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生村官創業解讀

  大學生創業有何深遠意義,他們的出路又在哪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大學生村官創業對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義

  今年兩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階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等話題。尤其是對:“大力發展眾創空間,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對於這一話題,3月20日,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記者採訪了衡陽祁東縣雙橋鎮大學生村官、洋湖村黨支部副書記兼團支部書記周文。她談了自己的感受與期望:

  她表示,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應做好大學生村官培養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大學生村官幹事創業、服務基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她也指出,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壁壘有如下幾個:首先,組織壁壘。大多人創業孤軍奮戰,缺少必要的組織依託和支援。“比如我們這樣的群就是一個較好的平臺,但還缺乏系統性,而這個很多人其實都還並沒有,容易造成後勁不足。”

  二是,大學生村官創業引導不足。她認為大學生村官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學識廣、業務強、幹勁足、頭腦活,在農村工作,改變了當地村幹部的思想觀念、促進了農村發展。政府引導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服務三農,成長為農民的致富帶頭人,這對於農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大學生村官想創業的不少,但已經走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子的還不多。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大學生村官在廣大農村創業,加強對大學生創業針對性的培訓、指導,發揮大學生優勢,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同時,各有關部門要一如既往大力支援,為大學生村官幹事創業提供更加寬廣的平臺,真正發揮他們致富‘領頭羊’。”她說。

  三是創業資金不足。缺少經濟基礎,小額貸款等普及力度還不夠,初期創業尚無成效,所以融資上應該加大對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繼續出臺和完善相關機制,讓大學生村官能安心紮根基層,更好地服務群眾。市、縣級組織部門要大膽探索,創新經驗,鼓勵引導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爭作農民群眾致富的帶頭人。“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要在農村創業開啟一片天地會遇到很多現實難題。以我目前創辦的洋湖現代農業科技生態園公司為例,在創業中遇到許多困難,經常感到力不從心。由於創業不久,當初的規劃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生產狀況,而我只能把居家,辦公,生活生產基地混合在一起、非常的不好。心裡想著改變現狀,可一下拿不出那麼多資金來買地建樓。像我們這樣的鄉村創業者在生產經營中面臨的難題,迫切需要政府給予政策資金支援,懇請政府對我們扶上馬還要送一程,來提高我們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的創業成功率。”

  最後是成長壁壘。創業尤其需要不斷的自我總結和自我成長,但很多創業者將關注點放在經濟收益上,這雖然無可厚非,但容易忽略自我提升,造成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以上方面,既需要創業者本人注意,也需要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充分加以考慮,為村官創業提供更好的組織支援、資訊傳遞、資金扶持、系統宣傳和培訓體系。

  她還希望對錶現突出的大學生村官在招錄公務員時予以政策考慮。“當前,大學生村官考取公務員是一個重要的就業途徑和發展方向。但一些大學生村官一到基層就一直在為公務員考試做準備,不埋頭幹事,而是熱衷考試;不服務群眾,而是專注備考。這讓那些一門心思在農村幹事創業,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農村的村官在考試上有些吃虧。建議針對此類實幹型村官加大招錄力度,可採取從省市評選的優秀大學生村官中定向招錄公務員等政策,進一步強化實幹導向,讓大學生村官們真正把心安在農村,幹在農村,做出成績在農村。”

  “大學生村官”調查:大學生“村官”出路在哪

  “如果保持現在的工資待遇,再交了‘三金’,我還願意在農村接著幹‘村官’。”這是阿懷萍留在農村的“條件”。她2006年到青海省大通縣城關鎮龍曲村當“村官”,今年服務期已經快滿三年,正面對未來“往哪走”的問題。

  在大通縣,2006年到任的大學生“村官”31人,中途考上鄉鎮公務員、特崗教書共12人,像阿懷萍這樣面臨未來選擇的“村官”19人。

  他們的出路在哪裡?“流得動”是流到哪兒去?感到困惑的,不僅是大學生“村官”,還包括一些地方政府。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能否“流得動”,與是否“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密切相關。

