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形成的原因

  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種,當整個月球完全進入地球的本影之時,就會出現月全食。你對月全食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月全食的相關知識。

  

  在農曆十五、十六,月亮執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這時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條直線上,月亮就會進入地球的本影,而產生月全食。

  月食時,對地球來說,太陽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由於太陽和月球在天空的軌道,分別稱為黃道和白道,並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約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陽和月球分別位於黃道和白道的兩個交點附近,有機會形成一條直線,產生月全食。

  月全食的現象過程

  月全食的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

  初虧:月球剛接觸地球本影,標誌月食開始。食既: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的西邊緣內切,月球剛好全部進入地球本影內。

  食甚:月球的中心與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東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內切,這時全食階段結束。

  復圓:月球的西邊緣與地球本影東邊緣相外切,這時月食全過程結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於食甚時月輪邊緣深入地球本影最遠距離與月球視經之比。

  月全食的主要影響

  月全食對於靠太陽照射太陽能帆板供電的人造天體有一定的影響。2007年10月24日升空的中國繞月衛星“嫦娥一號”就在2008年2月底面臨首次月全食的考驗,迎接暫時的“能源”危機和 低溫考驗。當月全食發生時,整個月球以及繞月衛星都會“鑽”進地球的巨大身影中,估計有3~4個小時照不到陽光。由於“嫦娥一號”目前主要靠太陽照射太陽能帆板供電,儘管衛星上裝有蓄電池,但蓄電池只能保障短時間供電。

  在這段時間裡,衛星上的個別科學裝置將暫時關機,讓身在太空的“嫦娥”儘可能“節衣縮食”,確保挺過難關。

  月食過後,再進行開機控制。整體而言,月食對“嫦娥一號”衛星工作沒有太大的影響。

  相關閱讀:

  月環食

  當地球位於太陽和月球之間,且三球基本上在一直線上時,會發生月食。月食分為本影食和半影食,本影食又分為全食和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的不同,不決定於觀察地點,而決定於月球是否全部進入地球的本影。

  在月全食的時候,整個月球位於地球本影之內,因而失去太陽的直接光輝。在月偏食的時候,月球只是部分位於地球本影之內。因而區域性失去光明。在全食以前和以後,都有一個月偏食階段。有時,由於月球中心距離地球軸心太遠,整個月食的過程,都是月偏食過程。

  月球進入地球半影的現象,叫半影食,這時在地球上仍能看到圓亮的月球,只是亮度有所不同,在習慣上,半影食不算月食。如果這時在月球上看太陽,可以看到日偏食。地球本影長度大約是月地平均距離的3.5倍,月球直徑遠小於地球直徑,就不可能有月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