號剛剛開始流行。寧帥豪註冊了一個公眾號,命名為“北小財”,開始提供校內外商家的打折促銷資訊。“那應該是O2O的雛形。”寧帥豪說,公眾號得到了同學的追捧,粉絲人數突破了1000人,“佔到了我當時所在涿州校區全校人數的六成以上。”

  這一年的暑假,寧帥豪和同學搬回了位於通州的校本部。陌生的周圍環境讓他起初頗不適應,不知道哪裡可以聚餐、購物。這時他突然意識到商機來臨,“我不知道同學也不知道,何不製作一個APP軟體,打造一個吃喝玩樂的平臺?”他很快找到了附近北京物資學院軟體專業的學生,尋求技術上的支援。

  一番討論下來,對方給寧帥豪潑了一盆冷水。“做一個好的APP軟體,前期投入的費用就得好幾萬,一旦定位不準,很容易血本無歸。”寧帥豪說,這時他才意識到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門的APP軟體,其實都是靠風險投資在支撐,“我也得找風投。”他暗下決心。

  他給這個吃喝玩樂的平臺做了詳細的商業計劃書,計劃書將水果作為銷售內容,“我最熟悉我的同學,水果對他們來說比糧食還重要,商機無限。”他們的方案很快獲得了投資人的青睞。一位投資人給予了20萬元的風險投資,另一位投資人則答應提供網站、微信公眾號銷售的技術支援。

  2014年7月,寧帥豪和夥伴們創立北京創銳時光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併入駐中關村創業大廈。公司旗下建立了生鮮電商平臺“果樂樂”,該平臺基於網站、微信公眾號,為使用者提供鮮果當天下單、當天送達服務。

  站穩高校  跑遍市場 嚐遍水果 每天收穫超300訂單

  “果樂樂”最先進入的高校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寧帥豪找到了靠近學生宿舍樓的水果店,和老闆談判後商定:學生下單付賬,平臺向水果店派單,水果店送貨至宿舍樓下,學生收貨,水果店獲得貨款和提成。

  這一模式的好處是送貨時間飛快,通常學生下單後一個小時內就能收到水果。但問題也很快出現,由於水果是由水果店採購,“果樂樂”無法控制其品質和價格,一些反映水果質量的投訴開始出現。寧帥豪和夥伴意識到這一問題後立即對營銷模式進行了糾正,改為自營採購、自主送貨。這樣一來,雖然學生客戶的收貨時間從一個小時延長為“當天內”,但水果的品質大大提高。

  寧帥豪說,為了保證水果有最低的價格、最優的品質,他和夥伴跑遍了豐臺新發地、朝陽來廣營等多家水果批發市場,“一樣樣品嚐,從西瓜到榴蓮,從蘋果到楊桃,從捂著嘴吃完了吐到最後吃出了經驗。”他笑道。

  在他們的努力下,“果樂樂”逐漸在高校站穩了腳跟。除了對外經貿大學,“果樂樂”還進入了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收到師生的普遍好評。生意最好時,平臺每天收穫超過300份訂單,營業收入上千元。

  遭遇打壓  血拼下堅持 創業遭遇“李鬼”

  “果樂樂”在高校的發展很快引來了競爭對手的關注。去年下半年,各路風險投資人紛紛選擇進入高校水果、零副食銷售領域,一些APP軟體應運而生。寧帥豪坦言,與那些APP軟體相比,自己的資金實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我只有20萬元的風投支援,對手的風投資金則是數百萬甚至千萬元。”

  價格戰很快打響。之前寧帥豪和夥伴們通過精耕市場,少量進貨快速銷售,水果的平均價格能比水果店便宜20%到30%,但是“果樂樂”的競爭對手直接打出了“買一斤送一斤”的招牌,競爭最激烈時甚至是“買一斤送兩斤”。“這樣的價格戰我們實在耗不起。”寧帥豪說,去年下半年是他從高中有創業行動以來最艱難的一段時光。“每天晚上都睡不著,盤算著自己的資金還剩多少,還能撐多久。”他說。

  除了深陷“價格戰”。寧帥豪還發現自己的“果樂樂”品牌在被一家大型果蔬物流企業使用。“我之前已經申請了商標專利。”寧帥豪說,他曾經上門試圖和這家企業的負責人進行溝通,但“財大氣粗”的對方似乎並未把這個大學生創業團隊放在眼裡,“沒見到具體負責的人,更別說老闆了。”寧帥豪說。

  未來打算  目標是納斯達克 做好從水果店起步的打算

  為了節省成本,“果樂樂”在今年初關閉了校園送貨點,改為專攻天通苑、北苑家園等大型居民社群,送貨方式也從上門送貨改為小區自提。“既保證了水果的新鮮,也減少了我們的物流成本。”寧帥豪說。

  如今,他和創業夥伴們每天都會駕駛著一輛金盃麵包車去批發市場進水果,然後根據網際網路以及微信公眾號上的訂單情況進行送貨。一有閒暇,他就會鑽研市場行情的最新變化,及時判斷調整銷售思路。“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一大批百萬元級別風投的水果銷售專案都已經死了,我們還活著。”寧帥豪說。

  他也坦言,現在明白了創業不是小打小鬧,除了靠譜的專案之外,必須具備極其強大的抗壓能力、永不放棄的精神以及縝密的分析判斷能力,加上良好的團隊支援,以及有一些好的運氣,才有可能不斷向前發展。

