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意義

  創新創業意識,是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起推動作用的個性心理傾向,它支配著創新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具有很強的選擇和能動性,是創新創業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由小編為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一、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思想認識高度,營造整體創新創業環境氛圍

  注重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將創業精神提升到為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做貢獻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高度。其次要從觀念上改變單純為準備創業的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只對少數人進行創業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創業教育作為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助推器,從而將創業教育的思想滲透貫穿到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激發廣大師生參與創業教育的熱情。

  具體途徑有: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成功企業家和自主創業的先進典型,通過他們的事蹟堅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開展各種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搭造舞臺;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憑藉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一己之長的事業;形成以專案為載體、以團隊或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讓大學生的創業動力在具體實踐中找到恰當的結合點,使其形成自主創新創業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服務,重視相關師資建設

  從目前環境看,除幾個學校試點外,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普遍存在師資環境差、學生有想法卻苦於缺乏針對性科學指導、缺乏人際關係和商業網路的社會舞臺等現象。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創業品質的前題,優秀的導師是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保障。所以在不斷加強和改善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要注重開發社會教育資源,聘請創業上有建樹,品德高尚、樂於奉獻、責任心強的成功企業家來擔任大學生創業實踐導師,充分利用他們的創新創業思想與實踐平臺,創新教育模式,有計劃分期分批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培養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才能培養出具有敢於探索、突破常規、勇於創新的複合型人才。

  具體途徑有:聘請創業上有建樹,品德高尚、樂於奉獻、責任心強的成功企業家來擔任大學生創業實踐導師,以結對的形式進行導師與學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並由導師帶領學生走進企業,體驗企業創新創業文化核心,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調動學生在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教學客體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實踐主體,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和學有所用。

  三、積極搭建平臺,重視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操作能力

  創新創業能力教育包括讓大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技能、具備職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等。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是關鍵。只有把課堂教學所學到的文化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尤其是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學校應積極搭建實踐活動平臺,合理增加實驗和實踐的時間,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建立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加入到校辦企業中去,使學生得到市場磨鍊。

  具體途徑有:組織開展社會實踐競賽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去認真思考創新與創業,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開展研究性學**與創新性實踐,推出創新實驗室,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強化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提高綜合能力;組織大學生加入到校辦企業中去,建立孵化器,從資金上支援學生創業,學用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親身參加創業實踐的各種機會,通過不斷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最終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業。

  四、 從政策上鼓勵、支援和扶助大學生創新創業

  **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單純的學校行為,而且還是政府、社會和學校的共同行為,它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在強化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學校、政府、社會之間的協調和配合,政府與社會應當從各種政策和規定上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法律保障和社會支援,真正建構起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體系。

  關於創新創業問題,哈佛商學院教授斯蒂文先生總結得非常好,他說:“創新創業是不拘泥於資源約束的前提下把握機會,整合資源。課堂教學和課外培養雙環節都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想培養具有創新和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期的大學生,必須從教育、學**、生活等各個方面潛移默化的培養,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過硬,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此語誠然,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要培養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富有創業精神和有較高綜合素質的複合型人才。這種培養目標的達成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還需要全社會的支援與協作,並建立一個有助於大學生創業的、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以優化創業環境,保障創業活動順利開展與實施。作為以培養社會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高等學校必須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轉變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業型的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高等學校才能搶佔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才能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

  談談我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幾個主要問題的認識

  一、目的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對大學生進一步深造和將來的就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我們一直從事相關問題的研究,並在教學中一直注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現在已對這一問題形成了一些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

  為了加強對創新、創業的系統研究,為了加強對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的系統研究,為了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有必要成立相應的教研機構。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大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我國和發達國家在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來越小,這和我國對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學**和吸收是分不開的。但我們要進一步趕超發達國家,則不能一味地學**、吸收、引進,而要更多地依靠我們自己的自主創新。我國黨和政府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並把它作為我們的基本國策。北京市相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提出要把北京率先建設成創新型城市。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城市都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實踐性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

  創新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創業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性,由此可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實踐性的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針對性,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非常重要的意義:

  ***1***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以人為本改革傳統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育主要是知識教育,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普遍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在創業方面,中國的平均水平低於全球創業觀察***GEM***統計的平均水平。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佔20%—30%。因此,必須儘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新創業教育,樹立起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大學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觀念。

  ***2***彌補傳統教育之不足。雖然我們已經認識到傳統教育重知識有失片面的錯誤傾向,我們所倡導的現代教育改革也強調了學生的素質、能力、創新性、實踐性,但我們現代的教育改革還缺乏系統性。我們力圖通過各門課的教學來提高和增強學生的素質、能力、創新性、實踐性,但卻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來系統地加以培養和強化,這是不夠的。和中小學生不一樣,大學生畢業後就要走上工作崗位,要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成功,更應注重能力、創新性、實踐性。

  ***3***我校人才培養的定位主要是培養應用性人才,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於我們實現這樣一個人才培養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型本科教育體系,激發大學生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對於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實用性更加關注,並且能激發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的熱情。

  3、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際需要

  在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已經引起學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視。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創業促就業,減輕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社會的壓力。當然,並不是每個大學生畢業後都要去創辦自己的企業,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就業,可以使他們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4、是大學生這個學**階段、年齡階段的迫切需要。

  如上所述,開展創新創業研究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應該支援這方面的工作。考慮到開展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希望能成立研究所來集體攻關,更好地完成相關的科研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