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能體現一個人創業中方方面面的能力,那麼有哪些值得看的白手起家案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80後美女放棄萬元月薪 自主創業年賺40萬

  鄭媛,性格開朗,外表甜美,打扮時尚,這是鄭媛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這位80後創業的美女是長春宜品堂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她曾經放棄月薪萬元的收入,自主創業,現在年賺40萬元左右。

  吉林大學畢業

  到深圳進世界500強企業

  2004年,鄭媛從吉林大學外語系畢業。和眾多大學畢業生一樣,她四處找工作、投簡歷,不停地經歷筆試、面試,最終進入了在深圳的一家世界500強企業。

  收到了聘用書,她背起行囊,從長春來到深圳,開始了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

  “當時畢業就想找一個賺錢多的工作,這是我一直的夢想。”鄭媛笑著說,其實自己還算比較順利的,進入500強企業後,她開始接觸房地產行業,而工資也相對滿足了她的要求,平均每個月下來薪金在8000元-10000元。

  “工資其實真不少,但那時錢也沒攢下來,因為每週都控制不住去香港買東西的小思想。”她說。就這樣,鄭媛在深圳一呆就是三年,但由於從小在長春長大,身處異地的鄭媛始終沒有找到一種歸屬感,她非常想家。

  與劍橋大學碩士朋友一起創業

  公司年收入140萬

  產生了回家的念頭,鄭媛開始策劃著回到家鄉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在休年假時我回到了長春,當時有幾個好朋友也都從國外留學回來,在大家聚會時突然有人提議趁著年輕應該一起做點事業。”鄭媛說到這裡顯得很興奮。

  “朋友們一直聊一直聊,最後聊到汽車座椅上。”她說,大家都認為長時間駕車會產生疲憊,就想研究一款按摩機器,於是大家一拍即合,開始做創業的前期準備。

  “我當時就直接把深圳的工作辭了。”鄭媛說,和自己一起創業的兩個年輕人也都是80後,其中一個是劍橋大學的碩士,一個是劍橋和哈佛大學的雙碩士,而他們學的都是和一些電子技術有關的專業,因此在商定了公司發展方向後,大家一起湊了300萬元,在2010年8月開起了公司。

  “在創業中,由於我們沒有先進的經驗,走了不少彎路,花了很多冤枉錢。”鄭媛說,創業並不簡單,需要前期詳細的調研、不斷的研發,通過各種渠道找市場,那段日子可以說自己成長了太多太多。

  “我之前很喜歡買衣服,但在創業的頭一年,我機會沒有給自己添過新衣服,而且平時玩的時間我都用來做了市場調研。”她說。

  最終,在鄭媛和朋友的不斷努力下,如今他們的公司已經獲得了1項國家專利,年收入已達到140萬元左右。

  下廚、唱歌、逛街、跳舞

  生活上也豐富多彩

  工作中,鄭媛是職場女強人,但性格開朗的她很熱愛生活,也是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80後女生。

  “我喜歡做菜,基本上只要飯店吃過的菜我回家都能做得出來,這可不是吹啊。”鄭媛笑著說,如果要是有時間,週末她總會把朋友們叫到家中,親自下廚房掌勺伙食,給大家做一頓豐盛的宴席。

  除了愛好做菜,唱歌、逛街、跳舞也都是鄭媛業餘生活的一部分。用她自己的話來說,生活中的她可以用豐富多彩這個詞語來形容。

  從創業初期到現在的收穫,很多人會關心鄭媛的成功是否源於家庭經濟條件好。但鄭媛給予了否定。

  “我家條件不能說很好,但還不錯,我能很正常地面對這樣的問題。”她說,在創業初期,父母也很為她考慮,怕資金上有問題,父親還把銀行卡拿了出來。

  “但我沒有取過一分錢,因為父母掙錢也不容易。我們都是靠大家的關係和自己攢的錢來籌備的資金,有抵押房子的,也有借錢的,但不得不否認,能有今天和家庭在背後精神上的支援是分不開的。“鄭媛說。

  提及感情生活,鄭媛說,她已經有男朋友了,“不過,不好意思,不能向你透露他的情況。”

  80後碩士網上賣大米 銷售額過億的故事

  在浙江杭州濱江區的商務大樓里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公司,杭州谷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其中之一。在這個創業故事裡,我們要介紹的就是“谷綠農品”的創始人王安平的網上賣大米,銷售額過億的故事。

