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品創業故事

  床上用品的挑選很重要,不僅能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也可以減輕一天工作的疲勞,那麼該怎麼對床品創業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床品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案例1:薛偉成:臥室用品成就上億財富

  上個世紀80年代。江蘇南通工商世家出身的薛偉成,很早就開始將農村人縫製的枕套收購起來,運到城裡推銷給百貨公司。

  典型的創業草根英雄

  市場一點點撬開,生意越做越大。1985年,薛偉成將枕套賣到了東北、天津、山西。商場看樣下單,家裡組織生產。不少城市大大小小的百貨商店都成了他的夥伴。

  那些年,用同樣方式在外“跑生意”的南通人不計其數,但為什麼今天最成功的卻是薛偉成?其實他並不比別人聰明,但比別人更執著,更專注,更勤奮。生意方法大同小異,別人付出九分的努力,薛偉成付出的卻總是十二分。

  1992年,兄弟倆將越來越紅火的工廠從鄉下遷到了南通市區,百十名員工披掛上陣,企業上下脫胎換骨。生意有了新的氣象。這一年,薛家兄弟的床單床罩生意已經做到了近400萬元。也是這一年。兩兄弟趁勢而上,開始謀劃攻打市場的制高點——上海。上海可不是一個好玩的地方,數不清的生意人從那裡鎩羽而歸。當時已有不少廣東的品牌產品在上海商場裡銷售,初來乍到的薛家兄弟沒有品牌,卻不管不顧地與廣東人在商場裡搶位置、爭人氣。二者之間,曾有一場艱險的明爭暗鬥,最終以廣東人失敗告終。

  今天,薛偉成向記者解開了“以弱勝強”之謎:“其實雙方質量花色都差不多,賣得好與壞,在於另一些微妙的差別——由於地域文化不同和語言障礙,眼睛總是向上看的廣東人,很少與下面人員溝通,處理問題也很少顧及一線櫃檯人員的感受。於是廣東人跟上海營業員、櫃檯組長的關係很差,而銷售的關鍵卻是一線營業員。所以廣東人再怎麼做公關,實際銷售卻不好。”

  薛家兄弟卻不一樣,他們把“所有合作者都視為自己的夥伴、家人”。真心相待。業務員努力與商場每個人處好關係,上至領導,下至清潔工、倉庫保管員,一視同仁地尊敬和友善,無形中,贏得了和諧良性的經營環境。

  “一個拖地板的人跟我們銷售有關係嗎?有。如果清潔工一看到你的櫃檯有顧客,就拿著拖把來做清潔,你生意還怎麼做?廣東人對她們無禮,她們就這樣對待廣東人。而我們的尊重和真心換來了她們的支援。於是一旦櫃檯有生意,她們即使正在做清潔也會悄悄離開。”

  “再說商場倉庫保管員。那個時候。新貨由倉庫統一堆放發貨,如果倉庫人員與你關係不好,他就會把你的貨壓在最裡面。一個星期天,大商場一個櫃檯可以賣3萬元,小一點的商場也能賣2萬元,如果你的貨被壓到裡面,前面要貨時,他會說壓死了。取不出來,這樣一個月你就會少賣10萬元!”

  兩個例子,以小見大。當薛家兄弟的“夥伴”理念,如此滲透到業務的每一個層面和細節時,生意沒有理由不順風順水。同時,這也證明了他們比別人更專注,“將每一件事情想深入,想全面……”這樣的“夥伴”與“專注”理念,正是羅萊創業至今賴以成功的重要文化基因之一。

  來自義大利的品牌起源

  1992年9月,商場高手薛偉成去了一趟義大利。他需要在那裡找到靈感。

  雖然產品賣得還算風生水起。但兄弟倆仍然感覺不對勁兒。原本家家戶戶自己都能做的床單枕套,怎樣才能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的慾望?產品究竟該賣給什麼人?該做一個怎樣的品牌?揣著沉重的疑問,薛偉成希望在義大利,這個世界家紡業最發達的國家找到靈感。果然,無意間在教堂的一次流連,讓他有了清晰的思路。

  當時,薛偉成參觀了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教堂神聖而典雅,徜徉其中,薛偉成頓時被歐洲藝術的奇特迷住了——教堂內部的色彩運用非常鮮麗、濃烈,單獨看來極其誇張,但和教堂裡的人結合起來時,卻呈現出一種令人陶醉的美。這是一種為了營造某種整體精神氛圍而匠心獨具的美學運用。

