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入門知識

  六大要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此六者構成了企業財務的全部。那麼你對財務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財務六大要素

  六大要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此六者構成了企業財務的全部。前三者為企業資產資料,後三者為企業經營資料,關係具體如下:

  1、資產由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組成;

  2、負債由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等組成;

  3、所有者權益由實收資本、盈餘公積等組成;

  4、收入由主營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組成;

  5、費用由製造費用、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組成;

  6、利潤由營業利潤扣除各項開支後的專案等組成;

  7、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8、所有者權益=資本+利潤;

  9、利潤=收入-費用;

  10、資產+費用***成本***=負債+資本+收入;

  11、資產類科目餘額+成本類科目餘額 = 負債類科目餘額+所有者權益類科目餘額 +損益類科目餘額。

  二、看懂財務報表

  財務資訊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的年度財務報告。這些檔案包括資產負債表、收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在年度財務報告中,會發現,題為管理討論與分析的部分。這是企業管理者發現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和機會。

  財務報表附註雖然是以腳註的形式對財務報表所提供的資訊進行的解釋,但實際上,這與財務報表本身同樣重要。這些附註可能會揭示企業的一些重要事項,例如重要的法律訴訟案、會計方法的變更、高階職員組成結構的變化、以及各商業分部的買賣和重組等。

  如何合理地減少納稅減稅同增加收入和營業利潤一樣,增加了其淨利潤或稱“底線”。通常,企業可以用許多種方法達到合理地減稅目的。

  1、企業的結構

  即使一個經濟實體是公司,而非合夥或獨資企業,不同種類的公司都有不同的所得稅稅率。在經濟實體從一種型別轉變為另一種型別時,也會引起納稅款狀況的變化,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收益情況。此外,公司註冊地所在的地區稅收政策或法律,也會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

  2、購買的時機

  大多數會計活動是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之上的。運用這種方法,經營活動所帶來的收入,在其實際發生的會計年度予以確認;反之,如果收入在其實際取得的會計年度予以確認,那麼其會計核算便遵循現收現付制。有時,將業務僅僅推遲一天,就會引起收入的確認挪至下一個年度的問題。如果在某一年度獲利較多,企業可通過在同一年度沖銷各種可扣除的開支而獲益,即有效降低其應稅收入;反之,如果獲利很少,或企業已經在本年度沖銷了許多支出,那就可以將購買行為推遲至下一年度,即將其在下一年度扣減。

  3、壞帳沖銷的時機

  那些實際已經過期而尚未收回的應收帳款,有時可能收不回。與上述購買的時機完全相似,企業可將沖銷壞帳的時間,定在這種扣減能夠帶來很大好處時候。

  4、折舊

  政府允許企業確認因裝置和不動產的磨損或過時所引起的價值減少,進而減少其應繳稅金。一般來說,政府可以通過折舊政策的變更,來試圖刺激某一特定行業或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