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幼兒園老師及園長的一封信

  幼兒園是孩子學習的啟蒙階段,需要老師和園長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事業。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老師好:

  首先感謝老師的關愛,為樂樂的成長之旅增添了十分快樂和幸福。當小朋友走出家門,初次踏入幼兒園,和更多的小朋友相處,和老師們相處,她的內心是矛盾的、複雜的。從陌生到熟識、從無奈到期盼、從服從到喜歡,從每天接她時戀戀不捨跟老師再見、離開幼兒園,從外出時向朋友們介紹我是**園的學生,從感冒在家休息時會問老師想不想我我都想了……等等,讓我們感到小樂樂心中多了份牽掛,多了份幸福,多了份歸屬與自豪、成長的快樂感,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各位老師的關心與呵護。苗圃中那麼多嬌嫩的花花草草都需要園丁的關愛,同樣作過教師的我感同身受,在啟蒙階段的老師更令人尊敬!

  第二,兩個月來樂樂經歷一次成長的洗禮,儘管有哭鼻子的時候,但是收穫還是更多。比如,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基本養成,象刷牙、洗臉、洗腳、自己穿衣服、穿襪子、穿鞋等等,但是還需要不斷堅持。學會了許多兒歌,非常好聽,我們也常鼓勵她唱出來,從小聲到大聲再到繪聲繪色的表演,可見幼兒園老師的成果顯著。在這段時間,可以感受到樂樂的身心健康發展,寓教於樂的愉悅教育得到良好體現,她的表達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增強了,動手能力增強了,和朋友交往的能力增強了,思考問題的能力也增強了,

  第三,細節決定成敗。從老師的每日交流、定期會談、教師記錄、檔案整理、照片反饋中都能感受到幼兒園老師的細心,給小朋友的成長全方位提供保障,這讓家長深切感受到信賴與溫暖,以人為本的細節有助於和諧發展。

  最後,若非要反饋的話,也適當提點個人建議吧。

  記得有這樣一則故事: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時,記者問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什麼?”“學會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說明兒時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我想,良好的生活禮儀是培養身心健康、舉止得體的重要方式。不知老師可否在課堂上模擬演習一下,小朋友們起床後都怎麼辦?在家時怎麼和爸爸媽媽相處?撒嬌的時候多不多?怎麼處理小朋友的要求大人不同意的情況?諸如此類,從生活的案例出發,讓小朋友懂得家長的良苦用心,知道生活與教育相關聯,在家裡應保持好的習慣,逐步學會分析、學會思考、學會選擇。

  再者,學校小朋友比較多,有個性外顯的、內斂的,讓他們和諧相處,讓他們知道關心別人、關愛自己,畢竟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同時也讓小一點的朋友知道當有別人提無理要求或受委屈時懂得保護自己,要堅持正義、無畏、勇敢。衷心希望她在老師的培養下,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獨立自主,健康快樂,自信自強,學會思考,善於表達,關愛他人,慎重選擇,興趣廣泛,富於人文,學會鑑賞,懂得節約。

  再次致謝!

  樂樂爸媽

  XXXX.X.X

  篇二

  王園長:

  您好!

  我是一個有兩名孩子的媽媽,我的女兒目前就讀於你的中三班,她叫妮妮。

  獲悉您園即將開設實驗班,我和我愛人欣喜萬分!妮妮現在3歲8個月,從她出生以來,我和我愛人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這3年多的時間,看著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驚歎於孩子的每一個變化,我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而我們通過實踐證明,對於孩子而言教育的基礎在於孩子的早期心理建設,通過交流我們發現您是個非常注重孩子心理教育的園長,所以我寫信給您,希望把我這幾年的一些心得體會和感悟與您或是跟更多的家長分享,以便我們日後能有更良好的交流與溝通。

