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勵志簡短故事

  那些工作勵志的簡短故事總能讓我們感悟到很多職場道理,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把握好職場中的第一次

  畢業季馬上又要到了,很多已經得到心儀offer的同學馬上就要正式加入新的公司,走上全新的職場之路了。周圍不再是簡單的師生或同學關係,而且面對的又是職業技能的全新挑戰,心中多少是帶有忐忑和不安的。我最常聽到的一個形容這種感覺的詞,叫做“無從下手”。

  然而我們不能讓自己“無從下手”。萬事開頭難,事實上,只要開個好頭,便有機會如魚得水。所以,今天我們談談那些在初入職場時最能幫我們成功的第一次。

  第一次被介紹很多公司有帶新人“遊街”的文化,可以迅速介紹新同事給各個部門,讓大家儘快熟悉這個集體。作為新人,在被介紹、特別是被介紹給資深主管的時候,常常會非常不自信。其實人要謙虛,而不是心虛。

  這個時候,其實只要打起精神來,把“我年輕、我資淺、但我有熱情且我做好準備了”這樣的心態展現出來,握手的時候用力一點,微笑的時候真誠一點,看對方眼睛的時候堅定一點,這樣的第一印象,應該已經很棒了!

  第一次午餐相信我,不只在新工作剛開始時,而是在整個職場生涯中,和什麼人一起午餐,都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在職場早期最受益的,就是有一群大朋友,願意帶著我一起吃午餐。大多數時間,我們都會聊輕鬆有趣的話題,有時候也會變成關於工作的請教與探討。這樣的“非正式午餐活動”,既會幫你放鬆過於緊張的工作情緒,又會在一些時候幫助到你的工作。

  第一次和主管一對一開會有些小朋友視主管如猛虎,每次跟主管開會都會緊張到不行。但事實上,主管也是人,主管也有他的主管,主管也需要你的理解。其實,把主管當作是“資源”而非“老闆”,會讓你用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他。

  第一次開會會議有大有小,形式各異,但總結起來,無非是上傳下達或是通報討論等等。通常來說,很少有職場新人在第一次開會時便被委以重任。所以,第一次開會,我通常會鼓勵新同事做好兩件事:“眼裡要有活,手裡要有筆。”

  眼裡要有活—是說在開會前,可以問問自己的直屬主管,有無需要幫助的地方,哪怕是影印或幫忙倒杯水這樣的小事,也會讓人覺得心裡一暖。

  手裡要有筆—隨時記錄會議的討論內容。開會後,做個會議記錄並且發給直屬主管,如果需要,還可以在主管審閱後發給更多的人。關起門來說,手裡拿只筆,是讓職場新人在會議中“看起來更專業”的最簡單辦法。

  第一次被“批評”人無完人,就算你在校園中曾是天之驕子,到了職場中,該犯錯時還是會犯錯,接受些“以批評為口吻的教育”在所難免。學會接受“批評”,絕對不僅僅指的是“態度”,而是如何積極、正面地接受批評並轉化成為行動。

  我見過的最好的同事,是在被我“建議”***基於我的態度一直很好,我就不用批評這個詞啦***後,寫了一封很短的郵件,告訴了我他學到的東西以及下一次再遇到類似事情時可能的處理方式,並徵詢我的意見。我當時便覺得花在他身上的時間非常值得,後來,也更願意盡力幫他成長。

  若干年後的一天,我又收到了這位同事的郵件,跟我說他在帶第一個下屬,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他用了當年向我學到的東西去幫助新人。我心裡真的暖暖的。

  :天使之所以會飛翔,是因為她把自己看的很輕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說不清楚的,在一家醫學院學習的梅子居然和她的另外5位寢友到了同一所醫院實習。因為她們學習的專業相同,她們都被安排在婦產科實習。在學校能夠一起學習生活,實習又能夠在一起,這讓6姐妹非常歡喜。但沒有多久,一個問題殘酷地擺到6姐妹面前,這所醫院最後只能留用其中一人。

  能夠留在這所省內最高等級的醫院是6姐妹的共同渴望,但她們不得不面對“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殘酷競爭與淘汰。臨近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6姐妹的較量也越來越激烈,但她們始終相互激勵著,相互祝福著。院方為了確定哪一名被留用,舉行了一次考核,結果出來了,面對同樣出色的6姐妹,院方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取捨。但現實是,院方只能夠留用一人。

  6姐妹中,開始有人表示自己家在外省,更喜歡畢業後能夠回到家鄉;有的人乾脆說家鄉的小縣城已經有醫院同意接收她……美麗的謊言感動著一個又一個人。

  這天,6姐妹都突然接到一個相同的緊急通知,一名待產婦就要生產,醫院需要立刻前往她家中救治。6姐妹急匆匆地上了急救車。一名副院長、一名主任醫生、6名實習醫生、2名護士同時去搶救一名待產婦,如此隆重的陣勢讓6姐妹都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

