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四兒子李泰簡介

  李世民為什麼最終沒有立李泰為皇帝?唐太宗四子李泰,封魏王,喜好文藝。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李世民因此在他的王府裡設立文學館。可以自由的接引有學問的人。李泰於是聽屬吏的話,學習古代平原、孟嘗君的方法,養了許多的文學之士以著書、立說。於是上書給唐太宗,經過允許,花費數年時間,編成五百五十篇的《括地誌》一部。李世民也很喜歡這個兒子。《括地誌》著成,李世民令藏之於祕閣,賜李泰錦緞上萬。李泰腰圍較大,於是允許他坐轎子上朝。後李世民親自訪問李泰的王府所在地延康坊第。心情不錯,於是下詔赦免長安犯死罪的囚徒。免延康坊第一年租稅,王府屬吏都按級別賜予衣帛。

  但李世民這種過份寵愛子的行為也引起了大臣們的憂慮。紛紛上奏章,意思是皇帝對庶子的待遇超過了太子,容易引起外間猜測。而且過份寵愛某人,容易驕縱他的行為,也會引起其它兒子的不滿和引起妒忌。引古譬今,歷史上皇帝過份嬌寵兒孫都沒有好的下場。這引起李世民重視,於是稍稍有些控制。

  當時皇太子李承乾走不動路,李泰想取而代之。於是交結朝中群臣,依附為朋黨。李承乾害怕,私下叫人自稱李泰王府上書給皇帝。李世民一看,是控訴李泰罪行的。於是馬上找上書的人,卻人影無蹤。不久李承乾真的被廢,一些人要擁立李泰為太子。李世民私下也想立李泰。而長孫無忌卻一定要立晉王李治。這時太原出現了一塊石頭,上面刻有“治萬吉”幾個字。也就是“李治萬歲吉祥”的意思。李世民又動了改立李治的念頭。***因為太原是李唐王朝起家的地方,古人多迷信孅緯,對莫名出現的天象、文字總有些敬畏的態度。***李泰知道有這個動向,就找機會恐嚇李治:“你和李元昌關係好,不會像他那樣嗎?”李元昌是李承乾黨羽,以謀反罪先被殺。李治於是整日一副鬱悶的樣子。李世民很奇怪,經詢問李治說出緣由,李世民心中更有了看法。之後又召李承乾責問他欲謀反的理由。廢太子說:“臣下貴為太子,還要求些什麼呢?只因李泰有企圖,所以與一些朝廷大臣謀求自保罷了。因此有一些壞人趁機讓臣下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如果李泰成為太子,正好讓他的計謀得逞。”

  太宗李世民說:“是的,如果立李泰。太子就是可以用詭計可以求得了。讓李泰立為太子,則李承乾、李治都要死;李治立太子,李泰、李承乾可無恙。”於是冷落李泰,並同時下詔說:“今後太子沒有德行,藩王想取代之的,雙方都要拋棄。下詔頒行這個法令。”然而李世民仍然有顧慮,對長孫無忌說:“公侯勸我立雉奴為太子,雉奴個性仁義但懦弱,***治理國家的能力不夠有氣魄***不會讓國家產生憂患吧?”雉奴是高宗李治的小名。

  李泰被降封為順陽王,住均州鄖鄉。李世民拿著李泰上的奏章對左右說:“李泰遣詞用字非常好,難道不是有才之士?我心中想念李泰沒有停止之時。但為江山社稷打算,還是派遣他住在外面。使他和李承乾都無恙啊!”

  李泰死在勳鄉,死時才三十五歲。賜號太尉、幽州牧。

  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四兒子李泰

  李泰生平***唐太宗第四子***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四子,母長孫皇后。雅好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史載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寵冠諸王,是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李泰好士愛文學,太宗就讓他在府邸設定文學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著有《括地誌》。由於寵祿過驕,屢次遭到大臣的進諫阻擾。後因涉嫌與太子李承乾爭位,太宗為了達到讓嫡子們共存,只好採取隔離政策,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後進封濮王。高宗即位後,優惠有加,永徽三年死於鄖鄉,高宗追贈為其太尉、雍州牧,諡曰恭。

  他的父親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母親是母儀貞觀的文德皇后長孫氏。太子同母弟,高宗同母兄。

