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信的三大跳槽傳聞

  “跳槽”有盲區 ,行動須三思而後行。那關於不可能信的跳槽傳聞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不能信的跳槽傳聞,希望你喜歡。

  

  傳聞一:工作一年,不要跳槽!

  很多求職文章中都會提到,工作一年內不可跳槽,否則會給公司造成不穩定、頻繁跳槽的印象。但是真選擇錯了,一定要錯到底,與當下的不合適的公司死磕一年嗎用這樣的心情工作真得好嗎顯然這時“及時止損”是最好的選擇。前程無憂建議:儘量能在試用期發現問題,能在試用期內離開。一方面試用期本來就是供雙方選擇試水的階段,離職原因比較好表達,公司也比較能接受;另一方面一般在試用期內工作還沒有全面展開,離職手續也比較容易辦理。

  但是跳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不考慮成熟,只會讓自己蒙受更大的損失。所以在跳槽前一定要考慮以下三件事:

  對當前工作做一張收益分析表

  相對跳槽的成本分析表,對當前的工作平臺、工作環境做一個全面的評估分析,看看自己在這裡可以得到什麼機會,有哪些方面對自己的發展有利。相比陌生的環境,熟悉的環境對自己總會有些益處,不能一票全否決掉。

  儘可能全面地瞭解目標公司或行業

  跳槽不是萬能藥,不能動不動就用“跳”來解決,跳到新東家難道就不會再有問題了嗎在選擇新平臺前,一定要耐心地收集資料,對目標公司或目標行業狀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瞭解,結合自身狀況分析清楚了再下決定。

  從長遠的職業規劃角度進行決策

  前兩步都是在收集各種資料,為你的理性判斷做鋪墊。如果以你的個人能力不能完成,那麼不妨請求外援——職業規劃師的幫助。根據自己的現實狀況來制定職業規劃方案,有了準則,才能有行動的標準,最大限度減少跳槽引發的風險和成本。

  傳聞二:技多不壓身,工作經驗越多越好

  如果你認為工作經驗越多成功機率就越高,那麼只能說你“圖樣圖森破”了。寫工作經驗的關鍵是:選擇有“分量”的工作經驗填充你的簡歷,而不要只求“量”不求“質”。聰明的做法應該是“對症下藥”,即針對你所申請的不同職位,篩選與之相關的工作經驗。具體步驟如下:

  研讀招聘廣告,經驗寫作投其所好

  招聘廣告中最重要的無疑是職位描述和職位要求,因此工作經驗這一項就該“投其所好”,將你以往的工作經驗進行總結提煉,通過工作經驗部分告訴HR,你就是他們要找的那個人。

  言簡意賅,業績成果最重要

  在你描寫工作經驗時,用詞必須簡練,不要只針對工作本身,業績和成果更為重要。你可以用頭銜、嘉獎或者數字來突出所取得的成就。頭銜意味著你在公司的地位,更意味著你的職責;嘉獎意味著他人給予的客觀肯定;數字則是最量化最直觀最有力的證據。此外,還可以以突出描述來吸引HR的注意,比如就職於“全球最大的百貨商場”等。

  同理,技能證書也不是越多越好!

  傳聞三:轉行跳槽零經驗,只能被壓價!

  對於企業來說,轉行轉職跳槽基本上意味著求職者之前的工作經驗歸零,求職者之前在自己所處的領域再資深、做出的業績再輝煌,來到新的工作崗位後除了一些職場軟性技巧外,其餘方面和新人沒有什麼不同,因此被壓價是再現實不過了。

  面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曲線救國”的辦法,儘量把過去的工作經驗和現崗位的招聘要求聯絡起來,向面試官說明過去的某項具體工作內容、你所掌握的某項工作技能,以及因過去的工作而積累下來的人脈對於轉行後的新職位有所幫助。而你身上所具備的職場軟性技巧更能夠幫助你迅速進入新角色,實現“快速對接”。畢竟相關的工作能力、豐厚的人脈和職場軟技巧永遠都有含金量。