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時肚子痛的原因有哪些

  相對而言女人是一個不叫弱勢的群體,身體不舒服的情況時有發生,肚子痛就是其中最常見的病種之一,為什麼例假會肚子痛,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例假肚子痛的原因

  1、子宮腺肌病

  痛經特點:進行性加重。呈嚴重痙攣性絞痛。多發於30歲以上經產婦。

  2、子宮黏膜下肌瘤

  痛經特點:因肌瘤向子宮黏膜方向生長,突出於宮腔,影響經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表現為下腹墜脹、腰痠背痛,並伴有經量增多及週期紊亂。

  3、慢性宮頸炎

  痛經特點:慢性宮頸炎的主要症狀是白帶增多,當炎症沿宮骶韌帶向盆腔擴散時,會引起痛經,主要表現為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墜痛等,疼痛在月經期、排便或性交時加重。淋球菌等所致宮頸炎,常導致宮頸管閉鎖或狹窄,引起經血逆流,導致痛經。

  4、子宮內膜異位症

  痛經特點:繼發性、進行性加重。所謂進行性是指疼痛多隨區域性病變的加重而逐年加劇。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於月經來潮前1~2日開始,經期第1日為劇烈,以後逐漸減輕,月經乾淨時消失。

  疼痛的程度與病灶大小並不一定成正比。病變嚴重者如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疼痛較輕,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結節病灶反可導致劇烈痛經。

  5、慢性盆腔炎

  痛經特點:範圍大。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痠痛,月經前後加重。痛經表現為雙側上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

  6、盆腔淤血綜合徵

  痛經特點:表現為範圍廣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經,並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經期乳房痛等症狀。疼痛往往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後一或第二天減輕,也有少數持續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時間後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見於25~40歲婦女。

  例假肚子痛怎麼辦?

  1、服用止痛藥:

  阿司匹林及對乙醯氨基酚可緩解經痛,此類藥物有Advil、Haltran、Medipren及Nuprin等。這些藥物含有布洛芬,能起到鎮痛的作用。當經痛開始時,女性可和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1片***,不要過量以免傷胃,並持續服用到經痛消失。

  2、保持溫暖:

  保持身體暖和將加速血液迴圈,並鬆弛肌肉,尤其是痙攣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熱的藥草茶或熱檸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熱敷墊或熱水瓶,一次數分鐘。

  3、在人的足部有一些穴位,與盆骨是氣路相連的:

  在腳踝雙邊的凹陷處,都有有指壓點。用拇指以及其他手指捏壓之後,延著跟腱而上,直至小腿。

  4、做瑜伽:

  瑜伽也有緩和痛經的作用。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保持這姿勢,直到感到不舒服為止,可感覺痛經症狀減輕。

  當女性經痛得厲害時,可以嘗試喝些益母草茶,或做以下按摩、外敷、鍼灸等,能有效止痛,但需要遵循正確的方法。

  1、益母棗茶:用益母草15克、大棗30克加紅糖適量煎煮後服用,每日一劑,早晚服。

  2、按摩法:痛經者仰臥在床上,雙手搓熱之後放在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從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後轉圓按摩60次,早晚各一次。

  3、外敷法:用川烏、草烏各5克共研細末,再用蔥汁、蜂蜜調敷少腹痛處2-3小時。每日一次。

  4、鍼灸法:痛經前或發作時是針刺的最佳時機。選穴以脾經為主,血海、地機、三陰交,留針1小時。每日一次,1-3次可止痛。連治三個月經週期可痊癒。

  例假肚子痛吃什麼?

  益母膏:經前後腹痛,均可用益母草2斤煎成膏,於行經前3天起每次吃1匙,每日兩次,早晚空腹吃。

  烏雞湯:雄烏骨雞500克,切塊,與3克陳皮,3克良姜,6克胡椒,2枚草果,適量蔥、醋同煮燉爛。吃肉,喝湯,每日2次。

  鱉魚:常食鱉魚治痛經,對散瘀塊有效。中醫介紹痛經淤血的用鱉藥方很多,但進服時,須按病情配合其它藥品,所以需由醫生診斷處方,才能適合病情,收到功效。

  牡丹花根:月經不調又有痛經者,可用紅牡丹花根煮甜酒糟吃,每日一次。

  玉簪花:無論何種痛經,可用玉簪花20克,紅糖25克,煮雞蛋3枚吃,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