  他一生榮寵,享盡萬般父愛,受到的種種逾矩寵愛,屢屢招徠朝臣的側目,就連史官都不得不心生感慨。

  他的記載,在各卷唐史中舉之無盡列之不竭,雖曾因奪嫡遭貶,然而不出四年又重獲進封,在唐史上獨屬一例。

  他,就是濮王李泰。

  《舊唐書》:“魏王泰寵冠諸王。”

  《魏鄭公諫錄》:“魏王,文德皇后所生,太宗特所寵異。”

  《貞觀政要》:“越王,長孫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

  《唐會要》:“泰為太宗所愛,禮秩如嫡。”

  《新唐書》:“王為陛下愛子。”

  《資治通鑑》:“魏王泰有寵於上。”

  翻開各卷與唐朝有關的史料,處處可見唐太宗這位愛子的身影。而“陛下愛子”這樣的說辭,究竟只是史官隨口一提的泛泛之談,還是發自內心的由衷感慨?

  其實透過白紙黑字分明的史書,答案已經盡在其中了。即便是透過千年前的泛黃書卷,我們依然能夠深深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拳拳之愛——即便那位父親,是高高在上的大唐天子天可汗。

  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與王妃長孫氏的次子李泰呱呱墜地。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

  同年,甫一出生的李泰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淵冊封為宜都王。

  次年,李泰進封衛王,又被授予上柱國。作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後的爵位原本最高不過是從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淵卻將其封為了正一品的衛王***而不是從一品的嗣衛王***以繼李元霸之後,這對李世民父子來說是莫大的恩寵。

  貞觀二年,九歲的李泰改封越王,並受封為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督常、海、潤、楚、舒、廬、濠、壽、歙、蘇、杭、宣、東睦、南和等十六州軍事揚州刺史,又督越、婺、泉、建、臺、括六州,不僅不之官,封地更是多達22州!至於同時受封的蜀王李恪,封地也就只有區區8州而已。

  貞觀五年,李泰在任揚州大都督的同時,又兼領了左武候大一職,卻並不之官。

  貞觀六年,李泰受封鄜州大都督及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餘官如故,仍舊並不之官。

  貞觀八年,李泰不僅仍舊沒按照慣例前往封地,還在遙領鄜州大都督及夏勝北撫北寧北開五都督、兼領左武候大的同時,又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職。而雍州是什麼地方,雍州牧又是個什麼樣的官職?

  根據《舊唐書·地理志》的記載,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轄之地,所以雍州牧就是掌管西京長安的長官。如此拉風的官職,就被唐太宗這麼輕描淡寫地封給了自己的愛子。

  貞觀十年,李泰徙封魏王,遙領相州都督,督相、衛、黎、魏、洺、邢、貝七州軍事,餘官如故。然而唐太宗不僅捨不得愛子離開自己去封地,甚至還一度下詔想讓心愛的兒子搬進武德殿居住。武德殿是什麼地方?那是極為靠近東宮的宮室,魏徵便曾說過“今武德殿近儲後焉”“在東宮之西”,其地理位置之重可以見一斑。更何況想想當年的李元吉就是住在武德殿與李建成互通有無的,再想想唐玄宗即位之初便是在武德殿聽政的,也就怪不得魏徵要極力諫止此事了。

  不過唐太宗因為疼愛兒子而做出的種種出格舉動,並沒有因為大臣們的極力勸諫而就此作罷。

  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泰“腰腹洪大”,不過唐太宗見到愛子如此圓滾滾的模樣,擔心的卻不是太胖的話會影響身材,而是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的時候一定會很辛苦,心疼之下特別准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

  又因為李泰愛好文學,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學館,任其引召學士,後來與李泰共同編撰《括地誌》的蕭德言、顧胤、蔣亞卿、謝偃等人,便是在此時招納的。

  至於“居地三十頃,週迴十七裡”,大名鼎鼎的芙蓉園,也正是唐太宗賜給愛子的。不僅如此,唐太宗還將東都洛陽中盡佔了惠訓坊一坊之地的大宅一併給了李泰,而李泰於此處為池、池與洛河之間修建的堤岸,正是日後堪稱“都城之盛”的魏王池與魏王堤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