  我懷孕的時候因為經常去花園散步,所以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帶著寶寶玩耍的媽媽,那時候,對於育兒我幾乎沒有概念,那些媽媽非常熱心,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到孩子的心理以及行為變化,都積極的與我交流,在我而言,那些都是有益的指導。後來妮妮出生了,我們全家人投入了最大的熱情去迎接這個小生命,因為我是全職在家,所以一直以來我都陪伴在妮妮身邊,也許是因為投入和用心,妮妮1歲以前,我幾乎沒有覺得在照顧她的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困難,可是一歲之後,孩子自我意識慢慢加強了,她的行為在我看來有很多不恰當的地方,這個階段,雖然我閱讀了很多書籍,也向一些媽媽請教過,但因為對於教育理念的模糊,在使用一些處理方法的時候,自己都沒有底氣,不知道是否正確,比較混亂,最糟糕的是,在妮妮犯一些我認為的嚴重錯誤時,我會對她小小的施以暴力手段,雖然那時候沒有什麼具體的理論根據,但我知道那是不對的,雖然每一次都告誡自己不能這樣,但事到臨頭還是無法自控,我想我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是和我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吧!

   我的父親是一個比教暴躁的人,追溯原因的話可能是他的父親也是個比較暴躁的人,他們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出秀才的道理,所以雖然我是個女孩子,但從小沒少捱揍,長大以後,我逐漸明白父親很多時候對我動手都是為我好,現在我也努力的照顧他孝敬他,但是曾經的暴力傷害形成了一種無形的隔閡,讓我無法釋然,我每天都在對我的孩子說“我愛你”,但對我的父親是決然說不出口的,我真的不希望這樣的狀態將來延續到我和我孩子的身上,但當時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幸運的是在妮妮2歲多的時候,我遇見了一個非常愛孩子,並且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的媽媽,她是我的鄰居,她的女兒叫柚柚,比妮妮大4個月,為了孩子,這個媽媽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並且親自赴銀川孫瑞雪教育機構系統的學習了蒙氏教育,後來她在自己家裡開辦了以蒙氏教育理念為基礎的“兒童之家”!當時,我觀察柚柚,這個2歲多的小姑娘比起同齡的孩子要懂事的多,比較講道理,也好溝通,在她媽媽教育她的過程中我逐漸明白什麼是愛、尊重、自由!

  後來,我把妮妮送去了她的兒童之家,送去的前期,妮妮不參與一切園內活動,只是玩沙子,大概玩了有一個月之久,她開始坐下來聽故事,由於那時候我已經接觸了一些理論知識,所以我知道玩沙子聽故事這都是妮妮內心的自主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妮妮開始逐漸形成自我意識,我很開心,但另一方面素來聽話的乖妮妮,開始變的很嬌氣,經常哼哼唧唧,一不滿意就哭鬧,那時候我真是很擔心,也很焦慮,柚柚媽媽告訴我這是因為之前我給妮妮的束縛太多,現在在自由的環境中, 妮妮開始懂得釋放自己的情緒,這只是一個過程,再加上2歲多的孩子語言構建並不完善,心裡有想法卻不能迅速的表達,所以有了這樣的反應,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蹲下來,告訴她‘慢慢說,不著急,’然後安靜的聽她敘述,再進行引導。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我和妮妮已經能非常順利的溝通,重要的是妮妮可以完全準確的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這點對於親子關係非常有益,試想我們的孩子一天天長大,當他們獨立去面對外面的世界,回來能真實的和你交流她們所發生的故事以及她們的想法和感受,這是多麼美好的狀態啊,我想這樣的親子關係,不太容易出現孩子失控的局面。

  學會尊重孩子,首先要學會放手,說來容易,做來難!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很慣性的告訴妮妮,你應該這樣,你不能那樣,鞋子穿反了,我總是急著給妮妮說‘這是左邊,這是右邊,穿錯了出去,人家會笑話你!’可妮妮還是一遍又一遍的把鞋穿反,後來我不這樣說了,我只說把兩隻鞋換一下位子吧,妮妮還是依然穿反,這樣情況大概持續了2個月,突然間她就能正確的區分左右腳了,從那時候開始,她再也沒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前幾天我朋友送給她和弟弟一輛蠻大的動力車,小妮坐上去,嘗試性的開了一圈,然後就在小區裡馳騁了,方向感很好,拐彎,避人,躲車,鑽小巷,動作敏捷流暢,我不是專家,我不能說我的理解就是正確的,我只是覺得,就拿穿鞋這件事來說,很多孩子能把鞋穿正,可能都沒有經歷過自己觀察和嘗試的過程,是家長或老師一次又一次的灌輸,孩子只是記得成形的狀態,這樣做對孩子實際的幫助也只是能穿對鞋,但是對於方向感和身體協性有沒有幫助呢?