  “這種歐式美感可不可以運用到床品的設計中呢……”正當薛偉成有所領悟時,教堂裡迴盪起了16世紀著名音樂家奇普里亞諾·德·羅萊的牧歌音樂。音樂結束後,薛偉成和教堂樂長交流了內心感受。樂長說:“家居紡織用品絕對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而任何藝術形式都必須考慮人的感受。所有人都有藝術享受的需求,激發出人們深藏內心的藝術氣質,你就一定會成功。”

  那一瞬間,彷彿靈光乍現!薛偉成頓感頭頂的天空一片澄明。他終於領悟到自己事業的定位——做歐式風格的中高檔床品。開創一個“讓消費者追求生活藝術”的家紡品牌。這樣的風格和想法在國內市場絕對是一個空白!回國後,薛偉成用義大利音樂家奇普里亞諾·德·羅萊為品牌命名。同時採用了古希臘神話中掌管紡織業的女神阿拉克涅的側面畫像。用作品牌的輔助圖形,強化了歐式風格的文化內涵。至此,羅萊品牌誕生。

  要做就做大!1994年羅萊拿出近40萬元。在國內家紡公司中率先設計了CI識別系統。從此,品牌經營的理念滲透到了羅萊人的血液中。隨後羅萊連續參加了“全國針棉紡織品博覽會”等多個展會。大氣新穎的形象和精良的產品品質,引得各地商場前來參會“尋寶”的紡織品經理紛紛側目。“從此,我們在業內有了不錯的知名度。”

  與此同時,羅萊加大了市場營銷的力度。他們緊鑼密鼓,揮師征戰全國市場,採取了當時各行業都在使用的辦事處營銷模式,扁平化。相當於廠家直接零售,利潤空間巨大。前期在北京、太原、杭州等10多個大區設立了辦事處,由辦事處與商場交易,先貨後款,零售500-1000元/套,賬期30天。短短數月間。各省會城市的商場就鋪進了羅萊的產品。

  很快,一個新興家紡品牌冉冉升起,全國各地的銷售水漲船高。1995、1996年間,羅萊攜前兩年成功搶佔上海市場的勢頭,靠“夥伴、專注、卓越”的理念,在各地創造了輝煌戰果,北京、武漢、太原、杭州等八大辦事處在與當地各大商場家紡產品的銷售競爭中,均打敗了所有對手!

  1997年初,躊躇滿志的薛偉成為了擴大戰果,決定親自出馬再開闢一塊空白市場。專做酒店紡織品。酒店床品業務置大,一單下來利潤可觀。羅萊則交由弟弟打理。誰知事與願違,酒店的國有體制猶如“攔路虎”,而體制外的薛偉成與之理念不同,業務談判總是不歡而散。辛苦折騰了一年,生意沒有進展。這時,一個薛偉成長久以來隱隱擔憂的危機,突然爆發了——整個辦事處業務,像雪崩一樣坍塌了下來!

  羅萊戰略大轉型

  辦事處模式的弊端不爆發則已,一爆發就是毀滅性的。事情是這樣的:1997年前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使中國市場從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轉變成了供大於求的買方市場,商品滯銷,商場普遍開始拖款,羅萊辦事處也不能倖免;同時多年經營之後,辦事處貨品大量積壓,利潤全部成了庫存。這樣日復一日,流動資金捉襟見肘。

  特別是1997、1998年問鄭州亞細亞及連鎖店仟村百貨相繼倒閉,其他各商場風聲鶴唳,羅萊貨款徹底難以收回。那是個

  “兵荒馬亂的歲月”,北京仟村百貨倒閉之時,一對供應商夫婦當眾跳樓身亡。羅萊只能拉回80多萬元的洗衣機和手錶。1998年羅萊統計當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賬面利潤有200多萬元,事實上卻沒有現金利潤,流動資金幾近枯竭。

  形勢迫在眉睫,企業隨時可能倒閉!正被酒店紡織品困擾的薛偉成驚出一身冷汗。他當機立斷縮短戰線,停止酒店專案回到羅萊,與弟弟並肩作戰。“當時意識到,銷售模式必須轉型。隨後我們倆四處考察,尋找拯救羅萊的出路。”

  他們發現,國內某同行採用專賣店連鎖加盟模式,正做得紅紅火火。這種模式對資金和管理的減壓作用非常明顯,兩兄弟立即決定開店嘗試。1999年1月,第一家羅萊家紡專賣店在南通人民路開張。正值旺季,提升到中高檔700-1200元,套的零售價已是行業最貴,但現場成交火爆。遠遠勝過商場。

