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簡介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唐高宗李治是唐國公李淵之孫,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亦是大唐開國之後的第三代皇帝。唐太宗子嗣眾多,因而原本性格懦弱缺少王者氣度的李治是不在儲君考慮範圍之內的,然而諸皇子皆對皇位虎視眈眈,等不得父親百年歸老就接連發生謀反事件,令太宗傷心不已。

  痛定思痛之後,他決意傳位於雖無大才,卻有一顆仁愛之心的晉王李治,這便是後來繼承李唐江山,與武則天一同開創燦爛輝煌的後貞觀時代的唐高宗。

  李治少年時期,得唐太宗親自教導,經常出入御書房,與太宗才人武氏漸生情愫。

  唐太宗駕崩後,武氏與其他一眾宮人被送往感業寺削髮為尼。彼時,李治登基之初便受到長孫無忌等權臣的諸多鉗制,尤為後宮王皇后與蕭淑妃爭寵之事所煩惱,偶然一次入感業寺進香之際,竟意外地與曾經愛慕至深的武則天重逢,驚喜之下立刻詔她侍寢,兩人纏綿間互訴離別之情。

  不久之後,一心想著扳倒蕭淑妃的王皇后主動提出將武氏納入高宗後宮,早有此意的高宗欣然許可,當即不顧朝臣反對從感業寺接回已然懷有身孕的武氏,封為正二品昭儀。至此之後,武氏漸漸寵冠後宮,竟以雷霆之勢迅速打敗了王皇后與蕭淑妃,一躍成為高宗的後宮之主。

  在朝政上有了武則天的輔助,高宗得以放開手腳,漸漸擺脫了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外戚勢力的鉗制,在之後二十多年的執政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政績。

  大唐皇帝李治

  唐高宗李治為大唐第三代皇帝,為唐國公李淵之孫,唐太宗李世民之第九子,於貞觀十七年被飽受諸皇子奪位之苦的李世民冊立為皇太子,在盛唐歷史上,李治雖因性格懦弱,少有建樹,然而卻是一位頗為仁愛的皇帝,因而後世口碑一直不錯。

  唐太宗子嗣眾多,年幼而又生性敦厚的李治本不在承繼大業的人選之內,然而未等太宗皇帝駕崩,太子李承乾、齊王李佑便先後謀反,令得李世民傷心不已,心灰意冷之下,遂生出了將王位傳給自己親自撫養長大的九王子李治,便是後來的唐高宗。

  或許在李世民心目中,缺少雄才大略,治國能力不足,尚可教化提高,然而若無一顆仁愛之心,必定無法廣施恩澤於天下萬民,難以堪當一國之君之重任。

  李治登基之初,在朝政大事上倚重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大臣,雖無大錯,卻始終無法成長一名獨當一面英明君主,直到後來,一箇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中豪傑來到了李治身邊,唐高宗的執政生涯才得以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這個女人,便是後來成為一代女皇的武則天。

  關於唐高宗李治,民間對他的評價普遍是一位“守成皇帝”,說得更明白點,與其說人們對他的政績感興趣,不如說對他後宮女人之間的故事更為津津樂道。須知唐高宗李治從父親李世民手中繼承的,不僅僅是大唐的江山社稷,還有李世民生前頗為寵幸的後宮佳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