  王安平,杭州谷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80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2007屆工商管理系,浙江大學經濟系碩士,公司目前主營:高階有機雜糧產品,包括農品、堅果、花茶等等。

  初期的下坡路不可避免

  創業是兩個山頭之間的跋涉

  谷綠成立時公司只有三個人,因為一句“咱賣大米去”的玩笑話,王安平和大學的倆哥們一拍即合,湊成了中國合夥人。故事的開始都是曲折的,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太年輕太天真***。

  王安平就是用天真形容當時創業的自己。因為才開始做,對農業一竅不通,市場上什麼米好吃,多少一斤一概不知,於是他們便跑到農貿市場問大媽們,聽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五常”。“好,那就賣五常大米”,說著王安平都被自己給逗樂了,他們的賣大米之路竟然開始得如此“草率”。

  接下去就要找供應商,但是茫茫人海供應商在哪裡?於是王安平他們去到黑龍江五常,挨家問。“那會兒才起步,跟人家要1噸,那簡直是小打小鬧啊,誰理你?”回憶起那段日子,王安平擺擺手直言往事不堪回首。還好最後在五常住了3天,他用一把韌勁抓住了支援大學生創業的“貴人”。但有了供應商還遠遠不夠,銷售的渠道更難打通,“我以為拿到貨,跟超市的人溝通一下就可以放那裡賣,結果我們被轟出來了,還是太天真”,因為光入場費就要20萬,還有各種條碼費等等,所以王安平他們又碰壁了。

  大概三個月后王安平的兩個小夥伴打起了退堂鼓,覺得前景不佳,路途迷茫,現實版的中國合夥人曲未終人卻散了。王安平雖然感到失落,但還是咬咬牙堅持下來,有賴於城院的老師“牽線”,他遇到了同校畢業的姜章。從此兩個人攜手,將谷綠做得風生水起。尤其是走上農業電商之路,堪稱被實體店拒絕後的絕地反擊。

  “創業是兩個山頭之間的跋涉,站在這個山頭能看見對面山頭秀麗卻飄渺的景色,但之間的路途更是充滿坎坷,初期的下坡路自然不可避免,所以不要好高騖遠,先做到腳踏實地和堅定不移”,王安平這樣比喻創業的歷程。

  谷綠漸入佳境

  提出“專案組”改革管理

  雖然谷綠在今天的農產品界有了話語權,但曾經也有過瓶頸期。2012年,也就是谷綠起步的第二年,公司慢慢壯大但王安平卻感覺發展變得緩慢,員工不如以往有激情。所以在管理上需要一點革新,給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因為人直接影響著產品。

  最終王安平提出了“專案組”的概念,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要做的新產品,參與人員、資金等也可以自己決定。比如谷綠的烘焙組,一共三個人,他們只管烘焙方面的工作,最終每個月除了底工資還可以拿到該專案70%的收益,做得越好收益越高。而且只要有能力,有的甚至一個人可以承擔起一個專案,收益也是很可觀的。在這種“遊戲規則”的激勵下,每個員工都充分調動創造力,又在專案裡獲得凝聚力,還能給公司帶來較大的利益,可謂雙贏。

  不過這個概念最初受到了員工的反對,因為工作壓力確實很大,但王安平說,“進到谷綠,你不是來乘船的,搭著谷綠快車一帆風順,而是來做一名水手,自己遨遊探索”。不過王安平還是儘量給大家一個自由輕鬆的環境,在谷綠沒有員工手冊,沒有很多規矩束縛,頂多遲到的時候罰點錢到“快樂基金”裡。“我遲到也罰錢,快樂基金就給大家買零食呢。”王安平湊趣道。

  “谷綠農品”保質保量

  天貓糧油類銷量第一

  大資料時代資料變得尤為重要,比如雙十一淘寶350億的成交額引起微博上無數人的關注,“谷綠農品”在三年的發展中也留下了一串串不可磨滅的資料變化。團隊線:3人——10餘人——100多人;產品線:1款——28款——300多款;公司面積:60平米——130平米——近400平米;線上銷售額:1-2千萬——7-8千萬——1.3億——2014上半年就完成了前年的銷售額。

  還有很多資料也透露著公司的高速發展,天貓糧油類銷量第一更是輕鬆攻克,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對此王安平一語道破玄機,“如今網上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想要脫穎而出,質量才是關鍵,包裝等方面的改變只是耍耍小聰明。”