  有人悄悄地問院長,是什麼樣的人物,需要這樣興師動眾?院長簡單地解釋道:“這名產婦的身分和情況都有些特殊,讓你們都來,也是想讓你們都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你們可都要認真觀察學習。”車內一片沉寂。待產婦家很偏僻,急救車左拐右拐終於到達時,待產婦已經摺騰得滿頭汗水。醫護人員七手八腳把待產婦抬上急救車後,發現了一個問題,車上已經人挨人,待產婦的丈夫上不來了。

  人們知道,待產婦到達醫院進行搶救,是不能沒有親屬在身邊辦理一些相關手續的。人們都下意識地看向副院長,副院長低頭為待產婦檢查著,頭都未抬地說道:“快開車!”所有人都怔住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時候,梅子突然跳下了車,示意待產婦的丈夫上車。急救車風馳電掣地開往醫院,等梅子氣喘吁吁趕回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是半小時後了。在醫院門口,她被參加急救的副院長攔住了,副院長問她:“這麼難得的學習機會,你為什麼跳下了車?”梅子擦著額頭的汗水回答道:“車上有那麼多醫生、護士,缺少我不會影響搶救的。但沒有病人家屬,可能會給搶救帶來必要的影響。”

  3天后,院方的留用結果出來了,梅子成為幸運者。院長說出了理由:“3天前的那一場急救是一場意外的測試。將來無論你們走到哪裡,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記住一句話,天使能夠飛翔,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

  :撐得起你驕傲的只有實力

  我曾經帶過兩個實習生。同一時間進到公司,一個名校畢業,成績優異,曾任學生會副會長,叫小楊;另外一個普通本科畢業,做事細心沉穩,叫小林。小楊腦袋聰明,風風火火,喜歡出風頭。有一次做一個專案,我讓組員一起分工處理,她跳出來說自己一個人能搞定,讓大家配合她。會議現場她就這麼直接說出來,弄得我都有點尷尬,但架不住她的一腔熱情,我也想看看她的潛力如何,就答應了。可結果工作彙報的時候做的一塌糊塗,出現多處邏輯錯誤,解釋不明,資料不準確。並且那天我們亞太區的老闆到公司視察,恰好看到我們在開會就過來旁聽,當場就指出這些問題。小楊現場臉漲得通紅,我趕緊幫她打圓場。

  後來我重新給組員分配工作,讓小林去負責資料蒐集整理和分析。後來我發現,別看小林平時悶聲不響,但做事很細心。例如她每一個數據都會去考證來源,並且標註在PPT裡,以便我有疑問時可以隨時查閱;對於我列舉出的問題,她都會從兩到三個不同的角度去回答和說明,雖然有的角度並不準確,但是至少讓我看到她是思考過的。這些都是平時在工作中,我不經意間和組員說明過的要點,小楊沒有記住,可小林記住了。

  後來我慢慢發現,小楊和小林的性格,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職場新人。一種人,敢想,敢說,敢做,確實比起很多70,80後而言,他們天馬行空的創意和不受拘束的想法能夠打破常規,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另一種人,沉靜,懵懂,就像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歡樂頌》裡的關關一樣,做事循規蹈矩。很多時候人們頌揚第一種人,但我認為恰恰是第二種人才是維繫一個公司乃至社會正常運轉的中堅力量。

  一個企業的運轉靠的不是熱情和出位,而是靠規則。這是隱藏在你日常工作中,方方面面對你造成潛移默化影響的東西。往最小了說,專案有專案的規則,部門有部門的規則,往大了說,公司有公司的規則,行業有行業的規則。每一種規則就是一個模具,剛出社會的你就是一杯清水。無論你是普通的自來水還是高逼格的依雲水,最初大家進入的都是相同的模具,比的是誰能更快更好地適應這個模具然後晉升到下一個模具,而不是如何擊破這個模具。

  當一個職場新人踏上工作崗位,首先想的不應該是“我該怎樣改變世界”,而是“我該如何先了解這個世界”。只有適應了規則,才能瞭解規則;只有瞭解規則,才能發現規則的不足之處;而當你瞭解了規則的不足之處,才會想到如何去打破規則,甚至創造新的規則;這個過程,是你不斷磨礪自己的過程。沒有人生下來就全知全能,即使你在學校再聰明,獎狀證書拿到手軟,走上社會之後依然是小白。因為學校裡的規則,和職場上的規則,totally different.

  我們頌揚喬布斯改變了世界,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在創立傳奇之前他也被公司掃地出門,經歷創業低潮期,可正是這一系列經歷讓他重新正視新的市場,逐步反思,最後重整旗鼓,帶來了蘋果“輝煌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