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合夥人

  創業中,合夥人的選擇至關重要,如何才能找到合適的合夥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如何選擇創業合夥人

  首先,我在創業的過程中與我的小夥伴,招聘或者說是聯絡過好幾百人,大概能分出這麼幾類。

  1,剛畢業的學生,混經驗的,心智還不成熟,***當然不排除優秀的人***對創業沒概念,可能是覺得會非常要前途,工作的時候整個視訊在哪裡看,美其名曰學習,還沒反應過創業是要用手去摸,在學校裡的那一套要改變了,現在是邊學邊用,邊用邊學的時候。

  2,有的人就是來看看你在做什麼專案,等你大概給他講明白了,他也認同,做上幾天,碰到問題了,解決不了就要退出,技術合夥人最愛幹這事,其實創業者就是在一次次戰勝困難中前進的。

  3,當我們做了5個月的時候,投入了大量精力與金錢,其實說實話,這個時候,我的合夥人還沒談股權分配的事情,我們是相當信任對方的人***不要羨慕我找到了這樣的人,這是上天的安排***,突然一個新的合夥人進來沒幾天,就要股份,股份就股份吧,給了一部分,大家都同意的股份,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說自己付出太多,太辛苦,又要加股份。向這種人我是建議堅決幹掉的,其實專案都沒盈利,蛋糕做大了還少了你的錢嗎?真正的創業者都應該有點信仰好吧。沒賺錢就盯著股份,股份的,功利心太強合作起來非常的不深入。事情沒做好,儘想著分贓了。

  4,還經常碰到的人就是要各種福利待遇,各種保障的, 親,我們是合夥人,是創業夥伴, 考公務員呢你???

  5,有部分合夥人只想做兼職,等專案有起色了再來, 開始的時候,我還真就答應了一個java的技術人員這樣幹,他開始是幾天來一次,後來是幾周來一次,我果斷讓他別來了,因為這影響全職人員的情緒,憑什麼他打著醬油,與我們的地位一樣?創業是破釜沉舟的事。誰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

  6,還有一類人,一來就講其行業經驗是如何豐富,編碼經驗是怎麼了得,一來就要指揮所有人,這樣的人極其可怕,不瞭解創業團隊都是些什麼具體工作,也不瞭解創業合夥人都是些什麼人,盲目自大,怎麼能做好事?堅決排除。

  7,還有一種人,一來就問有沒有風險投資,自己可以拿到多少工資,多少股權?幾年內可以盈利?哎呀,合夥人懂嗎?你自己都不願意出錢,還要來拿工資,股權,盈利了還要給你分紅, 我覺得你應該考慮能給團隊帶來什麼,感情你是來找工作的?找工作也不帶分股權的? 你認為創業這麼輕鬆?堅決排除,這樣的人小學的時候沒學過創業這兩個字。

  8,最後總結一條,真要創業成功,你所需要的人是一輩子的人,是要走很長路子的人,寧願找不到,也不吸收不靠譜的。

  毛大慶:創業者找合夥人最怕的是,找最熟悉的那些人

  如果說網際網路的來臨,讓輕資產創業與合夥人制度成為可能,那麼“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召則是中國創業熱情與合夥人制度落地擴散的催化劑。

  在快速迭代的新經濟時代,中國每天都在誕生大量的新生企業。僅以北京為例,每天新生的創業企業就有五六百家,創業者需要快速地成長,找到一位與自己不同、能夠實現互補的合夥人就變得極為重要。近期,毛大慶在“合夥人時代-全球人才峰會”上發表了相關主題的演講。

  在毛大慶看來,合格的職業經理人需要具有創業態度和企業家精神,但職業經理人是大工業時代的產物,現在經濟社會向網際網路時代轉型,傳統的經驗在快速迭代中不再是優勢。正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特性,使得合夥人得以風行。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有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技術和思維的更新迭代非常快,企業的學習成長速度也非常快,這就要求一個企業要找到合夥人,來共同抵禦風險,承擔責任,互相彌補不足,齊心協力往前走。因此儘管年關將至,又剛剛經歷一個漫長的資本寒冬,但是創業者們的熱情並沒有消退。

  而對於創始人來說,找對人便成了重中之重。毛大慶在談到這一點時也表示:“為什麼今天在中國,合夥人變得如此重要?是因為大量新生企業在不斷滋生,每天北京新產生的創業企業就有五六百家之多。在這樣的狀態裡面,大家不斷地迭代更新,不斷從競爭正成長起來,學習週期變得非常短,要快速地成長。”

  那麼,由此就產生的各種合夥人,對創業真的是有幫助的嗎?在毛大慶看來,並不盡然。如今的雙創浪潮下,人人都想當創始人,很多職業經理人感到垂頭喪氣,認為只有成為創業者才有無上榮光,毛大慶認為毫無必要,

  “真正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應該具有創業態度和企業家精神,今天在中國,合夥人非常重要,不要期望每一個人都做創業者,這不見得是一件對社會很有意義的事情。在如今的時代,尋找基因不同的合夥人,互相成就、互相彌補,互相幫助對方成長,共同幫助一個機構不斷向新平臺邁進,同競爭對手去競爭。”

  那麼,合夥人應該是具備哪些特徵的高潛能人才呢?求知慾?意志力?洞察力與溝通力?對此,毛大慶提出了找合夥人的幾點建議。

  首先,在一個企業裡面,有不同層面的合夥人,也有不同階段下的企業合夥人,合夥人要互補,要不一樣,甚至要成為自己的鏡子,能跟自己最熟悉的東西互相挑戰。他認為找合夥人最怕的是,找最熟悉的那些人,最後大家都同質化,違背了合夥人的最根本的原則。

  其次,在現如今交圈文化的時代,創始人社交層面交往的人眼界夠不夠寬、看人的視角夠不夠寬、有沒有接觸到足夠寬的人群非常重要,決定了這家企業能不能找到合適的、不同層面的合夥人。一味地找親戚、同學是不可取的,適應不同階段的企業發展才是應該考慮的,所以創始人的圈子很重要。

  毛大慶還指出,合夥人,之所以叫合夥,不是誰僱傭誰,而是大家合在一起入夥。要共創、共享、共擔。創業就像馬拉松,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堅持到最後,也有人半路就走了。那麼,創業公司又拿什麼留住合夥人?

  當然是為他打造平臺,給他發展的空間和上升的渠道。毛大慶說:“這個渠道不是上升到什麼職位,合夥人制度最有意思的就是你對職位沒興趣。你如果對職位有興趣,這個公司就不是合夥人公司,明天我當個副總裁、高階副總裁、執行副總裁等,這些在合夥人公司裡,你連聽都不想聽。”

  他認為遠大的理想和夢想,是團結合夥人非常重要的東西,創業者眼睛裡會放金光,這種為夢想而創造的熱情,是團隊所需要的。為創業而創業,才是真正的創業。創業失敗就放棄的,不是合格的合夥人。創業時代下的合夥人,要有創業的態度和激情,才能讓企業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