  簡單轉為公務員政策沒有規定,也不現實

  “流得動”出口在哪

  阿懷萍對“留農村”提出的條件並不高,即使這樣,在目前政策下實現也還有一定困難。“對於超期大學生‘村官’的待遇問題,政策沒有規定,也不知道誰來出錢。”知情人士說。

  在與20多位大學生“村官”座談時,大多數“村官”對將來的出路表示一定的憂慮。他們中,明確表示願意留在農村創業謀生的比較少,大多數希望未來能作公務員。

  大通縣組織部長葛培軍說,在與縣內大學生“村官”交流時,發現大多數“村官”存在等、靠思想,認為政策引導他們來農村,就應該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最好能把他們直接轉成公務員或行政事業編制,或組織專門面對大學生“村官”的公務員考試,解決其未來出路。

  大學生“村官”的希望與專家的看法有一定差距。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全國行政執行成本居高不下,不可能大幅增加公務員、行政事業編制人數,而且還有控制、縮減公務員、行政事業編制的趨勢。簡單把大學生“村官”轉成公務員,或政策對其大幅度傾斜,對其他想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人並不公平。

  據瞭解,一些地方曾經做出的“服務期滿轉公務員、行政事業編制”的承諾,大多以沒兌現告終。大學生村官“流得動”的出口問題,帶有一定普遍性。

  培育農村公共服務人才,鼓勵創業

  出口需要多元化

  “如果政策好、條件好,將來想在農村創業,幹好了自己有了事業,還能帶動鄉親富起來,可以一舉兩得。”剛到任的大學生“村官”習麗娜說。

  “當前,農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旺盛,如農業技術、法律、市場資訊、金融等,需要大量優秀的服務型人才,進入農村服務領域。”一位專家說,大學生“村官”應該是改善農村公共服務薄弱環節的重要力量。如果有適當的政策支援,這些“領域”可能成為大學生“村官”流動的新出口。而如何讓大學生“村官”主動、自願“流”到這些領域,目前還需要政策推手。

  在這次大學生“村官”座談會上,與會的青海社科院專家為這些年輕人的出路開出“藥方”:需要增加一些“三農”必須的服務性崗位,出臺資金、政策上的優惠措施,引導服務期滿大學生“村官”流到這些崗位。執行收入與工作績效掛鉤機制,貢獻大的收入就高,否則相反。除給予優秀“村官”考錄公務員、當村幹部的機會外,還要鼓勵他們在農村創業。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鼓勵銀行為大學生“村官”提供小額創業貸款,支援服務期滿的“村官”在農村創業;或設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支援大學生“村官”以技術承包或技術入股的形式,與農民結成村級產業發展的“利益共同體”,使其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業、農村發展。

  搭建“幹得好”平臺,建立科學考核機制

  “退出機制”防堵塞

  “想幹得好,一定要處理好與村幹部的關係,他們的支援力度是我們工作成敗的關鍵。”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學生“村官”如是說。參加座談會的專家認為,想讓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幹得好”,在把好“***”關的同時,一定要為大學生搭建好的平臺。

  實際上,青海省各地區也在積極探索搭建平臺。據葛培軍介紹,青海基層農村牧區地大路遠、條件艱苦,青海逐年提高了大學生“村官”的薪酬待遇,各地根據財力實際情況適度增加,以解除大學生的後顧之憂,讓他們“下得去”、“待得住”。一些基層組織部門幹部坦言,青海經濟實力弱,目前給大學生“村官”的待遇,與北京、上海等地月工資幾千元、解決城市戶口等條件相比差得多,吸引力也小得多。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大學生“村官”文字能力強,能熟練操作現代化辦公裝置,經常整日被“借調”在鎮辦公室裡做著打字員、記錄員,甚至是書記、村長的“祕書”等,對農村發展的實際效果並不像預期那樣大,這樣的大學生“村官”並不在少數。而另一些大學生“村官”到了農村,成天忙著考公務員,找進城 “出路”,對農民不聞不問、不做實事,浮在上面,晃悠一年半載“抬屁股走人”。

  針對此類現象,專家認為,有必要為大學生“村官”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機制,考核內容除日常工作、考勤外,必須大幅提高 “三農”發展實績、實效的比重。同時,需要制定科學的大學生“村官”退出機制,讓不適合在農村工作的大學生“村官”及早、合理退出,既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又可有效緩解“流得動”出口的堵塞。

  如何讓條件遠遠落後於城市的農村留住人才,專家認為,長遠來看,還需“政策”加“市場”的手段,吸引人才到農村。通過政策對“三農”的大力支援,讓農村發展速度明顯快於城市,在農村創業的空間明顯大於城市,吸引有志的創業人才主動流向農村,讓農村變人才“窪地”為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