  那麼谷綠的產品質量是如何保證的?這得從產品的源頭追溯起了。以大米為例,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何謂“有機米”,其實就是指種植在三年沒碰過化學農藥的土壤裡,採用自然農耕法,使用有機肥的大米,消除了可能有的重金屬或農藥殘留。並且王安平種米的基地選擇在了“特供米之鄉”黑龍江五常,在那裡有6萬多畝地屬於谷綠,從選種到收割全程監控。

  不過王安平認為源頭上保證了質量還不夠,因為有機市場魚龍混雜,所以需要諸多有機認證,才能讓消費者獲得看得見的安心。比如大家可以通過谷綠產品上貼上的追溯碼在國家認證委網站上查詢真偽,以及食品出自哪家公司、哪個基地,甚至還可以前往實地考察。更貼心的是王安平還給自家大米做了口感測評,100分裡得了86,因為考試難度較大,80分以上的大米都不多,這已經算是大米屆的“學霸”了。

  在王安平的質量把關下,其實谷綠的產品已經是哪裡都能發光的金子,所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銷售都開始走俏了。“實體銷售佔了4成,網上的佔了6成。去年網上的銷售額已經破億,2014年就上半年已超越了去年的銷售額。我希望線上可以幫助線下推廣,線下能夠幫助線上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兩者相輔相成”,王安平認為這依然是未來谷綠髮展的大方向。

  寧可十年不將軍

  不可一日不拱卒

  王安平一直強調自己真的是運氣好,甚至調侃,“2009年那會兒做農業電商真的趕上好時代,應了那句話,恰當的時候,站在風口,豬都能飛”。

  但是趕上好時代也不能不努力吧,有句話說“寧可十年不將軍,不可一日不拱卒”,王安平很是認可。他分享給大家的經驗就是要有眼下的小目標,併為此每天努力一點,華而不實的計劃書在他的眼裡沒什麼用。王安平說在大學生創業聯盟裡,他聽了很多大學生說要做上市公司,未來的藍圖描繪得很動人。當別人詢問“谷綠會上市嗎”,王安平卻沒有正面回答,“創業都是一步一步完成的,對面山頭的風景再秀麗也是飄渺的,眼下的工作先完成好最重要。”

  2014年王安平受聘學院創業導師,在母校指導大學生創業,對學弟學妹們他誠懇地建議,創業的時候,未來要怎樣不及現在怎麼做來的重要。甚至還不知道要怎麼樣也可以開始,只要有個具象的想法,你看谷綠不就是從一句“去賣大米”開始的嗎?但一旦開始了就要不停地努力,西湖文藝散步?no!星巴克喝小資咖啡?no!和朋友聚會玩耍?no!甚至女朋友都沒時間談!總之你的時間都花在創業上,王安平形象地稱此為“黑洞創業”。

  從賣大米到賣農產品,王安平透露正在做的下一步是開發獨立平臺,整合農產品的供應鏈,並和政府合作,推廣當地獨具特色的標籤農業。

  “谷綠才剛開始!”王安平揚起嘴角。

  80後副縣長辭官回鄉創業 感慨農民職業最自由

  終於當一把手了!”34歲的劉濤略帶調侃地在朋友圈發出這句話,並附上了一張“營業執照”的照片。“終於”二字像是完成一場夙願,“不安分”的他“想過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一把手”,甚至對8歲兒子的要求也是四個字“獨立思想”。

  從此,中國少了一個80後副縣長,多了一位80後創業者。他,80後,34歲,北大畢業,曾是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副縣長。可如今他的身份是“農民”,也是老闆——慈利縣三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感慨農民是中國最自由的職業

  劉濤1981年出生於湖南省張家界慈利縣東嶽觀鎮跑馬村,北大畢業,先後在共青團張家界市委、團省委、省委統戰部工作,3年前,三十出頭就被任命為臨澧縣副縣長。

  劉濤的手機不斷有訊息湧來,因為“副縣長”以及“北大畢業生”身份,他不同於一般的創業者,“許多北大校友想來幫我,還有年輕的創業者向我取經。”他笑了笑說,“其實我也是剛剛起步。”