  兄弟倆興奮不已,立即決定將辦事處轉型為連鎖加盟模式。買斷辦事處貨品。即可成為當地加盟商;同時要求加盟商用專賣店和商場兩條腿走路,形成互補;而A_R做加盟,絕不能做批發。這一點鞏固了羅萊品牌的含金量,為日後成為行業第一打下基礎。

  雖然艱難,但一年之內各辦事處即轉型成功。與此同時,羅萊開始大規模招募加盟商,“跑馬圈地!”人手不夠,就將20多名干將派往全國各大片區,開始地毯式的密集招商。

  招商之初,公司沒錢做廣告,業務員完全憑個人能力進行陌生推銷。他們靠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走遍了片區內的各個城市,從城市的這一頭掃到那一頭,對自己看好的店,說服老闆加盟。為了讓加盟商儘快成功,他們幫扶著做店面設計、促銷海報,白天賣貨,晚上培訓。許多人吃不下這苦,走了,第二梯隊又補上去……

  隨著貴陽、大理、長沙、南寧、郴州、揚州、無錫等新加盟店的陸續開張,1999年底,數十家加盟商的銷售額達到3700多萬元,羅萊終於真金白銀地實現了300多萬元的利潤!羅萊戰略大轉型總算上了軌道。一個連鎖加盟運營系統。漸漸形成。

  品牌再造競爭力

  採訪的過程中,幾位高管都表示。對薛偉成和薛偉斌兩位老闆“打心眼裡佩服”。羅萊品牌的造富能力不僅將跟隨數年的高管們變成中產階層。更讓加盟商的財富不斷翻番。河北某地加盟商的個人資產從10年前的1萬元。變成了今天的800萬元!這種加盟商“財富數十倍上百倍增長的故事”,早已不勝列舉。

  目前,羅萊的加盟商系統正在進一步建設,與之相匹配的是,社會形象也在全面完善。多年來,羅萊積累了不錯的品牌認知度,而大型公關和公益活動,將羅萊的美譽度推向了高峰。羅萊一直認為做公益事業,是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而且薛偉成有一個核心價值觀:“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成果。”所以,就像硬幣的兩面——回報社會的活動自然能提升品牌的公眾形象;捨得付出的羅萊,又迎來了新的平臺。

  2004年,羅萊就開始投身公益事業。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第一時間捐贈400多萬元物資;當年7月還成立了“羅萊溫暖基金”,每年劃撥專項資金救助貧困孤兒。並將這項活動推廣到羅萊網路成員參與,在全國1500多家專賣店裡同時啟動了“您買一次,我捐一元”的公益活動,常年為基金籌款。

  案例2:為什麼網際網路人做床品?網上賣家紡一年3000萬

  馮軼是一個典型的精英創業者,她選擇了最具挑戰性的領域——垂直電商品牌。

  出了馮軼的辦公室就是優曼家紡的樣品間,裡面堆滿了各式枕頭、被子。“都是我們睡過的。”她的老公,也是優曼家紡的聯合創始人,忍不住在一邊“吐槽”,“知道她是怎麼‘摧殘’我的麼?曾經有半個多月,臥室裡一邊擺上二三十個枕頭,一邊十幾床被子,每睡兩個小時就把我叫醒,一起拆枕套換枕芯換被子,說非得這樣密集體驗才能分出優劣。有時太困,記不得什麼感覺了,第二天晚上還得再補睡一次。我們倆和運營部骨幹就是這麼選品的,現在連我都成了專家,問三個問題就能幫人選到非常合適的枕頭。”

  由這對夫婦擔任床品顧問的物件眾多,比如,優曼的天使投資人之一徐小平。真格基金投了優曼後,有一次馮軼和她先生去徐小平家裡做客,發現他用的床品也就是一般水準,便留心選了一套自己的產品送過去。一個月後再見到徐小平,他上來就誇:“自從用了你們的產品才知道過去的二十年我的生活有多麼苦逼。”

  這家2011年8月成立的公司,去年4月從7家天使機構裡選擇了青松、真格,錢全部到賬兩個星期後又被真格拉著開始了A輪融資——目前融資已經接近尾聲。

  為什麼網際網路人做床品?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唸完生物學碩士後,馮軼因自覺不適合做研究轉行TMT,99年考入斯坦福商學院,和與沈南鵬共同創辦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張帆是斯坦福MBA同班同學;2001年回國,後因不滿足於在麥肯錫僅擁有自上而下的CEO思維回到矽谷自下而上實幹,於中美兩國的網際網路大公司間穿梭了10年。

