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才能清晰的認識工商企業管理的工作要求

  今天小編將從工商企業管理的概念、性質與職能等方面內容來讓大家對工商企業管理的工作要求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一、工商企業管理的概念

  工商企業管理:是指在一定生產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業經理人員或經理機構依照一定原理、原則和方法,對企業的人、財、物、資訊等生產要素進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盈利目標的活動的總稱。

  二、工商企業管理的基本性質

  企業管理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它具有與生產力、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絡的自然屬性;

  另一方面,又具有與生產關係、社會制度相聯絡的社會屬性。

  三、工商企業管理的主要職能

  1.計劃職能 ——計劃是企業管理的首要職能。

  2.組織職能

  3.指揮職能

  4.控制職能

  5.協調職能

  6.激勵職能

  計劃是前提,組織是保證,指揮是手段,協調和控制則分別解決計劃和目標實施中的增效和實效問題;激勵 則是完成一切管理任務的基礎和動力。

  工商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

  工商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基本內容,它包括六個方面:標準化工作、定額工作、計量工作、資訊化工作、規章制度、職業培訓。

  標準是指對在企業經濟、技術、管理活動中,具有多樣性和相關性特徵的重複發生的物件,以特定程式和特定形式頒發的統一規定。

  標準化是以制定標準和貫徹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全部活動過程。標準化工作就是對企業各種標準的制定、執行和管理工作。

  按照性質劃分,企業的標準主要有: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

  1.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又可以細分為四種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基礎標準、安全與環境標準。

  2.管理標準

  管理標準是指對企業重複出現的管理業務和工作責任,按有效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對工作程式、工作方法、工作職責和制度所作的統一規定。

  包括:生產組織標準、技術管理標準、經濟管理標準等。

  3.工作標準

  工作標準是對企業員工的工作方法、程式及工作要求所作的統一規定,是為各部門、各工作崗位以及各類人員制定的有關工作質量的標準。

  其內容包括:部門和崗位的工作任務和目標;任務的數量、質量要求及完成期限;完成任務的工作程式和方法;與相關崗位在工作中協調配合和資訊傳遞的方法;對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和獎懲辦法。

  二:定額工作

  定額是企業在一定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對企業資源的消耗、利用和佔用的標準。

  按內容不同可分為:勞動定額、裝置定額、物資定額、流動資金定額、費用定額、期量標準六個方面。

  1.勞動定額

  勞動定額又可細分為:單位產品的工時定額、單位工酬的產量定額、裝置看管定額、服務定額等。

  2.裝置定額

  裝置定額可分為裝置利用定額和裝置維修定額。

  3.物資定額

  物資定額又分為物資消耗定額和物資儲備定額,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單位產品佔用或消耗物資的標準。

  4.流動資金定額

  流動資金定額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企業流動資金的佔用標準,包括企業儲備資金定額、生產資金定額、成品資金定額等。

  5.費用定額

  費用定額是通過費用預算規定的部門、個人的費用開支標準,如辦公費、管理費等。

  6.期量標準

  期量標準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對產品的生產過程所制定的有關時間和數量方面的標準。

  在制定定額時,首先,要做到及時、科學、全面;其次,在定額的實施中要維護定額的嚴肅性,堅決貫徹執行;最後,嚴格考核並適時修改定額,保證其合理性。

  三、計量工作

  企業的計量工作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量和質的數值加以掌握和管理,包括計量技術和計量管理兩個部分的內容。

  1.計量技術

  計量技術按使用需要可分為三種:

  一是標準測量技術,是指與基準器有關的通過法制手段進行量值傳遞的測量,具有較高的測量水平,由專門的計量部門來完成;

  二是工業測量技術,是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測量,目的是監測和控制現場的量值,保證起碼的產品技術指標的要求;

  三是計量測量技術,是指法制標準量值傳遞系統中末端的測量,屬於標準過渡的中間測量,目的是擴大標準的上下量限。它主要用於對生產量值的監督。

  2.計量管理

  計量管理的目的是保證量值的統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工業計量管理,即以產品為核心的單位計量管理,又可分為生產組織管理、質量技術管理和綜合協調管理等;

  二是商業計量管理,即以商品為核心的單位計量管理,也就是市場的計量管理;

  三是法制計量管理,是對尺、衡器、電度表等關係到國計民生利益的單位量的管理。

  四:資訊工作

  資訊工作一般是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資料、資料的收集、處理、傳遞、儲存等管理工作。企業資訊按照其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內部資訊和外部資訊。

  1.原始記錄和統計資料

  2.科技經濟情報

  3.科技經濟檔案

  對資訊工作的要求是準確、及時、全面、連續。準確是資訊的生命,準確的資訊是科學決策的前提條件,使決策走向成功的保證。

  五:規章制度

  企業的規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對企業各項工作的要求所作的規定,是全體員工行動的準則。企業的規章制度主要有三種類型。

  1.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主要是企業的領導體系,如“經理、廠長負責制”“法人管理制度”等。

  2.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主要是指導企業具體管理方面的制度,如財務制度,計劃制定制度,生產技術、銷售方面的工作制度等。

  3.責任制度

  責任制度是企業內部各崗位所規定的任務、權力和責任的總稱。責任是企業規章制度的核心。通過責任制度確定各個崗位上的人員所承擔的職責和義務以及所享有的權益。

  六:職業培訓

  1.職業培訓的含義

  企業的職業培訓,是指按照企業內部各崗位的“應知”與“應會”的要求,對在職員工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通過業餘或脫產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文化知識、業務技術和經營管理方面的能力教育和素質培訓。

  2.職業培訓的分類

  職業培訓可分為:企業管理人員培訓、工程技術人員培訓和工人培訓三類。

  ***1***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包括:企業領導、車間與職能部門負責人、工段長與班組長培訓。

  ***2***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工程技術人員是企業的技術資源和寶貴財富,其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智慧財產權法規、技術經濟政策、新技術發展動態、產品開發研究與管理、專業知識、計算機應用及外語等,以便使他們更新知識,拓展思路,精通業務,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

  ***3***工人的培訓。工人是企業的主體,對這類人員的培訓主要是:思想作風、職業道德、企業法規、應知應會與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與遵章守紀以及崗前培訓等。


工商企業管理的工作要求的標準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