  現在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一週的生活都安排好了,調研、開會,一眼看穿。”如今,曾經的副縣長脫下了西裝,挽起袖子,常跟當地農民一起幹活,早晨6點多起床,晚上八九點便睡下了,“為樹苗施肥,做排水設施,插竹竿,什麼都幹。”

  晒得黝黑的他,看不出半點疲憊,辭去公職的劉濤,非常享受現在的“閒適”,溫和地笑著說,“農民是中國最自由的職業。”

  現在,他也有了時間讀書,偏愛人文社科類書籍,最喜歡人物是《笑傲江湖》中的“莫大先生”***衡山派掌門人,江湖人稱“瀟湘夜雨”。他身材瘦長,臉色枯槁,披著一件青布長衫,洗得青中泛白,形狀甚是落拓。他愛拉胡琴,一曲《瀟湘夜雨》,聽得人眼淚也會掉下來。“琴中藏劍,劍發琴音”這八字,是他武功的寫照***,“雖然在整本書中只出現了四五次,但他身懷絕技,卻遠離江湖,大隱隱於市,真性情。”

  感觸走出體制,生命體驗從此不同

  聊起辭職的心路歷程,劉濤只是說,“也沒有那麼多掙扎,決定了就去做了。”

  然而,微信朋友圈卻無意中記錄了一個大概,從萌發辭職念頭到最終離開,經歷了半年時間,“自由”、“真實”是高頻詞。

  去年7月13日,他在微信中寫道,“人人裹挾向前,一顆水滴哪知道河流的方向。”

  9月,一篇新聞“湖南將允許黨政機關人員出去自主創業”引起了他的注意,似乎更加堅定了他的想法,他在微信中說,“公務員不創業,改革也無從深化,形勢所迫,改革必然。”

  10月20日,他又轉發“中國官場逆淘汰六大怪現象”一文,並配評論說,“看來我是屬於被淘汰的了,不好玩就不玩了”,調皮地打出一個吐舌頭的笑臉。

  11月21日,他發了一段長文說,“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時光,沒人在乎你怎樣在深夜痛哭,別人再怎麼感同身受,也只有一瞬間。再苦再累再痛再難熬,只有也只能自己獨自撐過。生命中總會有一段時光,充滿畏懼不安,可是除了勇敢面對,別無選擇。這就像跑步一樣,重要的是堅持和節奏,終能達成心中設定的目標。”

  11月30日,他真的去跑步了,一個小時十二分,十公里,是他第一次跑進十公里。

  12月30日,塵埃落定,臨澧縣人大會接受了他辭去副縣長。第二天,他鄭重地寫下,“做個快樂的自由人,走出體制,生命體驗從此不同。認準夢想,認真踐行,心無掛礙,身亦自由。”

  感覺終於當一把手了,創造更多可能性

  他安靜地坐著,一直溫和地微笑著,然而每一句話都透露著“不安分”。聊及“副縣長”生涯,“更多像執行者,”他說,“許多事情決定以後,就認真去完成,太安逸了。”而“副縣長”的收入也僅僅“四五萬一年,並不多”。

  今年1月19日,慈利縣三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了,作為法人代表的他,興奮地發微信說,“終於當一把手了”。

  公司名字“三尚”也別有深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代表多種可能性,我想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他說。

  出生於慈利縣東嶽觀鎮跑馬村的劉濤,父母皆務農,“沒人管我,自己管自己,野蠻生長,因為,我們從小都缺乏一個領路人。我希望我能成為家鄉的領路人,帶領大家致富。”

  今年2月25日,他終於回到了家鄉,油菜花開了,但他卻很感慨,“每到這個時候,廣袤的農村就人去樓空,風景絕美,處處荒涼。以前走的時候不覺得,現在留下來,心情複雜,這麼好的土地,空氣,其中蘊含巨大的機會和希望,我願做個拓荒者,期待更多人同行。”他從40多戶農民手中,包下了百畝土地,種上了紅心獼猴桃,組織了3個生產隊,總共100多人,成立跑馬村第一個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與此同時,他從農戶家中收葛根、蜂蜜、臘肉等土特產,將建網上銷售平臺賣出去,6月底就可以上線。

  然而,公司發展還需要資金和技術支援,“這也是我正在做的事。”

  劉濤認為公務員離職這是社會進步的標誌,破除官本位。其實,公務員與其他職業一樣,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而且國家也看到了這一點,公務員也買社保,公務員隊伍的流動更加暢通,消除了職業壁壘,應該平淡看待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