  在創業之初,寧帥豪的夢想是把水果“賣”到美國的納斯達克股市。現在他仍然說自己不忘初心。即使是重新回到起點,從一家小水果店起步,自己也會全力堅持走下去。他說,無論創業的過程如何的艱辛,無論專案最終能否走向納斯達克,創業者永遠都在痛中快樂前行。

  篇三:柔弱女生創業開辦“密室逃脫”

  一個暑假,賺了近10萬元,連普通上班族都難以實現的收益,一名95後大學生卻做到了。剛一開學,武昌工學院2013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劉伶菲就成為了校園的創業明星。

  剛剛過去的暑假,完全無休。5月底,劉伶菲和幾個同伴開辦了1128真人密室逃脫店,馬不停蹄的生活讓這個95後的小姑娘有些不適應。“沒想到這麼快盈利就過5位數了。”昨天,劉伶菲熬夜做完店鋪暑期的賬目,看到賬面上近10萬元的利潤,欣喜不已。

  因為“追星”她們走到一起

  “我們5人是因為喜歡歌手TFBOYS成員之一的易烊千璽在網上相識、相知。”談及開店的合夥人,劉伶菲不好意思地說道。此後,5個因追星而熟悉的女生經常相約一起玩真人遊戲。

  “既然大家都喜歡玩真人秀遊戲,為什麼不自己開店呢?”

  劉伶菲和同伴們經過調研後發現真人秀遊戲中密室逃脫遊戲最受年輕上班族和“學生黨”的喜愛,創新發展的潛力也大,於是當她提出一起創業開辦“密室逃脫”的店鋪,女孩們一拍即合。

  三月份,她們考察江漢路所有密室逃脫店,玩遍40多個主題,終於敲定了店址。“取什麼店名?”想到彼此是因為追星而識,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了店名——1128。因為“1128”是易烊千璽的生日,小店的標誌也是由“易”字變化而成。

  用所學專業“實踐創業”

  5個合夥人中有兩個女生已經工作,其餘3個是在校生,劉伶菲的年齡最小。財務管理專業的她跟爸媽商量了創業的事,向他們預支了下一年的學費。

  “其實拿到這筆‘學費’心裡挺緊張的,我已經跟他們保證無論創業結果如何,他們都不用操心下一年的學費。”談起這事,劉伶菲有些不好意思。“把資金用得恰到好處,才對得起我學的專業。” 現在店裡的資金管理也由她負責。

  開店的成本分攤下來每個人要籌集兩萬元左右,用來支付房租、添置裝飾品及購買機關材料。店面剛剛起步規模不大,劉伶菲便先設定總賬和明細賬,“第一次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現實中,要考慮到實際規模、具體執行等問題。”每次收支她都會利用excel表格記下每一筆明細賬,等月底再具體結算後公示給其他合夥人。

  由於遊戲的主要消費人群為在讀學生,劉伶菲和同伴們商量後,結合店鋪的規模成本,再根據遊戲主題的難易程度把價格分為三檔,並利用微博等網路平臺進行宣傳。

  “從設想到實踐並不那麼容易。”劉伶菲說。以前自己的身份只是一個單純的學生,現在不僅要和不同的顧客打交道,還要定期做市場調查、每天做收支明細賬目、開支預算……她展示了當天的日程表:上午9:30,晴,武昌工學院圖書館借會計從業資格輔導書……10:00,學校2教上專業課……下午2:00,江漢四路俊華大廈,有顧客預約遊戲專案……深夜11:00,打烊,回學校做賬……

  柔弱女生變成“全能強人”

  “從定店址到開業只有兩個月,時間特別緊。”四月份,為了店鋪裝修,劉伶菲和幾個小夥伴熬夜、睡地板、吃上頓剩下的盒飯……

  “5個人第一次一起睡地板的經歷想起來好心塞。”4月29日晚,離開業還有2天時間,劉伶菲和同伴們做完開張前的衛生清掃和遊戲裝置除錯工作已近凌晨3點。因晚上請不到人來幫忙,5個女生只好自己充當搬運工,將客廳裡的擺設搬進其他房間,一點點鋪上地毯後再復原。等收拾得差不多時,大家都累得不行了,躺在地板上和衣而臥。僅睡了1個多小時,大家又起來繼續打掃。

  從店面裝修、主題設計到安裝機關、製作裝置,這些複雜瑣碎的事情都是自己動手操作。建立密室的時候,技術問題首先成了5名女生面臨的第一大難題。“以前只是單純“玩”密室,從沒想過“建”密室,所以從基本的線路到每個機關的設計都需要自己仔細琢磨,製作機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受過傷。”劉伶菲笑稱,5個小女生都成了“女漢子”。

  “從0到1的過程是最艱難的,但只要自己咬咬牙堅持下去,收穫的不僅僅是1。”劉伶菲說,真正營業後覺得收穫頗多,但還是覺得應該多讀書,不能荒廢專業。9月是各高校開學高峰,也是店鋪運營的旺季,她要鉚足勁和小夥伴們一起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強人”。

  對於將來,劉伶菲透露,畢業後準備正常找工作,從事本專業對口工作。儘管家人也支援創業,但她想從各方面嘗試不同的生活,通過不同的體驗實現自己的價值。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