  大約2006年還在矽谷的時候,她就盯上了中國的電商市場,推薦給許多VC朋友關注。等到自己創業時,電商成了她的不二之選。在中國做電商的大約有三種人:第一種做商場,比如價格戰裡硝煙瀰漫的綜合或垂直B2C平臺;第二種賣貨,比如各平臺下的分銷、導購;第三種做品牌,比如“淘品牌”。前兩種擅長搶使用者的網際網路人居多,後一種傳統行業、淘寶大店為主。按照常理,既然馮軼積攢了這麼多網際網路經驗,該去做平臺或服務。但她卻逆向思維,既然懂網際網路、願意且有能力用網際網路方法做品牌的人少,就是她的機會。

  當然,這不是全部的判斷依據。首先,她認為做綜合平臺的時機已經過去了,而燒錢的垂直平臺她不願意做,加之對長期從事虛擬經濟感到厭倦,希望接接地氣,那麼就選垂直領域做品牌。再者,她對時尚和生活品質高度重視,對家居、生活用品非常痴迷和講究。回國生活後,發現自己的需求在國內市場得不到滿足。她習慣用歐美產、特別大特別柔軟、摺合成人民幣在四五百塊的浴巾,比如Ralph Lauren,同樣的東西放在新光天地賣就是一兩千,且選擇極少。而國內市場的另一個極端——幾十塊錢的超市貨,薄且硬,她已完全沒法遷就。

  經過調研,她發現家紡是一個超過一萬億的大市場,高度分散,前十大品牌市場佔有率有限,最大一家年銷售才20多個億,使用者對品牌認知度不高;網際網路在行業中的程序不像服裝那麼快,做電商的幾乎都還是傳統品牌,意味著市場、電商兩個角度都有機會。

  “家紡是非常親膚、貼身的東西,好的面料和差的蓋在身上的感覺完全不同,只要嘗試過你就會知道,口味上去了就很難下來。而且,家紡多好、多貴只有自己知道,不像穿在外面的衣服能秀名牌給人看。中國人的家紡品質比歐美還落後很多年,但隨著生活水平、消費能力提高,外在的虛榮滿足了之後,對內在感受的追求一定會追上的。”以自己的體會現身說法的她坦言看好家紡在消費升級中的空間,並表示自己想做的,就是藉助網際網路抹去渠道成本、直接面對消費者,讓中國消費者以能負擔得起的、合理的價格,享受到與歐美同等品質的生活。

 

  坐月子談定融資

  優曼的核心運營團隊背景與馮軼有相似之處:一部分從事網際網路10年以上,一部分從事零售20年以上。一部分海歸,一部分土鱉。股東、投資人也在兩個行業、兩種身份上兼而有之。

  優曼剛註冊,馮軼便發現自己懷孕了。公司的起步階段,恰好是她的整個孕期。天使輪融資,是在她坐月子時談定的。但去年,優曼已經有了3000萬銷售,增長率300%。

  目前,優曼的主要銷售渠道是京東、天貓、1號店等B2C平臺,針對各大平臺受眾在年齡、地域、客單價等方面的差異上線不同的產品。優曼沒有主推自己的官網,已經開始佈局線下,但官網和線下的功能更多的是展示,讓使用者看到或者體驗到,不作為主力銷售渠道。

  對於運營品牌電商,馮軼感覺與過去搭網際網路大平臺有相通之處:都是2C的生意,都要做人員管理、排期、上線bug測試、故障修復,多一些供應商備份的作用就相當於伺服器要有冗餘,品控組做的事就是過去的測試,邏輯相同只是換了一撥傳統行業的人。面對這撥新人,她認為自己相對欠缺的是品牌營銷和供應鏈管理能力,這也是她為什麼要著意引進有零售背景的股東和VC的原因。現階段她最重要的工作,就相當於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一般電商公司採購經理就有權下單,而在優曼則是她帶著一幫在家紡從業多年的採購經理去下單,即使SKU超過1000依然如此。

  “我承認等公司再長大些不可能所有事都親力親為,但現在這麼做是為了制定規範和流程。”她這樣解釋“產品品質和供應鏈是品牌的基石。我很欣慰我們現在能把同等品質的東西做到價格只有線下專賣店、商場的1/3~1/5。新光天地賣500塊的浴巾我賣69,1000塊的超大浴巾我賣129,12000塊的床品套件我賣2000多,品質一樣,克重一樣,工藝一樣,甚至連廠家都是一樣的。我自己可以用優曼129塊錢的浴巾替代之前在美國買回來打5折700塊的浴巾了,並且按照我自己嚴格的要求,已經可以替換我家裡全部的家紡產品了,那麼我就有信心去與那些線上下盤踞多年的大鱷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