  懂得自己思考,是孩子構建內心的第一步,不干預,是家長幫助孩子懂得自己思考的第一步,妮妮1歲多的時候見到人都會主動打招呼,那是我要求的結果,在我們共同接受蒙氏教育理念之後,她開始不這樣做了,剛開始我還是很強硬的叫她這麼做,後來我自己也覺得沒有意義了,所以我不再要求她,有1年的時間吧,妮妮見人很少打招呼,我也不說她,鄰居的阿姨說‘這個孩子怎麼越來越沒禮貌了!’我聽了也只是笑笑,幾周前,我送妮妮上幼兒園,早上的陽光很好,妮妮穿著大擺的裙子,她邁著愉快的步伐,和她遇見的每一個人問好,“爺爺,你好!奶奶,你好!阿姨,你好!叔叔,你好!”這些人裡大多數都是陌生人,但他們都給予了這個陌生的小姑娘親切的笑容,看著妮妮像小鳥一樣快樂前行,我突然覺得好感動,妮妮的快樂來自於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當她意識到要主動的表示友好的時候,她得到了他人的友好迴應,這讓她快樂無比,打招呼成了她內心真實主動的需要,這才是有意義的,不是嗎?

  內心的構建逐漸成熟的時候,自我意識才能有所體現,妮妮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模仿期,就是人家做什麼她做什麼,人家有什麼她要什麼,人家說什麼她說什麼,這個時期我是有過擔憂的,我經常和我愛人說‘這孩子一點主見都沒有,盡跟人家學,愁死人了!’我愛人說,‘我覺得只要我們尊重她,不去幹預她,給她思考的空間,她總能弄明白自己需要什麼!’是的,一年多的時間,妮妮從3個月以前突然變的很有主見,她不再依賴別人,即使門口的孩子玩得熱火朝天,她依然能安靜的做自己的事。

  XXX

  XXXX.X.X

  篇三

  致陽光幼兒園園長和全體老師:

  如果陽光幼兒園能夠.…..那該多好?

  如果老師在強調統一紀律和規範習慣的同時,又能根據每個孩子的年齡差異,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在照料好孩子的日常生活的同時,又在讓孩子身心全面發展方面再多花些心思,多作些努力,那該多好?

  如果英語課能上夠課程表上規定的40分鐘***現在只上了20分鐘***,在課堂上,英語老師既教孩子們學習日常用語、單詞和英語歌曲,又帶領孩子門做一些遊戲,在遊戲中使用和鞏固學過的東西,那該多好?

  如果每月全面更新或者替換班上的教具和玩具,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那該多好?

  如果每週的圖畫課,手工課,能讓孩子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與讓家長分享他“創作”的快樂,該有多好?

  如果戶外活動不僅僅是散步,如果園內能充分使用後院活動場地,充分使用現有的滑梯和玩沙池等設施,再增添一些蹦蹦床之類的東西,並且教孩子們拋球接球拍球踢球之類,更好的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那該多好?

  如果能經常開展一些簡單易行生動有趣的遊戲,讓孩子在集體遊戲中學會配合,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如,老鷹抓小雞,丟手絹,鑽山洞,捉迷藏,謎語猜猜猜等等,那該多好?

  "我和你,心連心,相聚在北京."全世界的小孩應該是好朋友.幼兒園的許多活動***如做操,運動會,唱英語歌或舞蹈表演,遊戲***是不受語言的限制的.每天的早操應該是全園性的,每週***至少每兩週***還應該有一次全園性的集體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大集體的歡樂,在共同的活動中相互交往,友好相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老師還應該鼓勵孩子們平時見了面互相用英語問好.這對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有好處.而現在的情況是,老師只讓孩子在自己班級的小集體裡活動,限制中國班和韓國班的孩子相互交往,兩國的孩子天天見面面,卻從不打招呼,如同路人.這種氣氛是不健康的,對孩子的成長是沒有好處的.

  最後,幼兒園和家長需要加強溝通.現在的情況是,家長會是老師一講到底,家長完全沒有說話的機會.如果園裡每月***至少每兩月***能有一次讓家長髮言的家長會,讓家長有機會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之情,有機會對幼兒園的工作提些建議,那該多好!

  東東奶奶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